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規矩不成方圓,無計劃談何堅持

作爲一名學生,隨着年級的增高,學習的科目越來越多,每科的強度也越來越大。再加上進入大學之後,除了學習之外,仍需要打理生活中的各種瑣事以及課外業餘活動,安排在學習上的時間相比於中學會大大減少。那麼如何才能在有限的時間裏高效率地學習,以保證各科平衡呢?

這個問題在大學裏也同樣存在:在大一下學期的時候,我有幸獲得了一個可以參加外國博士開設的公共演講課的資格,這個課程要求每個星期每位同學上臺用英文演講,並且還要接受大家的提問,這就意味着課後需要花大量的時間來準備。然而,當時大學課程中傳說的四大名補全安排在那個學期上。這對我來說,是很糾結的。這一邊是好不容易通過筆試面試爭取來的課程資格,實在捨不得放棄。而另一邊是沉重的公共基礎課,又不得不花很多的時間去複習。無意中我在圖書館接觸到幾本關於時間管理的書(可惜現在怎麼找都不記得那些書是什麼名字了),按照書中給出的參考方法,根據自己的個人習慣,竟沒想到不僅應付了所有的課程,並且那學期的學分績比第一學期高了不少,大一總成績排到了全年級前十名。今天我就來和大家分享一下高效的學習方法。

簡明扼要來說,我們需要的是一份合適的計劃。在中國,頭懸梁錐刺股般的故事想必無人不曉。不可否認,讀書是一門苦差事,傷的是神,費的是腦,頑強的毅力必不可少。翻翻各領域名家的傳記,不難發現,即使是天才,同樣需要像打了雞血般地努力才能做出一番成就。但在埋頭苦幹之前,我們首先需要確定,我們的重點在哪,目標是什麼,就像小學應用題中出現頻率奇高的那句和原計劃相比,這個原計劃至關重要,它可以幫助我們審查自己的學習情況,合理安排我們的學習時間。那麼該如何擬一份好的學習計劃呢?

l  我們需要合適的筆記本和筆。筆記本厚度不要太薄,紙張的面積不要太大,我的個人習慣不超過半張A4紙大小的即可,方便隨身攜帶,並且由於紙張不大,計劃的留白不多,也會給人一種充實的感覺。我會用鉛筆來寫計劃。爲什麼是鉛筆而不是鋼筆或者圓珠筆呢?因爲計劃有時候需要根據突發情況隨時更改,而鉛筆相比於其他筆容易修改,特別是對於追求書面整潔的人來說,用鉛筆寫計劃完全不用擔心修改了而影響書面整潔,從而節約了時間。

l  計劃是每天都必須要寫的,寫計劃的時間必須要在前一天的晚上處理完所有的事項之後。每天制定第二天的計劃的好處在於,可以參考這一天的完成計劃情況合理制定第二天的計劃。比如:我計劃一個小時之內做完一套卷子,但事實發現一個小時根本不夠,那我下次設定完成卷子的時間可以延長到一個半小時或者更多。這也是爲什麼要把寫計劃作爲放在臨睡前的最後一項工作的原因之一。此外,也有相關資料顯示,在睡前把第二天要做的事情計劃好,人的睡眠質量會提高。有的人甚至會在沒有鬧鐘的前提下第二天按照計劃好的時間醒來。

l  計劃必須要細緻。一份計劃不等同於一份待辦事項,它不僅僅是一份備忘錄,不能只停留在列出各個事項,而沒有具體的執行時間和預計時間。那麼也許你會這樣寫:“800-900am 學數學”。不量化的計劃是毫無意義的。因爲你壓根就沒想好如何學數學,這只是一個目的,你並沒有給出你的途徑,稍不留神,這一個小時你可能就只做了幾個習題還順便發呆想想上次的遊戲該怎麼打。然而如果你寫上這樣一項:800-900am,完成一份數學試卷。那麼我敢肯定,看到這一項,你的使命感會讓你更加充分利用這一個小時學數學。此外,你還可以用標記星星的方法表示任務的輕重緩急,如果這份試卷我後天就要交了,那麼這一項就可以標記上三個星星。

l  一行只能寫一項任務,按照時間先後順序來寫。這也是爲什麼我強調紙張不要太大的原因之一,避免引起不必要的浪費。一行只寫一項任務使得計劃看起來清晰明瞭,計劃本來就是幫助我們梳理學習和生活的,如果計劃本身看起來就不明瞭,我想你應該沒有興趣對着一大段密密麻麻的東西執行吧。

l  計劃完成情況及時更新。每完成一項就可以在後面打上一個對勾,甚至覺得自己完成得很好還可以畫上一個可愛的笑臉激勵一下自己。不要小瞧這個激勵自己的行爲,曾經某個著名的企業家,(到底是誰我是真忘了),每天都帶着他的小筆記本,每當他做了一件他很滿意的事情,他都會趕快記下來激勵自己以保持這些好的行爲。另一方面,如果有一些意外沒有完成,要在旁邊簡單地寫上原因,比如,堵車沒及時到家(注意只是原因,不要急着總結檢討)。如果有突發事件,原計劃需要更改,就趕緊拿起橡皮擦和鉛筆更新上新計劃吧。

