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2.11n的關鍵技術

802.11n的關鍵技術

轉載來源:http://blog.csdn.net/lizzywu/article/details/4439163


802.11(WLAN)技術作爲成熟而廣泛應用的無線接入技術,已經廣泛地應用於家庭、企業等。據統計,僅2008年一年,全球銷售了3億8千多萬顆WLAN芯片。儘管802.11a/g技術已經將物理層吞吐提高到了54Mbps,但是隨着YouTube、無線家庭媒體網關、企業VoIP Over WLAN等應用對WLAN技術提出了越來越高的帶寬要求,傳統技術802.11a/g已經無法支撐。用戶需求呼喚着全新一代WLAN接入技術。

文 / 史揚 

標準發展歷程

IEEE 802.11工作組意識到支持高吞吐將是WLAN技術發展歷程的關鍵點,基於IEEE HTSG (High Throughput Study Group)前期的技術工作,於2003年成立了Task Group n (TGn)。n表示Next Generation,核心內容就是通過物理層和MAC層的優化來充分提高WLAN技術的吞吐。由於802.11n涉及了大量的複雜技術,標準過程中又涉及了大量的設備廠家,所以整個標準制定過程歷時漫長,預計2010年末纔可能會成爲標準。相關設備廠家早已無法耐心等待這麼漫長的標準化週期,紛紛提前發佈了各自的11n產品(pre-11n)。爲了確保這些產品的互通性,WiFi聯盟基於IEEE 2007年發佈的802.11n草案的2.0版本制定了11n產品認證規範,以幫助11n技術能夠快速產業化。

根據WIFI聯盟2009年初公佈的數據,802.11n產品的認證增長率從2007年成倍增長,截至目前全球已經有超過500款的11n設備完成認證,2009年的認證數量必將超出802.11a/b/g。

技術概述

802.11n主要是結合物理層和MAC層的優化來充分提高WLAN技術的吞吐。主要的物理層技術涉及了MIMO、MIMO-OFDM、40MHz、Short GI等技術,從而將物理層吞吐提高到600Mbps。如果僅僅提高物理層的速率,而沒有對空口訪問等MAC協議層的優化,802.11n的物理層優化將無從發揮。就好比即使建了很寬的馬路,但是車流的調度管理如果跟不上,仍然會出現擁堵和低效。所以802.11n對MAC採用了Block確認、幀聚合等技術,大大提高MAC層的效率。

802.11n對用戶應用的另一個重要收益是無線覆蓋的改善。由於採用了多天線技術,無線信號(對應同一條空間流)將通過多條路徑從發射端到接收端,從而提供了分集效應。在接收端採用一定方法對多個天線收到信號進行處理,就可以明顯改善接收端的SNR,即使在接受端較遠時,也能獲得較好的信號質量,從而間接提高了信號的覆蓋範圍。其典型的技術包括了MRC等。

除了吞吐和覆蓋的改善,11n技術還有一個重要的功能就是要兼容傳統的802.11 a/b/g,以保護用戶已有的投資。

接下來對這些相關的關鍵技術進行逐一介紹。

物理層關鍵技術

1.        MIMO

MIMO是802.11n物理層的核心,指的是一個系統採用多個天線進行無線信號的收發。它是當今無線最熱門的技術,無論是3G、IEEE 802.16e WIMAX,還是802.11n,都把MIMO列入射頻的關鍵技術。

MIMO架構

 

圖1 MIMO架構

MIMO主要有如下的典型應用,包括:

1) 提高吞吐

通過多條通道,併發傳遞多條空間流,可以成倍提高系統吞吐。

2) 提高無線鏈路的健壯性和改善SNR

通過多條通道,無線信號通過多條路徑從發射端到達接收端多個接收天線。由於經過多條路徑傳播,每條路徑一般不會同時衰減嚴重,採用某種算法把這些多個信號進行綜合計算,可以改善接收端的SNR。需要注意的是,這裏是同一條流在多個路徑上傳遞了多份,並不能夠提高吞吐。在MRC部分將有更多說明。

2.        SDM

當基於MIMO同時傳遞多條獨立空間流(spatial streams),如下圖中的空間流X1,X2,時,將成倍地提高系統的吞吐。

通過MIMO傳遞多條空間流

 

圖2 通過MIMO傳遞多條空間流

MIMO系統支持空間流的數量取決於發送天線和接收天線的最小值。如發送天線數量爲3,而接收天線數量爲2,則支持的空間流爲2。MIMO/SDM系統一般用“發射天線數量×接收天線數量”表示。如上圖爲2*2 MIMO/SDM系統。顯然,增加天線可以提高MIMO支持的空間流數。但是綜合成本、實效等多方面因素,目前業界的WLAN AP都普遍採用3×3的模式。

