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遊記:仡佬之源、儺城一日遊

散純說:

我在前天發的那篇行遊記中,曾提到過貴州省道真縣的仡佬之源和儺城。這兩個地方我在2018年去過,感覺挺不錯(略有遺憾的是,當時這兩個景點剛剛打造完成,正在大勢宣傳,整個景區擠滿了跟團去的人,遊覽過程非常匆忙和擁擠),當時也是跟浪邊羣去的。回來後寫了個稿子,因爲那時候我還沒開公衆號,稿子就一直放在QQ空間裏。今天把它貼出來,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看一看玩一玩。

~~~~~~~~~~~~~~~~~~~~~~~~~~~~

4月6日,清明小長假,探尋仡佬族之源在小雨中開啓了行程。

大巴車駛上高速,天已經大亮了。車窗外急閃後退的景物,經過前一天大雨的洗滌後分外清爽乾淨。極目所視,春天的新葉水靈翠綠,在細雨中輕搖微擺。遠處,雪白的山霧在疊翠連綿的青山之間升騰、瀰漫,好一個美醉的春晨景緻!

過了南川,美景被一個又一個山體隧道隔斷。不過沒關係,一位同行帥哥精彩的脫口秀表演把我的視線從窗外拉回到車上,4個小時的車程既養眼又養心。

到了景區進入大門,一個非常寬大開闊的廣場出現在眼前。廣場兩邊的銀杏樹下矗立着一些奇怪的像臉譜的雕塑,我數了一下一共有十個。

地上也有幾處精緻的漂亮的花卉雕刻圖案。

沿着廣場往前走,前面囉鼓喧天處有人在表演高臺舞獅。舞獅人人都見過,只匆匆憋了一眼,轉頭便向左邊印有“九天母石”的牌門走去。出發前看過行程介紹,“九天母石”纔是仡佬之源風景區的重點。

穿過牌門,巨大的“咚咚咚”聲陣陣傳來,有人在兩邊的鼓樓上敲鼓。鼓樓類似於崗樓,幾面紅色的大鼓置於其上。每個鼓樓四面牆的中間都雕刻着一些圖案,仔細一看,刻的是一年的二十四節氣。聯想到前面牌門兩邊雕刻的貌似農人在勞作的圖案,說明仡佬族應該是一個農耕民族。

穿過鼓樓,前面又是石階。拾級而上,進入歸源殿。

殿內地面中間位置刻有圓形花卉圖案,圖案中心位置置放着一個四方大鼎。進門的左邊立着一個大型木簡,木簡上刻着“仡佬賦”。歸源殿四面牆上印着呈現仡佬族人生產生活場景的圖像。歸源歸源, 追根溯源,這裏展示的應該就是仡佬族人生產生活的發展過程。

跨過歸源殿,後面則是百合宮。

我問了一下旁邊一個穿白色民族服裝的老伯,原來這百合宮是仡佬族人開會的地方。每年的清明節也就是仡佬族人的祭祀節,仡佬族人都要開百合會,與族長(族裏德高望衆的長者)研討祭祀的相關事宜。之所以叫百合宮,是因爲仡佬族的族花是百合花。老伯告訴我,印有“仡佬之源風景區"的大門就是一個“合”字,進入大門後的廣場叫百合廣場,廣場地面上的花卉圖案是百合花,歸源殿大鼎下的圖案也是百合花。百合宮外面那幾個百色的柱子叫六合柱,柱子頂上是一個碗形的盒子,祭祀時每根柱子的盒子都會點上聖火,寓意仡佬族星火相傳,生生不息。

廣場的盡頭是木質的棧道,順着棧道往前走,來到一個小廣場。

廣場一面背水,另三面有類似座位的石梯。背水的那一方矗立着三根大石柱,石柱前面是一個巨大的圓臺,臺上有一個長形條案,用黃色的布蓋着。圓臺邊站着兩位穿民族服裝的少年,正在敲一面紅色的大鼓。十幾位身穿民族服裝的少男少女正在圓臺下表演一種競技遊戲。只見他們分成兩隊,一人趴在地上,另一人反方向騎在他身上成一個組合個體。兩個竹編的半人高的花籃立在兩隊的邊上,中間一個竹編的圓球球。開球后搶到竹球的組合個體要突破對手的阻擋把球投進對方的花籃中爲勝。這個競技遊戲有點類似於籃球比賽,但是不管是搶到球的組合,或者是負責阻擋的組合,他們的動作都會很費勁。需要兩個組合在一起的人彼此配合默契、協調,才能往一個方向移動。這個遊戲我們看着都吃力,他們卻玩得生龍活虎。

由於時間上的限制,我們離開小廣場繼續沿着棧道往前走。拐個彎,一副猶如江南山水畫般的美景出現在眼前:

一條清幽碧綠的河水緩緩流過,一方上灰下白的山石靜靜地依偎在小河邊,默默腑瞰着自己的倒影在河水裏微微顫動。河水輕輕撫摸着山石,石中有水,水中有石,太美了。這河,叫什麼河?這石,是不是“九天母石”?沒有人回答,除了人山人海的遊客,找不到可以詢問的人。

賞完美景,帶着疑惑,跟隨人潮繼續往前走。

來到一座拉索吊橋處。

拉索橋名曰甕溪吊橋,建在相鄰兩山之間,甕溪水穿橋而過,溪水晶瑩碧綠,從遠處的重山連綿中蜿蜒而來,匯入吊橋旁邊的河水中。

