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滴普科技董事長趙傑輝:中臺熱,只是“僞需求”

中臺在現階段幾乎與產品同義,是被資本炒起來的概念,是僞需求。但這並非表明中臺是錯誤的,相反,中臺是實現企業數字化很好的工具之一,但過分看重中臺,只會禁錮自己的視野,減緩企業數字化的腳步。–滴普科技董事長趙傑輝

說實話,今年的中臺聽得人耳朵都起繭子了,前有騰訊、阿里、京東紛紛調整組織架構,表明建設中臺的決心,後有市面上大量的中臺化產品“氾濫”,一夜之間,似乎所有與軟件相關的公司都在宣稱自己的中臺。然而中臺真的是這麼簡單的事情嗎,大家一窩蜂全部涌向中臺的根本原因是什麼,中臺對於企業來說真的是必需品嗎?

對此,滴普科技董事長趙傑輝接受了InfoQ記者的獨家專訪,從一名阿里中臺基礎設施發起者和推動企業數字化轉型創業者的角度,“批判”了當前國內的中臺氛圍。

關於趙傑輝對於中臺的理解,這裏總結了幾點內容:

  • 現階段中臺的概念,幾乎可以與“產品”劃等號;
  • 中臺並非企業實現數字化轉型的根本需求,平臺纔是市場所需要的東西;
  • 不能跟風創業,要有自己的視野和理念;
  • 現在過分誇大中臺的能力,其實中臺只是數字化建設過程中非常小的一部分;
  • 思想與視野不要被中臺的概念所禁錮,企業需要的是數字化平臺,並非中臺。

要充分理解中臺,充分理解趙傑輝上面的這些理解,還是要從中臺誕生的本質,企業數字化轉型的根本需求說起。

中臺之上,是數字化轉型的機遇

企業關心的不是如何轉型中臺,而是如何完成數字化的轉型,在趙傑輝看來,企業數字化轉型的根本需求,歸納爲八個字,即敏捷創新和數據智能。

數字化轉型這個口號在國內喊了將近30年,現在終於來到了一個關鍵節點。新的環境、新的業務、新的用戶習慣,都給現階段的數字化,提出了更多的新需求。在這樣一個關鍵節點,數字化轉型對於企業來說,真正關心的是什麼?

不是技術,不是中臺,不是轉型,而是這些東西究竟能給企業帶來什麼。趙傑輝提到,企業做數字化轉型,其根本目的只有兩個,即通過數字化轉型,實現業務的敏捷創新和基於數據的業務智能。這兩個根本需求,構成了企業完整的數字化體系框架。

趙傑輝認爲,一個完整的數字化體系,在整體上應該分爲以下三層:

  • 首先,企業要想實現數字化轉型,內部流程一定要能夠支持自動化的高效運轉,因此底層一定要用 DevOps 體系來做支撐,只有企業內部各部門之間的協作更加流暢高效,才能改善業務上新、變更慢等一系列現狀。
  • 其次,在DevOps層之上構建有關業務的一系列PaaS層,類似於數據中臺、業務中臺、AI中臺等等,根據企業的需要來構建不同的域。
  • 最後,在架構的最頂端,企業需要能夠快速看到並實現業務、功能的變更與上新所帶來的效果。因此,需要採用類似於 Service Mesh 服務網格之類的技術,爲企業提供可自定義編排的能力。

基於以上的目標,爲了滿足數字化轉型的技術需求,各家企業開始了自己的探索。但是隨着國內傳統企業的信息化建設幾近完成,已經到了一個從工具化、系統化到數字化、平臺化轉型的過程,企業內部逐漸開始出現數據孤島,因此企業需要通過其它的形式來解決這種問題。

此時互聯網提出了中臺的概念,加上阿里成功的中臺化實踐,這一切都看起來似乎完美切合了當下企業的痛點,並且一些信息化建設相對落後的企業,也希望能夠通過中臺這種理念和方法,實現在數字化進程中的彎道超車。

然而在大家都對中臺抱有極大期望的時候,趙傑輝卻認爲,中臺並非是解決企業數字化的靈丹妙藥,相反,中臺只是企業數字化進程中非常小的一部分。

中臺概念的興起

轉型從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企業的數字化進程,自然也是一樣。

轉型從來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尤其是數字化這種需要“傷筋動骨”的類型。

此時中臺的興起,並非“一日之寒”,主要有以下三方面因素:

一方面是傳統企業的轉型焦慮,中國企業的數字化轉型熙熙攘攘過了30年,現在終於到了不得不轉的時刻。在所有傳統企業爲“該如何完成數字化轉型”而焦慮的時刻,科技創業圈適時地給出了“中臺”這一殺手鐗。

