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知識普及之~乙型肝炎~

恩哼!~~~

醫學上病毒性肝炎按臨牀分爲急性肝炎(無黃疸型和黃疸型)、慢性肝炎(慢性遷延性和慢性活動性)、重型肝炎(急性重型、亞急性重型和慢性重型)、淤膽型肝炎。按病原學分爲甲、乙、丙、丁、戊等5型,新有7型之說,其中乙肝是流行最廣泛、危害最嚴重的一種傳染肝炎。我們今天就來詳細談談它,乙型病毒性肝炎(簡稱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簡稱乙肝病毒HBV)引起的肝臟炎性損害,HBV本身對肝臟無明顯損傷,主要通過人體的免疫應答造成肝細胞損傷,HBV感染人體後可刺激機體產生一系列抗體和細胞免疫反應,如果機體免疫反應正常,可以清除感染的病毒而痊癒;免疫反應不足以清除病毒,病毒可持續存在,成爲慢性乙肝。肝炎遍及全球,歐洲的富人們也一樣,臨牀表現很迷糊一般爲乏力、食慾減退、噁心、嘔吐、厭油、腹瀉及腹脹,部分病例有發熱、黃疸,約有50%的患者起病隱匿,在檢查中才被發現。乙肝病毒感染人體後,廣泛存在於血液、唾液、陰道分泌物、乳汁、精液等處,主要通過血液、性接觸、密切接觸等傳播,所以乙肝發病具有家族傳播性。乙肝病毒感染人體後,如果身體抵抗力強,免疫功能正常,而且治療及時,那麼乙肝病毒會很快被清除,乙肝在急性期就能治癒。但一旦乙肝病毒沒能及時清除,乙肝會轉爲慢性,病毒會長期攜帶,檢查表現爲乙肝抗原陽性,這就是我們所說的乙肝病毒攜帶者。如果乙肝病毒在肝細胞內活動,複製繁殖,則可以出現臨牀症狀,常見症狀有:感覺肝區不適、隱隱作痛、全身倦怠、乏力,食慾減退、感到噁心、厭油、腹瀉。病人有時會有低熱,嚴重的病人可能出現黃疸,這時應該及時到醫院就診,如果延誤治療,少數病人會發展成爲重症肝炎,表現爲肝功能損害急劇加重,直到衰竭,同時伴有腎功能衰竭等多臟器功能損害,病人會出現持續加重的黃疸,少尿、無尿、腹水、意識模糊、譫妄、昏迷。慢性乙肝患病日久,會沿着“乙肝-肝硬化-肝癌”的方向演變,這就是我們常說的“乙肝三部曲”,所以患乙肝後應採取治療措施,並定期檢查身體。

 
但並不是每個感染病毒的人都會成爲乙肝患者,這與患者感染的病毒數量、毒力和感染方式等因素密切相關,每個人的身體素質、免疫反應狀態,也在乙肝病情和病程的轉歸上起着重要作用。所以患者感染乙肝病毒後可能出現下面結果:不發病且產生保護性乙肝表面抗體、長期慢性無症狀帶毒者、輕度慢性肝炎、重型肝炎。黃疸是指由於循環血中膽紅素過多而引起的皮膚,鞏膜及其他組織黃染,如果是輕微黃疸,最好在自然光下檢查眼膜.當血清膽紅素水平達到2~2.5mg/dl(34~43μmol/L)時,通常就能看出黃疸,就是眼膜黃黃的.肝癌患者併發黃疸的主要臨牀表現是在肝腫大。肝區痛。食慾減退。消瘦、脾腫大、腹水等肝癌常見症狀基礎上出現皮膚、鞏膜。小便呈黯黃色或黃綠色,大便顏色變淺灰或呈白陶土色,皮膚瘙癢、膽絞痛,或伴有寒戰。高熱等。


