館中窺職:小公司沒那麼糟糕

轉自:http://guoze.me/2015/12/12/choose-startup/

館中窺職:小公司沒那麼糟糕

我的職業生涯就是和一般程序員反着來的。一畢業就在握有幾家大公司offer的情況下被忽悠進了一家不到30人的初創公司,從代碼基礎幾乎爲0起步,一步步成爲開發團隊的骨幹,也眼見着公司由黑暗中摸索、碰壁、重新探索新的方向到最後成就一款千萬級用戶的產品。入職即滿兩年,感覺小公司做數據挖掘限制太大,一狠心就放棄了期權離職,加入一家二線互聯網公司。本來是抱着學習的目的去的,結果卻是不經意主導了兩個數據挖掘的項目,還因此間接拿到了某一線互聯網巨頭的股票。又一年過去,我接受另一家一線互聯網巨頭的邀約,負責一塊之前完全沒有接觸的業務(當中的曲折和心路以後再慢慢道來)。待過小公司、不大不小公司、大公司,我發現很多朋友都希望瞭解大公司和小公司基層程序員的狀態,但無論從大公司去看小公司,從小公司去看大公司,還是從不大不小公司去看兩者,都存在一些霧裏看花的誤區。

誤區1: 大公司的技術一定比小公司牛逼

這時我想起一件趣事:兩三年前當我還在第一家初創公司吭哧吭哧墾地做後臺做數據,有一天CTO手舞足蹈闖進來,說是約到了一線互聯網巨頭X廠的「專家」,拉着我直接打的去到他們住的酒店,說是膜拜X廠在數據技術上的造詣,當天聊的時候我就覺得不對勁,一個說的是電商,一個說的是音頻,契合點寥寥。見完面又是送紀念品又是寫感謝信的,彷彿進了大廟求神仙一樣馬虎不得。跳槽之後去了X廠,與當年膜拜過的「專家」共事,低頭不見擡頭見的,其實他們也就是X廠的普通員工,不過對外印的名片擡頭唬人了些,平時做事思考表達也不見得就比小廟出來的高明多少。

大公司的技術體系偏向狹窄而精深,每個人擅長的都是領域內的一畝三分地,讓他去解決領域外的問題,反倒是比不上小公司的多面手了。另一方面,中國互聯網發展的時間並不長,大公司都是從小公司起家的,除了少數核心團隊外,大部分員工其實都是在已有框架的基礎上堆砌業務,如果執行者恰好不是一個特別擅長思考的人,很容易會被重複的事務所框住,變成一顆毫無價值的螺絲釘。就好像考試得了九十分,但其中的八十五分是補習班漏題拿的,而要拿一百分就需要付出很多的汗水。其實,這也是許多大公司技術人的困境。而小公司人難招,只好靠內部挖潛,iOS程序員調去扛安卓,數據工程師寫後臺,CTO早上寫通信協議下午寫客戶端SDK,每個人都得當兩三個人使喚,對於新人,技術上的成長(無論能力還是視野)肯定要快於大公司的同齡人。當然,小公司也有小公司的問題,多面手的任務是應急型的,是大幹快上,是從零到一,能不能融會貫通,能不能傳承遷移,願不願意做到從零到一百,要看各人的悟性,也看各人的造化,更看各人對待自我的要求。所以,大公司的技術不一定比小公司要強,相反快速發展的小公司的整體技術實力要高於大公司的平均水平。如果你來自大公司,千萬不要輕視小公司程序員的能力;如果你來自小公司,也不要輕易被大公司的光環所蠱惑。

