拖延症

計劃已經列好了,各種改善自己的方法論也學了,只是一直遲遲不見行動,爲什麼呢?各種時間管理工具只是治標不治本,學會自我管理,才能讓進步之路走的更長久。

因自我調節失敗,能夠在預料後果有害的情況下,仍然把計劃要做的事情往後推遲的一種行爲。

拖延症最直接的危害是耽誤事,浪費時間,錯過成長的機會。在拖延的過程中,很容易滋生出負面情緒,拖延過程也是很煎熬。對於剁手黨,需要一點拖延症...

造成拖延症的原因:

  • 缺乏熱情,對生活沒有激情,沒有期望
  • 追求完美,害怕失敗,做事情時就不敢放開去幹。 不用怕丟臉
  • 壞習慣,過去的生活經歷導致

缺乏熱情:找到自己的興趣,把要做的事情好處和壞處都通過表格的形式列舉出來。試着理解做事情的好處,給自己一些動力

培養正向思考的能力:同一件事,當一開始從負面角度去思考,就很難關注好的一面,從而失去了更多的可能性。不要總是把負能量的事情掛載嘴邊,及時給自己灌輸正能量,恢復鬥志,開始行動。

追求完美:在行動的時候,也許不用列出詳細的計劃,但首先要開始做。微習慣,每次只堅持一小點的量,因爲簡單,很容易做到,我們就不會太抗拒。

不過做到一定程度之後,還是需要列計劃,遵守SMART原則(Specific:具體的,Measurable:可測量的,Attainable:可實現的,Relevant:相關性,Time-based,有時間限制的)

丟掉三分鐘熱度,很多人不缺乏開始做一件是的熱情,但容易三天打魚兩天曬網,要讓自己能堅持下去。給自己設計進度條

給自己反饋機制:

  • 及時反饋:反饋時間越長,堅持下去的難度越大,將大目標拆解,設立多個刺激點
  • 合理反饋:獎勵不要違背目標,要去減肥但是獎勵自己去吃一頓高熱量的大餐,除了對自己好點,也要對自己狠點
  • 準確反饋:反饋很大程度上是我們自己的主觀意識,有可能給自己開掛。在反饋的時候儘量以第三方視角看待自己,比如錄像機錄下自己的過程,讓親人朋友來對自己做評判,找到自己的優缺點
  • 持續反饋:在每次的反饋之後,不要忘記了堅持。不斷的覆盤,改善,繼續自我反饋

提高自律能力。當習慣養成時,改變就不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養成好習慣,背單詞,學習,都會覺得自然而然。

最後

改變拖延症,提高執行力,養成自律的生活。

參考: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