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管理】 -- 順應人性的時間管理法

我爲什麼放棄了四象限法則?

市面上很火的時間管理四象限法則親身實踐了之後並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我嘗試把手頭的事情按照四象限來劃分,然後依次處理重要緊急的事情,緊急不重要,重要不緊急的事情,但我用了之後發現自己依舊會因爲沒有時間而感到焦慮。
而且更多時候我沒有辦法去區分哪個更重要哪個更緊急,所以會有一堆重要緊急的事情,當我面對這樣一堆重要緊急的事情,要去執行這些重要緊急的事情時,我開始焦慮,反倒一點也沒了去做的興趣,而哪些不重要不緊急的事情卻讓我感到放鬆,我便開始處理哪些不重要不緊急的事情,比如開始想今天午飯吃什麼,下班後要做做什麼,跟同事閒扯等……

問題出在哪呢?

爲什麼越重要緊急的事情越不想去做呢,我開始懷疑自己的自制力和毅力,但我反過來想,憑什麼你想做的事情就一定能做到呢,如果大家都不費吹灰之力就可以把重要緊急的事情做的又快又好,那這個世界上恐怕人人都是企業家科學家了……

理想的要事第一

史蒂芬柯維寫過一本書,《要事第一》,我覺得想要做時間管理的人大概沒有不知道的,書的核心思想是隻去做重要的事那樣纔會創造最大價值,聽上去很理想,可什麼是最重要的那一件事呢? 我也不是書裏面那種放棄日常管理,專心籌集善款,從而改善學校經營狀況的校長;我也不是爲了慈善事業放棄工作的副總裁。 我是個普通人,我的日常生活充斥着一堆不重要但必須要做的具體的事情,而不是某一件偉大的要事。所以我覺得四象限和要事第一的法則更適合於那種制定人生大戰略,長遠的計劃,而不適合處理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瑣碎。
每個正常的人類都想去做那種簡單的,新奇的,有趣的,緊急的,立馬可以看到效果的事情,而這些可能都不是重要的事情,重要的事情往往困難多,挑戰大,而且過程中大多乏味無趣,短期看不到成果,所以我們總能找到拖延的理由。

新的要事管理法:

1. 隨手記
記錄每一個想法,當想到具體要做的事情時,隨時,立刻,馬上記錄下來,放到第二步驟的待處理清單裏。不需要思考重要,緊急,只需要立刻,馬上記下來。

2. 待處理清單
處理清單並不是執行清單,所以我們無需焦慮和緊張,每天可以花幾分鐘的時間過一遍清單裏所有的任務,每一個任務都用下面的72小時法則處理它。

3. 72小時法則
爲什麼72小時呢,因爲72小時意味着今天,明天,後天,針對每個任務我們思考一下72小時內要不要去做,如果不需要的話勇敢的從清單裏刪掉它吧,因爲如果72小時內不做,或者不知道該怎麼的話,大概率以後也是這種情況。當然不排除那種特別重要的,但可能不是你近期需要處理的事情,對於這種類型的任務建議還是存到別的地方,不要放到待處理清單裏,因爲清單裏放得是72小時內日常需要處理的事情。

4. 狀態優先法則
經歷了以上之後,我們的清單裏存在的所有事情就無所謂重要與否,都是近期內需要做的事情,該怎麼做呢,答案是 “看心情”,說的官方一點就叫做“狀態優先法則”,因爲每個人每天都有特別高效的時候也有低迷的時候,所以每個點想做的事情不一樣,低迷的時候就做點輕鬆的簡單的事情,高效的時候就專攻哪些硬核的任務,每做完一個就從清單裏劃掉一個,這樣慢慢的時間利用率就會高很多,而且焦慮感不會那麼重了。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