MIMO/SDM是在發射端和接收端之間,通過存在的多條路徑(通道)來同時傳播多條流。有意思的事情出現了:一直以來,無線技術(如OFMD)總是企圖克服多徑效應的影響,而MIMO恰恰是在利用多徑來傳輸數據。

MIMO利用多徑傳輸數據

圖3 MIMO利用多徑傳輸數據

3.        MIMO-OFDM

在室內等典型應用環境下,由於多徑效應的影響,信號在接收側很容易發生(ISI),從而導致高誤碼率。OFDM調製技術是將一個物理信道劃分爲多個子載體(sub-carrier),將高速率的數據流調製成多個較低速率的子數據流,通過這些子載體進行通訊,從而減少ISI機會,提高物理層吞吐。

OFDM在802.11a/g時代已經成熟使用,到了802.11n時代,它將MIMO支持的子載體從52個提高到56個。需要注意的是,無論802.11a/g,還是802.11n,它們都使用了4個子載體作爲pilot子載體,而這些子載體並不用於數據的傳遞。所以802.11n MIMO將物理速率從傳統的54Mbps提高到了58.5 Mbps(即54*52/48)。

4.        FEC (Forward Error Correction)

按照無線通信的基本原理,爲了使信息適合在無線信道這樣不可靠的媒介中傳遞,發射端將把信息進行編碼並攜帶冗餘信息,以提高系統的糾錯能力,使接收端能夠恢復原始信息。802.11n所採用的QAM-64的編碼機制可以將編碼率(有效信息和整個編碼的比率)從3/4 提高到5/6。所以,對於一條空間流,在MIMO-OFDM基礎之上,物理速率從58.5提高到了65Mbps(即58.5乘5/6除以3/4)。

5.        Short Guard Interval (GI) 

由於多徑效應的影響,信息符號(Information Symbol)將通過多條路徑傳遞,可能會發生彼此碰撞,導致ISI干擾。爲此,802.11a/g標準要求在發送信息符號時,必須保證在信息符號之間存在800 ns的時間間隔,這個間隔被稱爲Guard Interval (GI)。802.11n仍然使用缺省使用800 ns GI。當多徑效應不是很嚴重時,用戶可以將該間隔配置爲400,對於一條空間流,可以將吞吐提高近10%,即從65Mbps提高到72.2 Mbps。對於多徑效應較明顯的環境,不建議使用Short Guard Interval (GI)。

6.        40MHz綁定技術

這個技術最爲直觀:對於無線技術,提高所用頻譜的寬度,可以最爲直接地提高吞吐。就好比是馬路變寬了,車輛的通行能力自然提高。傳統802.11a/g使用的頻寬是20MHz,而802.11n支持將相鄰兩個頻寬綁定爲40MHz來使用,所以可以最直接地提高吞吐。

需要注意的是:對於一條空間流,並不是僅僅將吞吐從72.2 Mbps提高到144.4(即72.2×2 )Mbps。對於20MHz頻寬,爲了減少相鄰信道的干擾,在其兩側預留了一小部分的帶寬邊界。而通過40MHz綁定技術,這些預留的帶寬也可以用來通訊,可以將子載體從104(52×2)提高到108。按照72.2*2*108/104進行計算,所得到的吞吐能力達到了150Mbps。

7.        MCS (Modulation Coding Scheme)

在802.11a/b/g時代,配置AP工作的速率非常簡單,只要指定特定radio類型(802.11a/b/g)所使用的速率集,速率範圍從1Mbps到54Mbps,一共有12種可能的物理速率。

到了802.11n時代,由於物理速率依賴於調製方法、編碼率、空間流數量、是否40MHz綁定等多個因素。這些影響吞吐的因素組合在一起,將產生非常多的物理速率供選擇使用。比如基於Short GI,40MHz綁定等技術,在4條空間流的條件下,物理速率可以達到600Mbps(即4*150)。爲此,802.11n提出了MCS的概念。MCS可以理解爲這些影響速率因素的完整組合,每種組合用整數來唯一標示。對於AP,MCS普遍支持的範圍爲0-15。

8.        MRC (Maximal-Ratio Combining)

MRC和吞吐提高沒有任何關係,它的目的是改善接收端的信號質量。基本原理是:對於來自發射端的同一個信號,由於在接收端使用多天線接收,那麼這個信號將經過多條路徑(多個天線)被接收端所接收。多個路徑質量同時差的機率非常小,一般地,總有一條路徑的信號較好。那麼在接收端可以使用某種算法,對這些各接收路徑上的信號進行加權彙總(顯然,信號最好的路徑分配最高的權重),實現接收端的信號改善。當多條路徑上信號都不太好時,仍然通過MRC技術獲得較好的接收信號。