l  合格的計劃完成率不可低於70%中國的學習方式喜歡題海戰術,多做習題,這是老師口中經常說的話。於是,你也許在計劃上寫上滿滿的任務,一天好幾章節的習題,再讀上幾個小時的英語,或許這樣的任務執行一天兩天還能堅持,一個禮拜下來,翻開每一天的計劃,永遠都是叉叉比對勾多,那麼這樣的計劃就沒有任何的意義了。計劃除了告訴我們什麼時間該做什麼,同樣也反饋我們的每一天是怎樣度過的,有沒有虛度光陰。所以,想法雖好,也要學會量力而行。畢竟,不是抓緊每一分鐘學習,而是抓緊學習的每一分鐘

l  每項任務分配的時間不要太苛刻。我曾把我的方法推薦給身邊需要的朋友。有朋友問過我:“我按照你說的方法每天寫計劃,可總是完成率不到50%,這讓我比沒有這個計劃還要鬱悶,我都想放棄這個方法了。”我拿來他的計劃一看,“800-900做習題高等數學第三章,900-1000做習題大學物理第二章”,我立馬就知道問題出在哪了。如此緊湊的安排,連上廁所的時間都沒了,當然很難有效執行。而且,任何一個人不可能永遠保持高度集中的狀態。這樣沒有喘息機會地看書,除非考試在即,不然很難堅持。於是我給他推薦了“番茄工作法”(有一本書叫做《番茄工作法》,裏面有詳細介紹,在這裏就不多說了)。設定一個他可以專注的時間,最少爲25分鐘,然後以這個時間爲單位來執行任務。這裏要說一下,如果是做試卷這種模擬現場性的任務,那就不要採用,還是以傳統的時間限制爲好。你可以用鬧鐘或者秒錶來實施這個方法,在這個專注時間裏,你只能在完成你計劃的任務並且保證你的注意力高度集中,手機關機,不可以去廁所,也不可以去做其他的事情。等到這個時間到了,你就可以休息五分鐘,但只有五分鐘,五分鐘之後,立馬要繼續完成任務。如果你的專注力不強,可以先設定25分鐘,以後隨着專注能力增強,這個限定時間也可以更改。這樣,原先他計劃中的“800-900做習題高等數學第三章”由於添加了休息的空檔,就需要更改到“800-930”。看起來似乎完成任務的時間延長,但是完成率根據他後來的反饋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l  任務安排的時間有講究。有的人早上讀英語會困,有的人在晚上讀單詞會記得特別牢。這就說明同樣一件事在不同的時間段完成的效率會有所差異。我的建議是,不妨平時多觀察一下自己,什麼時候看什麼書狀態會更好,根據自己的狀態來安排任務執行的時間。至於那些學哪一門課狀態都不好的時候,就可以拿來用在整理整理自己的桌子,覈對一下作業是否都完成這些零碎的雜事上。

l  兩個星期一次總結。之前提到當任務完成不了的時候,除了打個叉叉之外,還要簡要地寫上原因,但是不要寫太多,原因在於這樣的總結不需要每天都花時間做。我的建議是每兩個星期寫一次總結,不需要太多字數,一頁左右即可。翻翻這兩個禮拜的計劃完成計劃,給自己的中肯的評價,哪些地方做的很好,哪些地方做的不好,原因在哪,如何彌補。注意你是在寫總結,不是在懺悔,也不是在寫交給父母或者老師的保證書,而是在和自己對話,鼓勵鼓勵自己,這纔是總結的目的。

下面我來展示自己大學非考試月時候的某天計劃以作參考:

620-720am 起牀,吃早飯,去自習室D312,記得帶茶葉和MP3

730-8:00am 在走廊跟着MP3unit 2,要讀順。

810-950am 複習電路第一、二章,課後習題要全部做完。

1000-1130am 上課,大學物理,已佔座,記得問老師題目。

11301200am 就在上課的教室裏把物理習題冊寫完。

1200-1330pm 吃午飯,睡覺。

1330-1400pm 起牀,去自習室,D211

1410-17:30pm 高等數學第十章作業,一定要把斯托克斯公式弄懂!!!

1730-18:30pm 去吃飯,西苑的涼麪。

1830-1900pmZ打電話:各班文藝委員開會是否已全部通知以及開會的教室是否訂好。

1900-2100pm 模擬電子技術第二章,去找K問問題,讓K把書先帶回去。

2100-2140pm 文藝部開會:班級合唱比賽。記得高數課佔座。

2140pm 回宿舍嘍

 

以上的計劃方法也同樣適用於生活。面對學習和生活中的大大小小的事情時時,千萬不要害怕,默默告訴自己,激發自己潛力的機會來了。越多的事務意味着計劃上就會有越多的事項,當每天的計劃上劃滿了許許多多對勾的時候,你會發現,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會更加重幾分。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