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於業務流程的信息化建設與應用


業務流程是企業運行的脈絡,它直接決定企業的作業邏輯。企業總體流程框架是否科學合理,具體流程運行是否通暢、快捷,關係到企業運行的效率和效益,必須對業務流程加以有效的管理。信息化是實現業務流程電子化、自動化的重要途徑,藉助信息化應用,可以把經過梳理、優化後的流程固化下來,提高基礎運行的質量、效率和可分析性,從而不斷提高流程管理的有效性。基於業務流程的信息化能有效實現信息化與業務的對接,使得信息化直接作用於企業的業務過程,保證信息化有的放矢,更好地發揮投資效益。

0 引言

業務流程是企業運行的脈絡,它直接決定企業的作業邏輯。企業總體流程框架是否科學、合理,具體流程運行是否通暢、快捷,關係到企業運行的效率和效益。必須對業務流程加以有效的管理。

流程管理是在流程再造管理思想上逐漸發展、形成並廣爲接受的一種較溫和的管理方法。它強調對局部業務流程進行持續改善,收到預期效果後,再進一步優化其他業務區域。積跬步以成千裏,從而到達優化總體業務結構的目的。

流程管理具體包括流程戰略、流程設計、流程運行與流程優化。通過這四個過程的不斷循環,到達提高流程效益的目標。

1 業務流程的內涵與層次

流程管理對不同層次員工有不同的內涵。

對高層管理者來說,流程管理提供了一個全新的視角:高層管理者不再單純去關注一個個職能部門的工作績效,而是關注爲企業帶來最終價值流程的績效。從關注一個個環節到關注整體價值,這實質上是從關注內部職能向關注外部輸出轉變,凸顯了企業創造價值,服務客戶的理念,這是一個巨大的轉變。通常,企業的部門績效考覈是聽取各單位、部門工作彙報,評議結果有的突出,有的落後,似乎績效非常清晰;其實,從價值鍊形成角度看,首先應關注的應該是企業在客戶面前的整體績效,正如失敗的團隊中沒有成功的個人一樣,在企業整體效益不佳的情況下,很難褒獎某個部門的績效,在客戶面前的失敗是整個企業的失敗,而不是哪一個部門,必須從全流程的視角系統性地分析問題。

對中層管理者來說,流程管理提供了透明的協作平臺和可度量的績效協作評價機制。

傳統職能管理方式下,各職能部門基於職責定義來劃分業務範圍和工作協作。在職責定義不盡細緻、清晰或工作任務緊迫、複雜的情況下,協作往往低效而費時。在出現問題時協調會容易變成扯皮會。在基於流程定義職責的情形下,情況將有所改變。在流程接口定義清晰的前提下,流程運行記錄將清楚地顯示各業務環節流程運行的效率。中層領導也將逐漸學會從上下游兩個角度考慮業務運行管理問題。

對基層員工來說,流程提供了作業的詳細步驟,附帶了作業指導說明書,並且界定了工作的職責。在傳統工作模式下,知識的積累和重用比較困難,而基於流程的工作則方便不斷髮現業務運行問題並加以優化:不同版本的流程本身就是一種企業知識。

基於以上分析,流程管理宜採取全面規劃、區別對待與重點突破的原則,通過全員培訓,強化理念;分階段優化與實施主營業務關鍵流程;逐步擴展,最終達到優化業務運行效果的耳的。具體思路爲;首先,把流程管理作爲優化企業運行管理的戰略行動來抓,全院重視並全力推動流程管理的實踐。其次,抽調精幹力量,描述現有流程總體框架,並儘可能優化局部流程,把優化後的流程實際運行起來,第三,根據流程運行的效果,調整流程安排並試運行。最後,根據運行情況持續完善並逐步推廣。

2 基於業務流程的信息化應用模式

隨着信息技術的發展和應用,企業運行管理的各個方面均得到了信息化手段的廣泛支持,得益於此,流程管理工作也相應得以深化。其中最爲典型的例子是企業資源管理系統(ERP)的發展和應用。

ERP本質上是一種業務集成運行工具,它通過對生產計劃制定、物料需求運算、生產能力平衡、採購過程控制以及財務成本覈算的全面管理,實現業務流程運行全面的電子化、規範化和數據化。可以說,ERP的實施把企業的生產計劃、採購管理和財務覈算等業務流程徹底顯性化並進行了系統固化。相應地,ERP實施中存在的最大問題就是企業的業務流程是否經過梳理、分析和優化,如果業務流程沒有經過優化處理,並且根據主觀意願不斷進行調整,系統實施會隨之陷人不斷修改、無法上線的泥潭。

