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小可行化產品

最小可行化產品

最近在看一本書叫《精益數據分析》,提到了“專人接待式最小可行化產品”,做產品這幾個月,我們一直提到的一個詞叫做MVP,即最小可行化產品。那麼究竟如何驗證最小可行化產品,把書中的一些見解分享給大家。

在精益創業理論中,最小可行化產品指足以向市場傳遞你所主張的價值的最小化產品。但定義中未對產品的真實程度做出要求。例如,如果你正在考慮創建一種拼車服務,則可以試着用人工牽線搭橋這種原始方式將司機和乘客聯繫在一起。

這是一種專人接待式方法。它可以讓你認識到,有時並不值得你爲了產品(即便是最小化產品)的開發而耗費時間與金錢。你需要調研的風險是“人們會接受陌生人的搭車嗎”,而顯然不是“我能開發出一款配對司機與乘客的應用軟件嗎”。專人接待式最小可行化產品並不會大規模生產,但卻可以在短時間內以最低的成本幫你儘快測試自己的想法。

現在,由於創業成本低廉,甚至可能無需任何成本即可創業,人們的關注成了真正稀缺的資源。對幾位早期用戶暗中進行測試後,你可以從中得知自己設想的用戶需求是否真實存在。在你寫下第一行代碼、僱用第一名員工之前,你還可以通過這種專人接待式方法瞭解用戶真正使用的產品,並優化自己的業務流程。

因此,在現在全民創業的時代,我們總在講精益創業,講MVP,那麼什麼纔是MVP,如何正確的去驗證我們的MVP更值得我們每一個在創業大潮中的產品經理去深思。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