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挺好》:蘇大強“作天作地”的底氣,其實都是蘇明哲給的

01


《都挺好》裏的“作爸”蘇大強,的確是讓我大開眼界。僅僅第一集的亮相,這個蘇爸爸就已經讓人感覺到了,滿屏的“作”氣。

大哥明哲和妹妹明玉討論着父親要去誰家養老。蘇大強就躺在沙發上,頭枕在大兒子腿上,面無表情,病懨懨的。

老宅子,小兒子明成家,女兒明玉家,挨個被他否了。問他要去哪,就可憐兮兮地一句,我哪知道啊。

再問,就一把鼻涕一把淚地提議,把我送養老院吧。顯然這不是他的本意,但是蘇大強就是不說自己想去哪。

明玉憋不住了,一句話點破,爸是想跟大哥去美國。

當明哲答應他可以去美國後,蘇老頭一下來了精神,直接坐了起來,麻溜的穿鞋,下樓。

我爲什麼說蘇大強“作”呢?——心裏明明有主意,我就是不直接說。你不答應我,我就一副苦大仇深的模樣,讓你們覺得都欠我的。

還不止於這些。追過劇的都知道,爲了達成目的,蘇老頭啥手段都用過,離家出走、跳河自殺、絕食抗議……

爲了劇情好看,的確是誇張了一點。但是,類似於蘇大強的“作”人,我們生活中並不少見。

他們所有或瘋狂或可笑的言行裏,都有一句共同的潛臺詞,“你要是在乎我,你就得順着我。”他們在碰到任何問題的時候,都要完全按照自己的意願,完全不顧及他人的感受。

蘇明哲的一句口頭禪就是,“都是一家人,有什麼不能坐下來好好談的”!很多人可能也和他的想法一樣,認爲這是溝通不到位造成的。

錯!這真的不是簡單的溝通不良,而是赤裸裸的勒索,情感勒索!

02

情感勒索這一概念,是由美國著名的心理學家蘇珊·福沃德博士首次提出,並且她還專門寫了一本書,書名就是《情感勒索》。

蘇珊·福沃德是國際知名的心理治療師、暢銷書作家,也是美國頗受歡迎的演說家和媒體人。她是婚姻關係、戀愛關係以及人際關係研究領域的頂級專家。

蘇珊·福沃德在心理學領域的著作頗豐,《恨女人的男人們和愛他們的女人》與《原生家庭》曾經榮登《紐約時報》暢銷書排名榜首。

情感勒索是控制行動中一種最有力的形式。我們身邊的親朋好友會用一些直接或間接的手段勒索我們,如果我們不照他們的要求做,就有苦頭吃了。

人際關係裏,一方提需求,另一方同意或者拒絕,都是稀鬆平常的事情。當遭遇拒絕的一方,完全堅持己見,然後試圖向對方施壓,並用威脅的手段逼迫對方屈服,情感勒索就發生了。

而且,情感勒索都不是偶然的、一次性行爲,而是一個一而三,再而三的過程。

《都挺好》裏的蘇大強,不正是沿着這個“腳本”,一步一步地,要求兒女事事都照辦的嗎?去美國、買房子、請保姆、結婚……

我常常一邊追劇一邊感慨,爲什麼要這麼“戲精”呢,直接說出自己的想法不好嗎?虎毒還不食子呢,怎麼能有這麼自私的人呢?