乙肝常規檢測指標:
(一)乙肝五項指標俗稱“兩對半”,“兩對半”乙肝五項指標是診斷乙肝感染的基本依據,依次爲
(1)HBsAg(乙肝表面抗原)、HBsAg(+)陽性表示感染了乙肝病毒,但不提示病毒複製及傳染性
(2)抗-HBs(乙肝表面抗體)、抗HBs(+)陽性表示有保護性抗體,對乙肝有免疫力,注射乙肝疫苗及自然感染痊癒後都可產生抗HBs
(3)HBeAg(乙肝e抗原)、HBeAg(+)陽性是乙肝病毒複製的指標,表示有傳染性
(4)抗―HBe(乙肝e抗體)、抗HBe(+)陽性,一般情況下提示乙肝病毒低複製或不復制,少數情況下結合DNA檢測明確是否存在病毒變異;
(5)抗―HBc(乙肝核心抗體)、抗HBc陽性提示感染過乙肝;抗HBc-IgM(+)陽性提示病毒複製。
第(1)(3)(5)項陽性(即HBsAg、HBeAg和抗-HBc)稱爲大三陽
第(1)(4)(5)項陽性(HBsAg、抗-HBe、抗―HBc)稱爲小三陽。
“大三陽”的意義如何呢?從這三項陽性指標來進行分析。首先是HBsAg陽性。一般提示體內有乙肝病毒存在,現在正被感染;HBeAg陽性是乙肝病毒的複製指標,提示乙肝病毒正在體內活躍複製,病毒含量較多,傳染性相對較強。抗抗―HBc的陽性意義不大,只提示曾被乙肝病毒感染過,現在體內也許有病毒,也許沒有。所以綜合起來講,“大三陽”的含意是有肯定的乙肝病毒現症感染,病毒正在活躍複製,病毒數量較多,傳染性相對較強。應當指出的是,“大三陽”只能說明體內病毒的情況,而不能說明肝功能的情況,不能說明肝損害的嚴重程度。有人誤以爲“大三陽”就是肝損害很重的意思,這是錯誤的。肝損害的嚴重程度只能通過化驗肝功能,作B超等檢查來確定,而與病毒指標的某一項或幾項陽性沒有必然的聯繫。
(二)HBV病毒DNA陽性提示病毒複製、有傳染性。目前DNA一定要到大型、正規醫院檢測以避免誤差。
(三)肝功能:轉氨酶尤其是ALT是肝細胞損傷的敏感標誌;血清總蛋白分白蛋白和球蛋白,白蛋白下降提示肝細胞損害,慢性肝炎、肝硬化時常出現白蛋白減少而球蛋白增加,A/G比例倒置。谷酸丙氨酸轉氨酶簡稱谷丙轉氨酶(CPT)增高再伴隨其它一些症狀可以判斷病毒性肝炎感染。但升高幅度與肝臟損傷程度不成正比,絕不能以CTP數值的高低來判斷病情的輕得。
(四)B超:肝臟影像學檢查,對慢性肝炎、肝硬化、脂肪肝、腹水、肝癌都有一定的提示和診斷作用。


正確認識乙肝治療效果的專業判定標準: 
許多患者認爲只有“大小三陽全部轉陰”纔是乙肝治療的唯一目的。其實,這種觀點是非常不正確的,也不符合目前乙肝治療的實際情況。比較客觀科學的療效判定標準可分爲以下幾種:挺專業的,
(1) 臨牀治癒血清學生化指標如轉氨酶、膽紅素等恢復正常,臨牀症狀明顯改善或消失,不論其病毒學標誌如何,均可視爲臨牀治癒。
(2)降低傳染性在臨牀治癒的基礎上,經治療e抗原和血清HBV DNA (乙肝病毒基因)陰轉或病毒複製呈明顯下降,此類患者血中無完整的病毒顆粒,故傳染性極低。肝臟損傷相對較輕,對於招工、升學及妊娠應無明顯影響,可進行正常的社會活動,但應堅持複查,觀察病情變化。如出現下述情況之二,則應積極治療:血清HBV DNA轉爲陽性;肝功能異常,有明顯臨牀症狀;e抗原陽轉有明顯肝臟纖維化傾向或早期肝硬化跡象。
(3)病毒清除表現爲血清中表面抗原陰轉,血中及肝臟組織的HBVDNA檢查均爲陰性。且追蹤觀察一年以上無復發;但乙肝病毒的徹底清除仍是尚待解決的問題,國前尚不能以此作爲乙肝治癒的唯一標準。
(4)抗體的轉陰。抗體的出現反映機體對病毒的反應性,一般而言,抗體的產生與治療有關,而杭體的消失與治療無關,隨着抗原的消失,其相關的抗體會自然陰轉。抗體陰轉的速度因人而異,也與抗體種類有關。如e抗體自然陰轉時間較短,而核心抗體在體內維持時間可長達十數年。涸此,只要血清學檢測表面抗原、戶抗原爲陰性,血清HBV DNA陰性,不論其一種抗體或幾種抗體陽性,一般無治療指徵,可定期觀察。當然,若表面抗體陰性,可接種乙肝疫茵,但接種劑量及程序與正常人有別,最好同時使用佐劑。
 