所以,不能把ERP實施作爲一個IT項目,ERP是企業變革。ERP應用的好與壞,很大程度上不在於IT技術本身(當然,系統功能是否強大、界面是否友好、易用,系統的查詢、分析能力強弱以及系統是否健壯也有很大影響),而在於流程優化和組織變革能否跟上。ERP實施一定要首先梳理業務流程的運行情況,並且把相關流程徹底分析和優化,然後才能通過系統去實現;否則,冗長、低效的流程通過信息手段固化後只能放大業務運行問題,這一點已經成了業界共識。

ERP如此,其他業務系統的實施莫不如是。任何應用系統,其根本在於業務本身。業務如何管,流程如何建,是優先並且獨立於系統所採用具體技術路線的。在信息化應用中,必須樹立需求導向、流程第一的思想,只有明晰了業務需求,理順了業務流程,結合信息技術,才能提出一個合理的整體解決方案。當然,IT技術對業務也具有一定的反向拉動作用,可能會限制一些流程的實際運行方式,但切忌本末倒置,一頭扎入具體的技術細節,而忽視業務本身。

需要強調的是,由於應用系統的引入,原有業務流程(過程)或多或少都會發生變動,對這些流程的審視、分析和合理調整就顯得非常關鍵。通過大量信息化項目的實施經驗可知:在系統部署和應用中,一定要摒棄一切靠系統的思想和做法;系統只是一種手段,它本身不具備判定是非、智能決策的能力,決定企業運行和流程的永遠是人。在要求系統實現某種功能前,一定要先分析功能的合理性、實現成本以及是否有其他可選的簡便做法。要同時在管理制度、工作程序上下功夫,不能完全寄希望於靠系統去規範人的行爲。

由於業務流程本身具有較強的邏輯性,業務人員和IT人員均能較好的理解,所以,流程是信息化建設過程的公共語言。企業管理、業務和IT人員均需要不同程度的關注流程。在信息項目實施中,需要綜合各方面的意見,提出了一個可行的應用方案,保證通過系統部署,優化業務流程,提高運行效率。

通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信息化的建設應用和流程管理關係密切:在系統設計前,要初步梳理、優化流程,在系統開發配置時,要根據系統特點設計並調整流程;在系統上線後,要監控並持續完善流程。這也是應用系統建設業務導向、需求牽引的具體表現。業務流程初步梳理、優化,系統開發配置時流程的設計與調整,其對應軟件工程的內容即業務需求調研、分析、設計與優化;而需求是系統建設的基石,需求把握不準,整個系統就可能偏離方向而徹底失敗。在有些企業,爲強化對業務需求的管理,信息部門已經把工作重心轉向流程的分析與設計,而把系統開發、運行維護等技術性工作外包給外部的專業廠商。

基於流程的信息化建設,能使信息部門準確把握實際需求,理解業務全貌,針對實際問題,有的放矢,切實解決瓶頸問題,提高信息化投資效益。

3 結束語

隨着社會全面進入信息時代,信息化的重要性和戰略地位日益凸現,信息化和工業化融合也已成爲我國的國家發展戰略。因其對業務影響的全領域、多角度和深入性,信息化管理已逐漸分離並發展成爲企業一項新的重要管理職能,並日益上升爲企業發展戰略層面的關鍵要素之一,得到高層管理者廣泛的重視和認同。信息部門也逐步從最初單純的IT系統開發、運行維護等技術定位轉向以業務需求爲核心,以支持業務能力提升爲目標,力爭作爲業務單位的合作伙伴,成爲企業管理變革的發起者和推動者。要實現這一點,就必須加強信息化戰略管理、信息化規劃管理、信息化項目管理、業務需求管理、IT服務管理以及信息化安全、技術標準管理等信息化管理職能,逐漸成爲實現業務發展的戰略支撐力量。

企業流程管理與信息化是一個有機整體,相互不能割裂。究其所以,流程是基礎,信息化是戰略手段,優化企業管理是目的,企業管理必須和信息化有機融合,構建管理加IT的精細化管理模型,才能打造出數字化企業的特有競爭能力,保障企業持續、健康發展。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