遊客太多,爲了安全,過橋時由安保人員分批次放行,也是醉了。

幾人結伴而行,邊走邊聊,不知不覺中就到了集合地點。我看時間還早,便到處轉悠。見一餐館外閒坐着一位阿姨,遂上前搭訕。從她的嘴裏我瞭解到:仡佬族是中國西南最古老的少數民族之一 ,人口大約50萬左右 ,主要分佈在貴州遵義的務川仡佬族自治縣和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縣。我們現在遊覽的仡佬之源景區屬於務川自治縣的大坪鎮 ,穿過景區的那條河叫洪渡河,是烏江的支流之一。與它相依相偎的那塊山石,就是仡佬族人的起源——“九天母石”。仡佬族人堅信,他們的先祖,就是從這“九天母石”中誕生的。

關於這個起源,還有一個美麗的神化傳說。

相傳遠古時,天有九重,其中八重都各有一位天主,唯獨九重天沒有。由於九重天的天主是天主中的天主,八重天的天主都想當九天天主。但是他們的能力又不分上下,究竟誰來當呢?有一個天人出了個主意,請八位天主各選一磴石頭,標上記號,站在一重天向大地砸去。誰的石頭砸得深 ,誰就當九天的天主。誰知石頭砸向大地竟相擁在一起,難分高下。正在爲難之時,那塊相擁的巨石發出巨響,從中間裂開,發金光,升祥雲,走出一位金身大漢。八位天主便下跪,拜其爲九天天主。後來,九天天主封他的大兒子爲蠻王,潛主下界到九天天主的出生地去繁衍後代。而那塊誕生九天九主的山石,便成爲了仡佬族人的起源,被奉爲“九天母石”。

每年的清明節,仡佬族人都要相聚在這裏,舉行盛大的祭天朝主的祭祀活動。我們之前在表演競技遊戲那兒看到的那個大圓臺,就是仡佬族人祭天朝主的祭祀臺。

阿姨還告訴我,她們的古寨也是值得我們去仔細遊覽的地方。整個寨子由前寨、中寨、後寨3個自然村寨組成,居住着二百多戶九百多人,全部是仡佬族人,絕大多數都姓申,代代相傳有七百多年的歷史。聽說我們要去儺(音讀nuo,二聲)城,便建議我以後有機會一定要去看看她們的寨子。

儺城位於遵義道真自治縣的文家壩。我們到達時,已接近下午4點。爲了不至於象上午遊仡佬之源那麼盲目,我找度娘諮詢了一下,原來儺城是當地政府爲推廣和宏揚具有獨特民族特色的仡佬族文化而打造的一個度假村。

儺城建在一個三面環山的山凹裏,這裏空氣清新,氣溫明顯比仡佬之源風景區低幾度。儺城裏設有仡佬文化展示區、仡佬民俗廣場,有專屬於孩子們的魔幻島樂園,還有一個度假酒店。


走進城門,巨大的迴廊前面一庭水榭,魔幻島的高空速滑上有人正在體驗刺激。水池邊,兩隻黑天鵝引來無數拍照的咔嚓聲。街道兩邊的商鋪鱗次櫛比,民族特色的飲食、土特產、小吃、服裝、飾品等等琳琅滿目。

仡佬族獨特飲食文化展示區“三幺臺”在儺城的最裏面。

“幺臺”是仡佬族方言,意爲結束。“三幺臺”顧名思意,就是一輪宴席要經過飲茶、喝酒、吃飯這三道程序才結束 。第一臺飲茶是“接風洗塵”,食品爲九盤果品糕點配油茶;第二臺“八仙醉酒”是喝酒,下酒的菜不少於九盤;第三臺是正席,名爲“四方團圓”,菜餚不能少於十六盤。

“三幺臺”筳席極其豐富的菜餚內容和頗爲講究的用餐禮儀,充分反映了仡佬族飲食的獨特風味和文化內涵, 體現了仡佬人的熱情與純樸。是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

仡佬族還有一個園家級非遺,那就是儺戲。

仡佬族的儺戲、儺祭、儺舞承載着仡佬人祈禱納祥,祛病消災的美好願望。儺戲不但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還被稱爲“人類文明的活化石”,是遠古時代圖騰崇拜時期的一種祭祀的儀式。其目的主要是祈求神靈逐鬼除疫,保佑百姓過上安寧生活。

那天我們運氣好,碰到央視一個欄目組在拍攝仡佬族的風土人文,從而非常幸運的目睹了一場仡佬族的儺戲。

看到演員臉上帶的面具,我忽然想起來了,百合廣場上那十個雕塑,應該就是儺戲裏的面具。

游完儺城,天邊已升暮色。仡佬之旅匆匆結束。雖然舟車勞頓,倒也收穫多多。這個古老而神祕的民族歷史悠久,民俗豐富多彩。以後有機會,一定要再去探尋仡佬族的奧祕,去看看她們歷經七百多年風雨滄桑卻依然保存完整的仡佬古寨。

再見了,仡佬之鄉,期待與你再相約。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