乙肝主要傳播途徑有三:血液傳播;母嬰垂直傳播;性傳播。乙肝不通過消化道和呼吸道傳播,所以日常接觸如握手、擁抱、一起工作、吃飯等一般不會傳播乙肝,完全沒必要談肝色變。避免乙肝感染最簡單有效的方法是注射乙肝疫苗,與乙肝患者接觸應注意避免皮膚、粘膜的破損。特別提醒:補牙、修面、修腳、醫療器械如針具、口腔器材、內鏡等消毒不徹底,也可能引起乙肝的傳播。
我國政府自2002年12月起,已經把乙型肝炎疫苗納入新生兒計劃免疫,每年用上億人民幣爲新生兒免費提供乙型肝炎疫苗。目標是經過兩代人的努力(約50年),通過接種乙肝疫苗,將乙型肝炎病毒攜帶率由1992年的10%下降至1%以下。
絕大多數乙肝患者在肝功能穩定、病毒不復制的情況下可以結婚、生育,對方應該注射乙肝疫苗併產生保護性抗體,女性乙肝患者尤其要注意預防母嬰傳播。對於症狀嚴重、肝功能明顯異常的慢性患者,暫不宜結婚,應積極治療,待病情穩定後再結婚生育。
母嬰傳播是我國乙肝的主要傳播方式。女性孕前檢查HBV-DNA,最好在DNA陰性時考慮懷孕。HBV-DNA陽性母親的孩子出生後立即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越早越好,並程序注射乙肝疫苗,成功率約95%左右,應及時檢查是否產生抗體;DNA陰性母親的孩子可以只注射乙肝疫苗,保險起見也可以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目前對母親是否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尚有爭議,不作常規推薦。父親爲大三陽或小三陽但DNA陽性者,孩子出生時也建議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避免出生後密切接觸傳播。