MAC層關鍵技術

1.        幀聚合

幀聚合技術包含針對MSDU的聚合(A-MSDU)和針對MPDU的聚合(A-MPDU):

l      A-MSDU

A-MSDU技術是指把多個MSDU通過一定的方式聚合成一個較大的載荷。這裏的MSDU可以認爲是Ethernet報文。通常,當AP或無線客戶端從協議棧收到報文(MSDU)時,會打上Ethernet報文頭,我們稱之爲A-MSDU Subframe;而在通過射頻口發送出去前,需要一一將其轉換成802.11報文格式。而A-MDSU技術旨在將若干個A-MSDU Subframe聚合到一起,並封裝爲一個802.11報文進行發送。從而減少了發送每一個802.11報文所需的PLCP Preamble,PLCP Header和802.11MAC頭的開銷,同時減少了應答幀的數量,提高了報文發送的效率。

A-MSDU報文是由若干個A-MSDU Subframe組成的,每個Subframe均是由Subframe header (Ethernet Header)、一個MSDU和0-3字節的填充組成。

A-MSDU 報文結構

 

圖4 A-MSDU 報文結構

A-MSDU技術只適用於所有MSDU的目的端爲同一個HT STA的情況。

l      A-MPDU

與A-MSDU不同的是,A-MPDU聚合的是經過802.11報文封裝後的MPDU,這裏的MPDU是指經過802.11封裝過的數據幀。通過一次性發送若干個MPDU,減少了發送每個802.11報文所需的PLCP Preamble,PLCP Header,從而提高系統吞吐量。

A-MPDU報文格式

 

圖5 A-MPDU報文格式

其中MPDU格式和802.11定義的相同,而MPDU Delimiter是爲了使用A-MPDU而定義的新的格式。A-MPDU技術同樣只適用於所有MPDU的目的端爲同一個HT STA的情況。

2.        Block ACK

爲保證數據傳輸的可靠性,802.11協議規定每收到一個單播數據幀,都必須立即迴應以ACK幀。A-MPDU的接收端在收到A-MPDU後,需要對其中的每一個MPDU進行處理,因此同樣針對每一個MPDU發送應答幀。Block Acknowledgement通過使用一個ACK幀來完成對多個MPDU的應答,以降低這種情況下的ACK幀的數量。

Block Ack機制分三個步驟來實現:

Þ        通過ADDBA Request/Response報文協商建立Block ACK協定。

Þ        協商完成後,發送方可以發送有限多個QoS數據報文,接收方會保留這些數據報文的接收狀態,待收到發送方的BlockAckReq報文後,接收方則迴應以BlockAck報文來對之前接收到的多個數據報文做一次性回覆。

Þ        通過DELBA Request報文來撤消一個已經建立的Block Ack協定。

Block Ack 工作機制

            圖6 Block Ack 工作機制

3.        兼容a/b/g

WLAN標準從802.11a/b發展到802.11g,再到現在的802.11n,提供良好的向後兼容性顯得尤爲重要。802.11g提供了一套保護機制來允許802.11b的無線用戶接入802.11g網絡。同樣的,802.11n協議提供相似的機制來允許802.11a/b/g用戶的接入。

802.11n設備發送的信號可能無法被802.11a/b/g的設備解析到,造成802.11a/b/g設備無法探測到802.11n設備,從而往空中直接發送信號,導致信道使用上的衝突。爲解決這個問題,當802.11n運行在混合模式(即同時有802.11a/b/g設備在網絡中)時,會在發送的報文頭前添加能夠被802.11a或802.11b/g設備正確解析的前導碼。從而保證802.11a/b/g設備能夠偵聽到802.11n信號,並啓用衝突避免機制,進而實現802.11n的設備與802.11a/b/g設備的互通。

結論

MIMO是802.11n物理層的核心,通過結合40MHz綁定、MIMO-OFDM等多項技術,可以將物理層速率提高到600Mbps。爲了充分發揮物理層的能力,802.11n對MAC層採用了幀聚合、Block ACK等多項技術進行優化。802.11n給我們帶來吞吐、覆蓋等提高的同時,也增加了更多的技術挑戰。瞭解這些技術,將幫助我們更好地應用802.11n和解決應用所面臨的實際問題。

 

 

參考文獻

IEEE standard for Information technology - Telecommunications and information exchange between systems - Local and 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s – Specific requirements - Part 11: Wireless LAN Medium Access Control (MAC) and Physical Layer (PHY) specifications, Amendment 4: Enhancements for Higher Throughput

縮略語

ISI   Inter-Symbol Interference

FEC   Forward Error Correction

GI    Guard Interval

MCS   Modulation Coding Scheme

MRC  Maximal-Ratio Combining

來源:http://www.h3c.com.cn/MiniSite/H3C_TechOnline/Wlan_Subject/Hot_Point/Technology_Hot/biaozhun/200906/638149_97665_0.htm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