另一方面,資本入局所帶來創業資本炒作。對軟件服務領域關注較多的同學可能已經發現了,現階段市面上,幾乎所有的軟件平臺都被稱爲“XX中臺”,中臺在他們的口中已經被炒作爲了企業轉型的“萬金油”產品。

第三點,也是很重要的一點,即阿里中臺戰略示範效應的推波助瀾。

阿里中臺的建設歷程

中臺並非是阿里這些巨頭所帶起來的,而是由業務驅動所演進的、自然進化的過程。

一直以來,大家對中臺都有一個誤解,好像阿里一開始就在做中臺,其實不然。

其實阿里巴巴的“中臺化”進程(那時還不叫中臺,被稱爲企業內部技術架構的數字化轉型)很早就已經開始了,伴隨着2008年天貓的誕生,由於天貓與淘寶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很高的相似性,使得前後臺都出現了大量的重複性建設工作。

爲了解決這種問題,爲了能滿足業務能夠快速響應、數據實時在線統一的需求。因此在2013年,阿里開始加快了自身架構體系演進的進程,在轉型過程中,通過基於自身數字化改造過程中所沉澱下來的經驗包括技術,通過產品化來達到商用的需求,而組建了企業及互聯網架構團隊,這就是中臺團隊的前身。

並非是阿里突發奇想想要做中臺,而是阿里的技術架構在那時已經完成了“中臺化”的轉變,藉此提出了“中臺”的新名詞。因此,阿里技術架構過渡到中臺的這個過程,是由業務驅動的自然演進過程,並不是一個很牛的人設計出來的。後面的中臺體系,也只是阿里的團隊將基於大互聯網平臺的設計經驗,將其抽象成產品,再通過阿里雲對外輸出並服務於企業。之前被稱爲企業級互聯網服務架構,後來改名叫中臺。

因此可以看到,企業在當前轉型的關鍵階段,並非是說不能做中臺,而是不用刻意的做中臺,它是當業務體量、架構發展到一定程度後,自然演化的結果。

然而很多企業都沒有理解到這一層面,只是看到了中臺所帶來的改變,沒有注意到自己的實際情況與根本目標,從而顯得有些本末倒置,將中臺看做數字化的答案,這是遠遠不夠的。

中臺化並非終點

中臺轉型的最終目的就是爲了數字化而服務,中臺並非企業轉型的終點,相反,只是企業數字化龐大複雜的轉型歷程中很小的一部分。

當然,不可否認中臺爲企業帶來了一系列正面效果,從中臺的概念和本源來說,中臺是促進企業數字化轉型的很好的一個標誌。隨着很多互聯網企業將自身過去試錯的經驗和能力通過中臺的形式沉澱下來,把技術和實踐帶入到傳統行業中去,在一定程度上讓傳統企業擁有了快速試錯和快速部署的能力,讓傳統企業在轉型過程中能有個參考與借鑑,這一方面的確提升了企業的數字化能力。

然而這些還遠遠不夠,趙傑輝認爲,由於現在“中臺熱”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被資本所炒起來的,現在中臺的概念已經不是當初的中臺,在一定程度上甚至能夠和產品劃等號,已經淪爲太多人爲了推銷產品和商業利益而炒作的概念。

“中臺熱”是一個僞需求,理性看待中臺的作用

中臺只是數字化建設過程中的一個階段、一個過程,但這也並非是企業的必須。

首先中臺本身就是一個非常模糊的概念,趙傑輝認爲,中臺其實只是一個做了業務共享的PaaS層而已。現在所熱炒的中臺,是阿里在十年前所做的事情,並且中臺這個詞出現了也有五六年,在 IT 行業這樣一個變化非常迅速的領域,現在纔開始炒一個五六年前的概念,完全可以說是一個創新乏力的表現。

但是,上文也有提到中臺的確有利於企業的數字化轉型,但這並不意味着它是必須。做中臺是爲了數字化而服務,數字化的最終目的是實現業務的敏捷創新與數據智能。爲了達到上述的這兩個核心目標,並非只有通過中臺的形式才能實現數字化的轉型,而是有了數字化轉型的需求,企業內部才能自然過渡到中臺架構,並不是刻意“造”一箇中臺。

因爲可以看出,企業需要的不一定是中臺,需要的是能夠幫助企業實現數字化轉型的智能平臺以及生態體系,企業需要這些東西幫助他們實現前、中、後端的一體轉型。因此,我們就需要對現有的中臺理念進行升級。