目前慢性乙肝的治療尚是世界性難題,沒有特效藥可以根治,所以市場上一切宣傳北京南京東京**教授神醫之類的“治癒乙肝”、“大小三陽轉陰”的藥品、療法都是徹頭徹尾的騙子,要注意鑑別,不要存在僥倖心理,你的上當會助長欺騙的社會風氣。特別是對目前中國各地廣播電臺氾濫的所謂肝病專家諮詢等節目表示最憤怒的鄙視,乙肝的治療是需要綜合性的,首先要保持科學和自強的態度,多休息,在正宗的專家指導下選擇服用抗病毒藥、調整免疫藥、活血化瘀藥、抗纖維化和促進肝細胞再生的藥物,保持生活規律,合理安排飲食,要清淡,戒酒、避免辛辣刺激食品,少食油膩之物,一些如“不能吃雞肉、羊肉、海鮮”的說法無科學依據不準確,像我們這種重菸酒的公司,要警鐘啊!
2003年1月15日,國家工商總局、衛生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公佈了《關於規範醫療廣告活動,加強醫療廣告監管的通知》,包括乙肝在內的11種疾病的醫療廣告暫不準發佈,所以凡是涉及到乙肝的廣告均屬違法!
目前被國內外專家公認的療效確切的抗乙肝病毒藥只有α干擾素和拉米夫定,國內近年又推出了苦蔘素。其他幾種抗乙肝病毒藥如單磷酸阿糖腺苷、膦甲酸鈉等,雖有一定的抗乙肝病毒作用,但因副作用多等原因,臨牀應用不多,有的在國外已被淘汰。評價抗乙肝病毒藥的標準首先是有效(抑制和殺滅乙肝病毒),其次是副作用小,病人可以長期應用。然而,符合上述條件的藥物還不多,所以,從醫生到病人都要珍惜現有的抗乙肝病毒藥物。慢性乙肝是個非常複雜的疾病,即使應用了抗乙肝病毒藥,治療也可能失敗,主要原因有如下幾條。
不管干擾素還是拉米夫定,都有嚴格的適應症,不是所有的感染乙肝病毒的人都能應用。這兩種藥共同的適應症是慢性乙肝病人,轉氨酶升高達正常值上限的2~10倍,肝臟炎症反應明顯者。這時病人正處於“免疫清除期”,即體內的免疫功能啓動,對乙肝病毒發起圍剿和清除,此時應用抗病毒藥助一臂之力,效果顯著。在“免疫耐受期”,轉氨酶正常或少許超過正常值,肝臟炎症輕或無,例如乙肝病毒攜帶者,體內免疫功能對乙肝病毒“熟視無睹”,這時應用任何抗病毒藥也是枉然,對此,干擾素、拉米夫定的效果極爲有限。如果適應症選擇準確,療效會明顯提高,選擇不當,濫“干擾”、“濫抗毒”,不但不能收到滿意療效,還會挫傷病人的治療信心,或對抗病毒治療產生抵觸情緒,並製造“抗病毒無效論”,影響乙肝病人正常用藥。慢性乙肝並非用上干擾素或拉米夫定就萬事大吉了,更不是用藥後一定會康復。其實,抗乙肝病毒藥都有其侷限性,目前所有抗病毒藥都對乙肝病毒複製的原始模板(cccDNA)無效,一旦停藥,乙肝病毒就很快以cccDNA爲模板繼續複製,結果大量新生乙肝病毒又猖獗起來,造成肝病復發。醫學家們指出,如堅持長期用藥,最大限度地壓制體內病毒的複製,再加上自身的免疫功能參與,方可最終將病毒清除,患者纔有可能康復。慢性乙肝病人的用藥,必需消除速戰速決、一蹴而就的觀念,要有長期用藥的準備。“速效論”是假話,不能相信。抗乙肝病毒藥的另一個侷限性爲病人對其“應答率”不是100%(應答指病人用藥後HBeAg轉陰,抗-HBe轉陽,HBVDNA轉陰,轉氨酶正常),干擾素治療慢性乙肝的“應答率”在40%左右,而遠期應答率僅爲30%左右。拉米夫定治療慢性乙肝時,用藥1年,HBeAg轉陰率不到20%,發生抗-HBe轉陽者僅15%左右,儘管HBVDNA轉陰率高達96%~100%,但HBeAg不轉陰或抗-HBe不轉陽,就易於復發。因此,我們既要看到抗病毒藥的有效性,也要了解其侷限性,正確認識這些藥物,不能因其“侷限性”而棄之不用,也不能因其“有效”而盲目樂觀。“是藥三分毒”,抗乙肝病毒藥也有毒副作用,這又往往因人而異。應用干擾素除可引起流感樣症候羣之外,還可引起白細胞、血小板減少,也有脫髮、抑鬱等情況發生,有時因爲毒副作用使治療受挫。拉米夫定有時可引起胃腸道反應。慢性乙肝是個複雜多變的疾病,在抗病毒藥物作用下和人體免疫壓力下,病毒常常發生變異,這可導致治療失敗。治療過程中、患者病情也經常波動,出現反覆,這不一定歸咎於抗病毒藥物的應用。另外,慢性乙肝病人的免疫功能失調,在治療中可發生“混合感染”,如乙肝+丙肝,乙肝+丁肝,乙肝+甲肝等,或乙肝合併脂肪肝,有時又因濫用藥、飲酒等,使病情複雜,治療更困難,這都不是抗病毒藥的過錯。分析和找到失敗原因再採取措施,仍然會取得療效。在應用抗乙肝病毒藥過程中,要細緻觀察,多方分析,抗乙肝病毒藥不是“萬能靈藥”,其他藥物如抗肝纖維化、調節免疫功能方面的輔助用藥也是非常必要的。治療乙肝失敗,不能否定抗病毒藥物,大家也不可苛求抗病毒藥。乙肝治療學發展至今,最大的進步是確立了抗病毒爲主的綜合治療戰略,如果不去抗病毒,就要走回頭路,千百萬乙肝病人將無所適從。當然,對抗病毒藥的不足,科學家早已察覺,現在正深入研究和開發更有效的抗病毒藥,應當說前景是樂觀的。 


補充:

1.脂肪肝
脂肪肝又稱肝內脂肪變性,是指各種原因引起的肝細胞內脂肪堆積。呵呵~切記,它不是肝炎。健康人攝入成分合理的膳食時,肝臟的脂肪含量約佔肝臟重量的5%,如果肝內脂肪含量超過溼重的5%,或顯微鏡下肝組織病理切片每單位面積見1/3以上肝細胞內有脂滴時,稱爲脂肪肝。B超可檢出肝脂肪含量達30%以上的脂肪肝。脂肪肝分爲肥胖性脂肪肝、酒精性脂肪肝、糖尿病性脂肪肝,這是脂肪肝的三大常見病因。此外,還有營養失調性脂肪肝、藥物性脂肪肝、妊娠急性脂肪肝等。脂肪肝有什麼症狀呢?輕度脂肪肝可以沒有任何不適。中度或重度脂肪肝可有食慾不振、乏力、噁心嘔吐、腹脹、腹瀉、肝區隱痛、左肩及背部痠痛發脹等症狀。醫生檢查可發現肝腫大,少數有輕度黃疸及蜘蛛痣。實驗室檢查可有肝功能異常,甘油三酯、膽固醇增高。早期診斷、及時治療能有效控制脂肪肝的進一步發展,使肝內沉積的脂肪消退。
脂肪肝說白了就是脂肪堆積在肝臟上,形成了脂肪肝.脂肪就是我們平時說的甘油三脂,是非常不好的脂肪酸,我們不喜歡它.它主要來源於我們吃的肉啊,油啊那些高脂肪的東西.這些東西進入我們的 體內有三個去處:血管,內臟和皮下.在皮下堆積就形成了肥胖;在內臟堆積就形成了我們說的脂肪某,象脂肪肝了,油包心了類似的;在血管堆積就形成了什麼心梗了,腦梗了.所以胖人不一定就是脂肪肝. 想徹底擺脫脂肪肝就要從飲食着手,首先少吃那些大魚大肉的食物,多吃蔬菜水果.

