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桥遗梦》跟着罗伯特·金凯,学做一个高素质的摄影师

对于《廊桥遗梦》这部作品,大部分人眼睛盯着看的只是电影中男女主角的感情戏,但我今天将要抛开这一切,单从摄影的角度来谈谈男主罗伯特·金凯极致的专业素养。

看过同名小说的朋友,不知有没有人留意到,作为美国《国家地理》的特约风光摄影师,罗伯特·金凯是通过哪些方式表现出一个摄影人的专业素养的。

我们可以循着他驱车到麦迪逊县拍摄廊桥的足迹,来逐一查找。

1、出行前的准备工作

作为一个风光摄影师,必须频繁外出拍摄。此前的准备工作一定要充分细致无一遗漏,这样才能保证在有限的时间内顺利完成拍摄任务。

我们来看看罗伯特·金凯为拍摄廊桥准备的清单:两百卷各种胶卷、两个三脚架、一个中型冷藏箱、三架相机、五个镜头、牛仔裤、咔叽布短裤、衬衫、照相背心。

作为摄影师武器的摄影器材可以说准备得十分到位了。虽然书中没有具体描写,但作为摄影爱好者我们可以猜测。

那三个机身,五个镜头,在拍摄时一定是这样安排的:

三个机身应该分别挂上中、长焦镜头和广角镜头,以满足在不同焦距下快速拍摄的需求。另两个镜头,有可能是微距镜头和变焦镜头。

这些配置,几乎涵盖了所有可能出现的拍摄场景,既可以表现各种宏大景观,又能刻画局部细节。这些都可以证明罗伯特具有非常丰富的户外摄影经验,是一个优质老道的风光摄影师。

2、化客观风景为主观艺术的能力

在罗伯特很年轻的时候,他就发现了摄影的本质,“后来,他开始发现他摄影是拍摄光,而不是物件。物件只是反映光的媒介。” 到了五十二岁,他依然在观察光线。

​“我照相不是按原样拍摄,我总是设法把它们变成某种反映我个人的意识、我的精神的东西。我设法从形象中找到诗。”

我们知道,不论是摄影还是其它艺术形式,最忌讳的就是千篇一律千人一面,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意,即使拥有顶级的摄影技术,也难以创作出令人耳目一新的作品。

创意这个东西,对于金凯来说,从来就不是问题。面对同样的拍摄场景,他时刻都会有跟别人不一样的想法,并能拍出意想不到的画面。

他不会为了迎合市场而全然改变自己的审美和拍摄方式,因为他认为“市场比任何东西都更能扼杀艺术的激情。”

这些就是摄影高手与一般摄影者的显著区别。


3、对光线的敏锐感知力

当罗伯特·金凯在弗朗西斯卡的厨房里削土豆时,西天升起了云彩,把太阳分成射向四方的几道霞光。他从洗涤池上的窗户望出去说:“这是神光。日历公司特别喜爱这种光,宗教杂志也喜欢。”

当他们晚饭后一起在牧场散步时,有短暂的时间几抹红光划破天空。罗伯特·金凯德指着上面说:“我把这叫做‘ 反射’。多数人把相机收起得太早。太阳落山后总是有一段时候天空出现真正美妙的光和色,只有几分钟,那是在太阳刚隐入地平线而把光线反射到天空的时候。”

傍晚天空光线的每一点变化,都会引起罗伯特·金凯的关注,使他马上联想到如何运用当下的光线进行摄影创作。

他在中午到达廊桥时,并没有及时拍照,而是要等到第二天的黎明时分,“当橙红色的光斜照在廊桥上,一定美丽极了!”

正午时分的阳光,我们称作“硬光”不适合拍照。日出和日落前后一小时,柔和的阳光斜照着大地,且自带温暖的色调,这时拍出的照片分外迷人。摄影师罗伯特熟悉一天中每个时刻的光线,每一种光线他都运用得得心应手。

4、精彩的拍摄瞬间

第二天黎明时分的拍摄场景,对于摄影爱好者来说,是十分熟悉,同时也是十分精彩的。

他把装好柯达彩卷的尼康相机拿出来装在沉重的三脚架上,拧紧螺丝钉,换上105毫米镜头。

东方已显出灰蒙蒙的光线,他开始试验他的构图,把三脚架向左移二英尺,调整了陷入溪边烂泥中的那只脚。

红光出现,天空渐渐亮起来。把相机向下拉六英寸,调整三脚架的腿。还不对。再往左移一英尺,再调整架腿。把相机在架顶放平,光圈调整到f/8。估计一下原野的深度,通过高焦距的技术把它放到最大限度。把快门线套紧在快门上。现在太阳百分之四十在地平线上面,桥上的旧漆变成一种暖红色,这正是他所要的。为保险起见,照了三张两秒的,三张一秒半的。

把镜头光圈调到f/16,整个程序再重复一遍。

装一卷新的柯达彩卷,换镜头,把24毫米的装上,把105毫米的放进口袋,涉水而上,离桥近些。调整,对好,核对光线,拍三张照,再照几张备用作为保险。

把相机竖起来,重新构图,再拍,同样的场景,依次拍摄。他的动作没有一点不灵便之处,一切都是那么娴熟,每个动作都有道理,意外情况都得到高效率的、专业化的处理,不落痕迹。

上得岸来,揹着器材穿过桥,同太阳赛跑。现在进入紧张阶段。抓出已经装好感光速度更快的胶卷的相机,把两架相机都套在脖子上,爬上桥后的树。树皮扎破了手臂—— 继续爬。现在高高在上,从一个角度望见桥,小溪上正闪着阳光。

在水边读仪器的指数,把相机架好,拍九张照片,再拍备份照,把相机放在塞在树桠杈之间的背心上,换相机,换感光速度更快的胶卷,又照了十几张。

黎明时分,在日出的短暂时光里,罗伯特·金凯像一个对战争娴熟的冲锋的战士,有条不紊却又准确迅速地进行着预想中的拍摄。横构图,竖构图,中焦、长焦、广角,大光圈、小光圈。拍摄位置从开始站在烂泥里,到站在桥下的溪水里,最后爬到桥旁边的树枝上。

为了追赶光线拍摄另一座廊桥,他驾车追光逐月风驰电掣,在通过弗朗西斯卡的家门口时也没有任何犹豫。

正是对待摄影这样的投入和专一,罗伯特最终专业高效地完成了当天的拍摄任务。

正是有了当天完美的拍摄,才使他能在后续的时间——那天的傍晚,心无旁骛地赴一场令他永生难忘的约会。

“当白蛾子张开翅膀时,如果需要,你可以随时过来。”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