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肯錫精英高效閱讀法》:爲了寫書評而讀書,就是你寫不好書評的最大原因

01

自媒體時代,投身讀書和寫作的人越來越多。我也是這其中的一份子。

無論是真心熱愛也好,還是因爲“寫作變現”的利益推動也好,心底總有一絲微弱的安慰——讀書是好事,多讀點書總是沒有壞處的。

很長時間裏,讀了寫,寫了讀。回頭再看,讀過的書,多半還是不記得了,寫出來書評,自己都不堪卒讀。

直到最近讀了《麥肯錫精英高效閱讀法》,我才如醍醐灌頂——爲了寫書評而去讀書,就是我讀不透也寫不好的最大原因。

日本作家赤羽熊二所著的《麥肯錫精英高效閱讀法》,強調了整個閱讀過程中的“主動性”,讀書的終極目的是讓書籍指導行動,讓讀書成爲自己工作和生活中的利器。

作者赤羽雄二曾在麥肯錫公司工作14年,創辦了麥肯錫韓國分公司。無論工作多麼繁忙,赤羽雄二都會堅持每月至少閱讀10本書。《麥肯錫精英高效閱讀法》,就是赤羽雄二多年讀書經驗的總結和提煉。

《麥肯錫精英高效閱讀法》圍繞“主動讀書”,主要向我們闡述了5個方面的內容,從確定讀書目的、規劃讀書時間,到集中讀書法,再到牢記書中的知識點、展開實際行動,涵蓋了讀書生活的方方面面。

爲了寫書評而讀書,在“主動性”上存在3個問題:第一,讀書的目的不明確;第二,讀書的過程中缺乏思考;第三,合上書本後沒有行動力。

02

《麥肯錫精英高效閱讀法》定義的主動讀書,就是要“爲行動而讀書”,將書中的內容舉一反三,充分運用到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中。

要想主動地讀書,就要在“讀”之前先想清楚,自己要做什麼,自己現階段的知識和能力還欠缺什麼,然後再去有針對性地選書讀書。

比如,本書的作者赤羽雄二,他階段性的工作目標,和他當時的讀書活動是緊密相連的。

赤羽雄二畢業後剛纔工作的一段時間,爲了完成“學生”到“職業人士”的轉變,他集中閱讀了大前研一和卡耐基等傑出人士所撰寫的商務書籍。

後來,赤羽雄二加入了麥肯錫。諮詢工作的特點就是要廣泛接觸各行各業。每接觸一個新的領域,赤羽雄二都要在幾天的時間內,集中閱讀15本左右的相關書籍,然後再去見客戶。

反觀我自己呢?我想做的事情很多,想讀的書更多。今天看兒童心理,明天讀經濟學,後天又去翻紀實文學……

有很多目標,其實就是沒有目標。這就好比射擊,都不曾瞄準,又怎麼能夠一擊即中呢?

主動讀書要從規劃未來的5年目標開始。從目標倒推到現在應該採取的行動,然後發現自己需要閱讀的書籍。

比如,未來5年,我希望幫助孩子做好英語學前啓蒙,爲將來的英語學習打好基礎。爲此,我需要閱讀的書籍應該涵蓋如下領域和書籍:

幼兒的英語啓蒙從幾歲開始?學齡前兒童到7週歲入學時,英語的聽力詞彙需要達到多少?口語能力怎麼衡量?

是否需要掌握書面閱讀和書寫能力?有沒有書面詞彙能力的要求?自然拼讀是否要學習?

小朋友學習第二語言的學習有哪些規律?孩子的閱讀書籍和教材如何選擇?

在一邊閱讀書籍,一邊指導孩子學習實踐的過程中,我還需要對目標和書單進行調整。

“高效能人士的7個習慣”中,有一個自我領導的原則,叫“以終爲始”。就是要用終點的目標,來不斷修正自己的日常行爲。

“以終爲始”是高效能工作和生活的原則,用來管理讀書生活,自然也能事半功倍。

03

主動讀書,就是要在“讀”的過程中,把書中的知識和觀點,與自己的想法,還有自己的現實生活和工作,反覆進行對比、分析,最後經過推理、歸納、總結等一系列的思考活動,得出自己對某一觀點的判斷,或者對某一目標的行動策略和方法。