2.乙肝疫苗接種

乙肝疫苗是預防乙肝最簡便.最有效.最經濟的方法,是我們人類和寵物界最終控制乙肝的重要手段。
目前我們常用的乙肝疫苗有乙肝重組脫氧核糖核酸酵母疫苗和重組牛痘病毒疫苗,名牌的有葛蘭素史克的“安在時”乙肝疫苗,20微克的,50~60元一支,據說可保15年,美國貨,一般我們都是國產的5微克每支,我們接種時那些寮步醫生不讓看,據說可以保5年,10~20元一支。公司接種價10元1針,呵呵參考2006.5.11公司醫務室基準價。
接種方案現在一致公認0-1-6(月)3針方案最佳。就是第一針後一個月打第二針,第三針到第六個月的同一天打。
對於已經有乙肝嚴格說乙肝患者及乙肝病毒攜帶者都無預防效果,接種乙肝疫苗無害也無益,當喝水,所以接種前檢查是必須的。但是接種後應該檢查是否產生了抗體,至少第3次接種後1個月檢查一次。注射乙肝疫苗後並不是馬上起作用,接種第1針後1個月,大約30%的人出現抗體,接種第3針後1個月,抗體滴度達到最高峯。因此,在完成全程注射前,要儘量防止乙肝病毒感染。關於乙肝疫苗的複種(或加強注射)目前尚無統一規定。據國家醫學權威機構調查,乙肝疫苗接種後產生的抗體水平隨時間逐漸下降。一般接種疫苗,注射3針後1個月97%的人都可測到表面抗體;第2年仍保持在這一水平;第3年降到74%左右,抗體滴度也下降。51%接種者體內仍含有對乙肝病毒的抗體,接種疫苗人羣仍然對乙肝病毒有抵抗力。是否需要再次接種疫苗,主要是要在測定乙肝表面抗體(抗-HBs滴度)的滴度後,決定何時再打乙肝疫苗。乙肝表面抗體滴度小於或者等於10000mIU/mL,應在1~2年內接種。抗體滴度大於10000mIU/mL可在4~6年內複種。我國的多數學者建議免疫後3年內加強1次爲好。乙肝疫苗注射於s手臂三角肌,或大腿外側,不注射於臀部。
對於意外接觸乙肝病毒者和在完成全程注射前不幸被感染者打乙肝疫苗,先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24小時內),然後接種乙肝疫苗(打完乙肝免疫球蛋白後1周)。乙肝免疫球蛋白是從健康獻血員中篩選出來的人血丙種球蛋白,其血漿含有滴度較高的乙肝表面抗體,經過濃縮工藝,最後製成高效價的乙肝免疫球蛋白。預防乙肝應該作主動免疫,注射乙肝疫苗,效果好,維持時間長。打球蛋白是被動免疫,只起兩星期作用,價格昂貴,一般用於治療和應急預防。

3.傳染病患者的勞動權和受教育權
爲了保障社會健康人羣的安全利益。目前國家各地政府和企業都對乙肝患者及病毒攜帶者在勞動權和受教育權上進行必要的限制
全國31個省的《國家公務員錄用體檢通用標準》均將攜帶乙肝病毒判爲不合格,廣東、四川、江西小三陽合格、大三陽仍爲不合格。其它大部分的企事業單位對所屬員工都有嚴格的肝功能健康檢查界定。我們公司也一樣,嗨!矛盾啊,大家多理解!得病已經很慘了,還要雪上加霜!


參考:新編全科醫師手冊
          默克家庭診療手冊
          人體使用手冊
          三九健康網
          百度知道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