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12年都過去了,你還沒給你的愛機裝上固態嗎?

疫情過後,每天如霍金一樣躺着刷手機的日子一去不復返,機器們許久沒開工了,趁着沒啥重要文件,趕緊給它們裝個固態重新做一個系統。臺式機之前的文章介紹過了,筆記本是dell的7559,也四年多了,出於尷尬的中年期。

我這裏給臺式機買的是影馳的鐵甲戰將480G版,在夠用的同時價格還便宜,給筆記本買的是M.2接口的三星860evo250G,如果不像博主一樣家境貧寒建議都入三星。

不過最近疫情固態價格有所偏高,不着急的小夥伴可以再觀望。

爲什麼選固態就不多談了,最直接的,固態普遍的讀取,寫入速度都是機械的幾倍,所以對寫入速度有要求的如數據分析需要讀取大量數據,或是圖像分析這類任務,選個固態還是很必要的,開機速度只是讀取系統文件提升的表現方面。不過7559的接口比較老,走的還是SATA3的總線和鐵甲戰將一樣,不是直接走PCIE比較可惜,但是起碼是M.2尺寸的不用拆機械硬盤,對於那些更老的機子,帶光驅的可以去淘寶買改裝固態硬盤架子去安在光驅的位置上。

因爲我之前的電腦是帶機械硬盤的,所以都是帶着一個系統安裝的(其實裝的都是Linux,Windows雙系統),首先下一個分區助手或者帶有類似功能的軟件,把建立好的壓縮捲進行分區,記得勾選4K或2K對齊。這裏比較關鍵的點是根據主板啓動方式進行分區類型的選擇,一般有Bios+MBR分區的方式和UEFI+GPT的分區方式。比如我的臺式機是Z390的主板使用的UEFI的啓動方式,所以我對鐵甲戰將這塊硬盤使用的是GPT分區,相對地我的筆記本使用的Bios啓動方式我採用的是MBR分區方式,這兩種方式主要區別有兩點一是GPT分區支持2T以上的硬盤,MBR不支持。二是Windows的兼容性上,MBR比較成熟,基本上支持所有的版本。而GPT對XP及以前和所有32位Windows系統版本均不兼容,所以要安裝xp的用戶要注意這一點。假如你沒有注意這一步就使用U盤進行安裝,很有可能提示你Windows系統無法安裝在當前位置等信息。

在分好區之後,我推薦使用製作好的U盤啓動盤安裝一個新系統而不是使用系統遷移工具,這裏值得注意的是需要把原來的機械硬盤暫時拔掉,否則無法找到固態硬盤,並且啓動盤的系統分區類型要與固態的分盤方式一致。

最後設置優先啓動項,進入Bios,找到general下的BootSequence,把固態裏的系統放到第一啓動選項上,假如你還想進入原來的系統就開機進入Boot菜單選擇進入即可。注意,如果之前選的是GPT分區啓動方式,這裏要使用UEFI的啓動方式,反之則選擇legacy的啓動方式。

另外legacy啓動時或許會報一些啓動無效之類的log文件,這是因爲它按照不同位置的順序在尋找系統文件,你在Bios的啓動選項裏將你係統安裝的硬盤挪動到第一檢測位置就OK了,光標只閃一下就加載系統了。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