其實,我們偶爾都會玩一玩有話不直說的把戲,這是一種親密的默契感,也是生活的小情趣。

譬如,上週我想吃披薩,就對先生說“你不是很喜歡吃披薩的嗎,好像很久都沒有吃了呢”,而不是直接要求“我們去吃披薩吧”。隨後的晚餐時間,先生就和我去了披薩店就餐。

不直截了當表達需求的好處是顯而易見。一方面,可以讓自己不那麼咄咄逼人,另一方面,也可以避免被拒絕的尷尬。

但是,當這種操控他人的行爲,逐漸由無關緊要的小事情蔓延到意義重大的決定,而且必須事事有求必應,並且傷害到他人的尊嚴和人格時,控制就越界變成了情感勒索。

蘇大強的“作”,不僅僅是自私自利,還有他不能接受拒絕的玻璃心。

情感勒索者會在內心無限放大被拒絕的能量,認爲被人拒絕,就意味着“輸”,意味着別人不關心他,不在乎他……總之,被拒絕,就是世界末日來了。

心理學上認爲,一個人如果安全感和自我價值感嚴重缺失,一次微不足道的拒絕,也會被他定性成人生巨大的、不可跨越的挫折。

這種被放大的恐懼感,其實是過去的經歷對當下思維的禁錮。

恐懼是人類與生俱來的本能,幼小的嬰兒,如果不依賴他人,就活不下來。

這種生存的恐懼感,這種嬰兒式的思考路徑,會伴隨我們一生。

有的人心理和生理是同步發育成熟的,成人長大以後,他們就學會了正確應對這種恐懼感,

而每一個情感勒索者都是拒絕長大的孩子,他們沒有意識到,其實自己已經有足夠的能力,不依賴他人,獨自生活,獨自解決問題。

03

蘇大強一“作”,兒女就屈服,尤其是大兒子蘇明哲,動不動就是,“我是蘇家老大,這事我得管。”

蘇明哲爲了安撫父親,揹着妻子給蘇大強辦簽證;回國後不和妻子商量,就一口應承獨自出資給蘇大強買房子;買房子的錢不夠了,就逼着妻子匯款,並以借高利貸相威脅……

有時候,隔着屏幕,我都狠不得給蘇明哲一拳。不過就是個“不”字,有那麼難說出口嗎?

阻止蘇明哲說“不”的,是他內心過度的恐懼感、責任感和罪惡感。

每個人的恐懼感是與生俱來的。我們害怕被拋棄;害怕沒人關心;害怕親密關係的喪失,希望被人重視和認可,是每個人正常的情感需求。

可是,如果我們把他人的認同、讚美作爲自我價值的唯一評判標準,時刻需要來自他人源源不斷的認可,就會成爲“追逐認可者”

追逐認可者不能忍受任何一點點的否定,這種恐懼,就是對情感勒索的邀請。

成年人的行爲,一定要遵循某種價值觀,責任感就是其中之一。責任感會明確地告訴我們應該做什麼。

而罪惡感是與責任感緊密相連的,它會起到一種預警作用。我們相信,一旦有罪惡感,就意味着我們做了不該做的事情。

責任感非常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責任感的界限,也就是責任和義務是要對等和平衡的