誤區2:大公司的人才一定比小公司出衆

誠然,大部分程序員嚮往的仍然是到業界的頂尖公司就職,大公司HR往往要面對眼花繚亂的簡歷海洋,只能先從硬性指標(學歷、職業經歷)篩掉一批人。這次入職時遇到了一位校友,跟他一起吃飯,席間閒聊起人才這個話題,他認爲基本中國最牛逼的人都去了金融業,國際投行都只會從Top2的學校招人,但和我們一起入職的可能沒多少Top2的學生。我心想還Top2呢,我第一家初創公司的同事基本就沒有Top100高校的畢業生。但反過來想,程序員恐怕是所有職業中成就和學歷關聯度最低的了,我見過的許多很優秀的程序員都沒有很好的學歷背景,但並不妨礙他們成爲領域內的專家,神擋殺神,佛擋殺佛。而大公司因爲硬性指標的限制,不經意把這類野路子程序員大神拒之門外,又或是大神進去了又發現自己不適應大公司的繁瑣流程。所以現狀是這類人才往往流向了小公司,成爲小公司發展前期倚重的,一個人就能扛下所有技術攻堅的傳奇。小公司因爲組織扁平,反而有更多向這類技術大牛學習和請教的機會(所幸大牛們只是骨骼精奇,或是寡言或是偏激,但總是樂於分享的)。一句話總結,大公司你有機會接觸到正路子的技術大牛,小公司你更有機會接觸到野路子的技術大牛,他們的人才比起來,不一定是誰優誰劣的問題。而且隨着創業融資環境的火爆,現在的小公司越來越有與大公司叫板搶人才的底氣。

誤區3:大公司的福利一定比小公司優越

大公司有規模效應,提供通用服務的人均成本較低(不得不說互聯網公司的HR部門確實是真心實意爲員工着想的,這點比傳統行業強太多),比如健身房、食堂、班車等,從而能全方位照顧到員工的生活。相對而言,小公司在福利方面更多的走新奇特的路線,像住別墅裏辦公、像一年一次的國外旅遊、像前臺的妹子特別漂亮。小公司福利的優點也在於船小好掉頭,能滿足員工個性化的體驗。我在第一家初創公司待的時候,集體旅遊的滿意度要遠遠好於後來大公司所組織的,雖然不一定去很高大上的地方,但是挑的景點、入住的酒店、組織的活動都是大家所喜歡的,就算是臨時起意的項目Boss也一定會自己掏錢讓大家體驗一把。

誤區4:大公司的員工狀態一定比小公司專注

大公司體系龐大,推進一個事情可能要涉及到產品、運營、跨組別、跨部門甚至跨事業部的合作,因此除了寫好代碼,每天花在溝通、郵件和會議上的時間是必不可少的。身邊的許多工程師都會用晚上加班無人打擾的時間沉下心來寫代碼。而小公司組織扁平,一個事情也許一聲吆喝就能解決掉,那麼多瑣事纏身自然有更多精力投入到技術的修煉上。但反過來說,大公司要混出頭,對一個人的綜合能力要求更高(某種程度上說對於視野的要求甚至強於能力),不光要技術能力強,溝通、表達、人際都不能太弱,對外的時候能夠思路清晰邏輯嚴密表達順暢,才更容易贏得合作方的尊重。這也反映了大公司小公司做事方式的不同,小公司一切都處在蠻荒狀態,方向都是試錯試出來的,往往東一槍西一槍,對人的要求也是如此,基層程序員都是要挽起袖子上前線的,執行力強、反饋迅速就是第一要求。

積極的職場心態

寫這篇文章,並不是在給小公司賣廣告,只是作爲一個過來人,從自己的角度寫寫大公司小公司,希望能給朋友們還原一個更真實更客觀的狀態:大公司不應該一昧膜拜,小公司也不應該一昧輕視。無論在大公司小公司,多和其他企業的同行聊一聊,開闊自己的眼界。拿不到大公司offer的也不用氣餒,更不要去抱怨你的環境,只要你持續學習,你永遠不會被你所在的平臺侷限住,這個行業從來不會因爲出身就拒絕一個真正出色的人。我想無論對大公司還是小公司的技術人,都只需要認真考慮三個問題:你現在所做的事情能超越周圍的平均水平嗎?離開了你現在的平臺你能做什麼?有哪些價值是你的創造的,哪些價值是平臺賦予你的?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