中臺的理念需要升級-More Than 中臺,不僅僅是中臺

將中臺理念融入到數字化的完整體系中。

基於雲原生互聯網框架模式和交付模式的數字化產品,可以幫助企業快速的構建雲原生的業務應用,從整體設計上總共分爲三層來應對目前企業數 字化轉型中所遇到的需求多變和業務創新等問題,助力企業強化“快速響應市場變化的能力”。

依據上文所提到的“數字化體系結構”,上圖是經過升級後的架構圖,可以看到,整體分爲三層,底層是DevOps,在上層是業務能力PaaS層,就是我們現在統稱的中臺部分。將這些能夠實現數字化轉型的能力服務化出來,在這基礎之上,建立起“領域平臺”。

可以將領域平臺理解爲 Gartner 的網格應用、Service mesh。在這個層面,有會員域、製造域、供應鏈域等等。如何理解這個“域”?以會員域爲例,不應該只是一個業務中臺或數據中臺,應該是 Service Mesh 的結構,是基於網格編排能力,整合了業務、數據、AI能力之後,能夠形成完整場景閉環的服務能力。

但是由於業務需求的多樣性,因此這種閉環的場景也需要做的靈活起來。因此需要在此之上,增加一層基於服務網格的自動化編排引擎結構,在標準的域下,可以自動化基於下面那些通用的服務能力來對API的能力做編排,從而做到業務的敏捷創新。

圍繞數字化轉型的本質去做創新,不要被概念所禁錮。

上文有提到,架構中將現在的中臺稱之爲PaaS層,其實叫中臺也好,PaaS也罷,只是整個數字化轉型中的一層。數字化的技術是非常廣泛的,對於目前中國的企業服務市場來說,數字化還處於非常初級的階段,因此不要被中臺這樣一個概念所禁錮,不能把所有東西都往中臺裏去塞,禁錮了整個企業服務市場的活力,避免敝帚自珍。

現在回過頭來看,在熱炒中臺概念的並不是巨頭。雖然是阿里率先提出來中臺,但是阿里並沒有將自己禁錮在中臺這樣一個狹窄的概念裏,相反,阿里數字化的方向非常豐富。

因此冷靜下來仔細想想,當然中臺的概念並不錯,只是當前市面上的“中臺產品”對於整個企業服務市場的創新活力來說是有阻礙的。因此作爲一家創業公司,趙傑輝強調,創業公司要像阿里一樣,站在整個技術領域的巔峯去看待中臺這件事,將自己的視野跳脫出當下,看到更遠更大的目標。

對於一家創業公司來說,視野是最重要的事

開拓視野,不要將思想侷限在一些很熱的概念上。“視野”這個詞,趙傑輝在受訪過程中多次提到,他把“視野”看做是一家創業公司,尤其是企業服務領域創業公司的立命之本。

“在中國的企業服務市場,跟風這件事情太可怕了”,趙傑輝強調,他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能夠爲整個中國的企業服務市場帶來些新鮮的東西。

目前國內企業數字化市場的發展潛力是非常大的,有兩個佐證。第一,美國數字化企業服務市場規模非常龐大,雖然我們國內還只是剛剛起步,但按照美國的同量市場來看,國內的發展空間非常大;其次,從市場上的感受來說,國內大多數企業都非常渴望基於智能的數字化轉型,並且他們所預留的預算也十分充足。

因此對於企業來說,尤其是創業公司來說,有兩件事非常重要,一件是視野,一件是價值創新。

尤其在企業服務市場,擁有開闊的視野太重要了,要能分辨出真需求與僞需求,而不是別人說做中臺,我們就去做中臺,要能夠站在整體的技術領域去看這件事。因此在創業公司,最重要的詞就是開拓視野,不要侷限在一些很熱的概念上。趙傑輝認爲相較於中臺,他更傾向於用服務網格和 PaaS 的概念來代替中臺,並最終給客戶創造核心價值。

第二件事,要基於開闊的視野,來爲客戶提供創新型價值,要能夠給中國的企業和市場帶來一些真正的、有用的、不一樣的變革,提供真正有創新性的企業服務解決方案。

要基於以上兩點,再來進一步對創業公司做定位。關於滴普科技,趙傑輝將滴普科技定義爲一家能夠幫助企業實現數字化智能平臺的全棧服務商。所謂全棧服務商,就是可以綜合應用所有的數字化新技術,包括互聯網的技術架構、應用架構、中臺架構、AI、IOT等,將這些技術落地在實踐並最終實現場景化的基於服務網格的快速響應。

嘉賓介紹
趙傑輝,原阿里巴巴中間件技術負責人,曾是國內第一批構建中臺體系架構的技術負責人,目前任創業公司滴普科技董事長,專注於國內企業的數字化轉型。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