過分強調自己對他人的責任,卻忽視了自己的需求,當責任感超越了自尊與自我關懷,我們就會處於失衡的狀態,這就給了情感勒索趁虛而入的機會。

罪惡感也很容易出錯,常常會反應過度。面對情感勒索者的反覆指責,我們的信念產生動搖,進而相信自己是真的傷害了對方。

蘇明哲的恐懼就是,生怕別人說他沒出息。

當年拼命的讀書,要去美國留學,是爲了獲得他人認可,如今老婆孩子飯都要吃不上了,也要打腫臉衝胖子,更是如此。

蘇明哲的責任感和罪惡感也遠遠超過了他應該承擔的範圍。

他以“蘇家當家人”自居,一切問題都扛在肩上,就連蘇大強的壞心情,他都認爲是自己的過錯,就怕有人指責他“不孝”。

由此可見,蘇大強的“作”,和蘇明哲的“委曲求全”,是相互促進,相互成就的。

這就是《情感勒索》裏總結的:情感勒索是雙人舞,不是獨角戲。

受害者其實也是情感勒索的主動參與者。“主動參與”的含義是,你允許了這樣的事情發生,甚至,你也沒有意識到對方的要求是不合理的。

04

《都挺好》的大結局確實皆大歡喜,蘇大強洗白了,蘇明哲覺悟了,蘇明成改邪歸正了,蘇明玉與原生家庭和解了,一家人和諧美滿。

只是,我們都明白,現實並沒有這樣雲淡風輕,歲月靜好。擺脫情感勒索,重建親密關係,並不容易。

生活裏的“蘇大強們”並不會“良心發現”,而那些“蘇明哲們”,也沒有能力“一夜頓悟”。

《情感勒索》的作者蘇珊博士的建議是,當我們遭遇情感勒索的時候,使用SOS策略,改變勒索者的節奏,不再我們習慣性地屈服。

所謂的SOS策略,就是最簡單的3個步驟:停下來(STOP),冷靜觀察(OBSERVE)和制定策略(STRATEGIZE)。

首先,停下來,什麼也別做,告訴對方,“我需要想一想”。一方面,爲自己爭取更多思考的時間,另一方面從壓力現場開,也可以空間上有利於情緒平復,理性思考。

其實很多時候,蘇明哲只需要說一句,“我得回去和非非(妻子)商量一下”,就可以避免很多的矛盾和困境,他卻每次都不假思索,先答應了再說。

然後,冷眼觀察,冷靜思考。第一,觀察勒索者的需求,提出需求的方式,以及你沒有馬上妥協時他的反應。第二,想想自己的反應:你對情感勒索者的要求有什麼看法?你內心的感覺如何?你的引爆點在哪裏?也就是你最不能忍受的是什麼?

冷靜觀察還包含重要的一步,就是審視勒索者的要求。大部分的要求不外乎這3種形態:無關緊要的、不牽扯重要問題但是影響自己的完整性、人生重大決定。

無關緊要的需求,可以妥協,但不能是“自動”反應模式,必須是你思考後的決定。當然,這也是練習拒絕的絕好機會。

後兩種需求,則需要仔細分析對自己和他人的影響,再做定奪。

最後,用非防禦性的策略,勇敢地告訴勒索者,你不再妥協的決定。

什麼是非防禦性溝通呢?就是不解釋、不抱怨、不辯論白。

雙方發生矛盾,常常都針鋒相對地爲自己辯護。非防禦性溝通就是退後一步,放棄對抗。

最不具防禦性的一句話就是,你絕對沒錯,儘管你可能不這麼想。

比如,蘇大強威脅兒子,“蘇明哲,你再不回來,我就去死!”蘇明哲就可以回答,“爸,我知道你現在很生氣。你冷靜冷靜,我們再談。”

蘇大強罵蘇明哲“不孝”,蘇明哲可以說,“爸,很抱歉讓你有這樣的感受。”

總之,非防禦性溝通的原則就是,不要試圖去說服對方認可你、理解你,原諒你;剋制吵架的衝動,把握談話的主動權,只說自己不再妥協屈服的決定。

終結情感勒索更重要的步驟,是要學會駕馭情緒,徹底衝破負面情緒對自己的思考和行爲的掌控。

情緒沒有對錯,需要被宣泄,但是,行爲可以有多種選擇的,絕對不是勒索者所說的非此即彼。

恐懼感可以幫助我們遠離危險,可是恐懼感也往往來自於我們假想出來的危險。訓練自己在遭遇不順時,不往最壞的方向想,可以減少恐懼感。

多想想自己的優點,在學習、工作、生活中的成就,會讓你重建自信,不再害怕不被他人認可。

憤怒只是諸多情緒中的一種。他人有權利表達自己的憤怒,我們可以選擇是否接受他人情緒的影響。所以,對方的憤怒不是我們讓步的理由。

解除責任感和罪惡感的束縛,要牢牢記住一句話——憑什麼?沒有一個人,也沒有一段關係,值得我們出健康和幸福的代價。

就如一枚硬幣有正反兩面一樣,我們在遭遇情感勒索的同時,也可能在勒索他人。

每個人都需要自我反思。當恐懼感和挫敗感來襲的時候,我們是否希望通過控制他人的行爲,來達成自己的目的?

05

《都挺好》劇終了,我們的生活卻還還要繼續。

無論你曾是“蘇明哲”,還是“蘇大強”,只要你願意改變,一切就都有可能。

只要你堅信,自己是一個獨立的人;你生命中最重要的人,是你自己;所有問題的答案也都在自己身上。

《情感勒索》告訴我們,首先成爲自己,然後,纔有可能擁有真正的親密關係:夫妻、父母子女、朋友、同事……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