主動讀書的關鍵是“自問自答”——讀前的自我設問和讀後的答案整理。

第一、思考“爲什麼要讀這本書”。

在每次開始閱讀之前問自己兩個問題,“我想從這本書裏學到什麼”,以及“我爲什麼要讀這本書”。

還要常常回想一下,自己的“五年目標”是什麼?用目標和問題,調動起自己好奇心和求知慾,去主動地讀書。

第二、讀完立即整理筆記。

千萬不要一邊讀書,一邊寫筆記!這樣會時常中斷閱讀過程,導致閱讀效率低下,閱讀體驗感不好,也很難從整體上把握全書主旨。

另外,記筆記也會讓人不由自主地關心,筆記是否寫得整潔清晰,反而不利於對閱讀內容本身的理解。


一定要把一本書讀完以後,在整體印象的基礎上,把自己的讀後感寫下來。寫的時候需要注意6個要點。

首先,將想法直接寫在一張紙上,不需要思考內容和措辭。

其次,歸納要點時不要翻書浪費時間,想到什麼就寫什麼。

再次,即使1分鐘內無法寫完,也要控制在1分半鐘以內,時間更長,內容也不會有本質差別。

還有,按照腦中浮現想法的順序寫下筆記主題,不需要按照書本的順序。

另外,寫完後,將筆記放在桌上,重新審視一邊,往往會有新的收穫

最後,把寫好的筆記放入文件夾子中,3個月後重讀,6個月後再次確認,自己當初讀書後的想法和計劃,有沒有付諸實踐。

主動讀書,就是要在閱讀的過程中,以“我”爲重心,重點把握“我”的目標、“我”的感受和想法,以及“我”的計劃和行動。

正如北宋黃庭堅所說,以我觀書,則處處得益處,以書觀我,則釋卷而茫然。

04

我們常常說,讀書,會把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拉開。其實,真正將人與人之間拉開距離的,是讀過書後,是否能將書中的內容應用到工作和生活中。

將書本的精華轉成自身的能力,有2個關鍵技巧,適量閱讀和用讀書檔案管理行動。

第一、限制讀書時間,用更多的時間輸出。

讀書並不是越多越好。已經有300+閱讀量的人,在今後的閱讀中,反而要限制閱讀時間,多花時間去實踐,把書本的內容轉化成自身的能力。

讀書後實踐輸出的形式主要有3種,在工作中取得成績,寫博客(包括書評、讀後感等等),以及演講。

對於絕大多數非職業寫作者來說,讀書後最好的行動成果,是提高工作效率和改善工作業績,在職業領域取得更大的成功。

寫作和演講這兩種形式的輸出,只有在結合自身的思考和實踐後,能夠爲他人提供更多的信息增量,纔會更有價值,也更容易打動人。

第二、在“讀書檔案”上寫明目標,付諸行動。

讀完一本書以後,立即書寫“讀書檔案”,規劃行動計劃,並不斷推動確認,就能督促自己儘快將書本內容轉化成自身能力。


讀書檔案分爲4個部分,閱讀這本書的目的,讀書後的感受,讀後會採取的行動,3個月的改變。

重點是明確讀後會採取哪些行動,儘可能具體化。比如,不要說今後要多讀書,而是要列明,每週讀幾本。

每3個月要將閱讀檔案拿出來回顧,評價自己的計劃完成情況,比如,非常好、勉強完成、不太好、完全沒做,等等,然後列出改進措施,必要的時候,也可調整目標。

比如,讀書計劃完成不太好,每週1本沒讀完,原因是,讀書時間安排在夜晚,常常因爲疲倦沒有讀完。調整措施是,把讀書時間調整到清晨6點到7點,保證讀書時間。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從古到今,真正會讀書的人,都是那些用讀書推動實踐的人。

05

爲了寫書評而去讀書,在讀書之前,既沒有明確地目標,也沒有亟待解決的問題;讀書的過程猶如走馬觀花,不能就一兩個主題深入思考;讀過以後似是而非,就更談不上提出新知、改造行動了。

讀過以後,爲了證明自己的“讀書行爲”,就硬着頭皮寫書評。寫過書評後,就彷彿小時候交過了作業,覺得自己終於完成了。

完成作業不是目標,而是爲了掌握知識的練習過程。同樣的,寫書評不是讀書的目的,而只是讀書的手段和過程。

錯把過程當目標,然後再自欺欺人地安慰自己,“讀書總是好的”。至於好在哪裏?反正沒有人追究,自己也就樂得不了了之。

 “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讀書只是開始,寫書評只過程,“成事”纔是結果。

《麥肯錫精英高效閱讀法》告訴我們,“成事“的祕訣就是主動閱讀——用人生目標規劃閱讀,用閱讀指導行動,讓讀書和工作、生活之間形成良性循環。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