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捷團隊,真的一定要用可視化物理看板嗎

引出問題

疫情期間,大家都在家遠程辦公,像Jira和trello這樣的可視化電子看板工具可算是立功了,使用了一兩個月電子看板之後,大家都熟悉了這種工作模式,彷彿再難回到之前的物理看板模式。所以現在復工之際,大夥統一產生了一個疑問:我們覺得遠程的時候用電子看板工具都挺好的呀,復工之後真的有必要再恢復到物理看板嗎?

 

從需求出發

首先我覺得,去爭論到底是使用電子看板還是物理看板這個問題意義不大,因爲沒有任何一款工具或者一種工作形式是絕對得好還是絕對的差,我們要從需求方面考慮,哪種形式最適合你的需求,哪種形式就是最好的。

其次,也真心沒必要對這個問題討論太多。所謂君子善假於物也,工具就是工具而已,一隻優秀的團隊用什麼工具都能創造卓越的績效!

  • 電子的還是物理的不重要,重要的是溝通(需要溝通)
    • 工具是爲了解決溝通問題,溝通是爲了解決所有問題。所以不要糾結哪種工具更好,如果在當時的環境下能夠方便你的溝通,那就是最好的工具。遠程辦公,在家裏你沒得選,大家都用電子看板做工具,你也得用,而且用起來就是很方便。在公司裏你當然也可以用電子看板,當然前提是你需要一個會議室,需要把電子看板放映到屏幕上這樣大家才能方便看。如果屏幕旁邊再有個白板,方便大家討論問題的時候寫寫畫畫,那更好了。物理看板當然也能達到這個效果,而且物理看板帶給人的溝通質感只強不弱,那種低技術,高感知的調性也是電子看板很難企及的。總的來說,你覺得這個工具能促進溝通,能解決問題,OK那就夠了。
  • 面對面,不是形式,而是儀式(需要儀式感)
    • 敏捷強調個體與互動高於流程與工具,也一定程度的解釋了相對於工具來說,我們更注重個體與互動。互動簡單來說就是溝通,而溝通最有效的方式莫過於面對面,畢竟文字只能傳達部分信息,語氣,表情和動作往往承載了更多的內涵。面對面溝通,不是一種形式,它確實能帶給人一種儀式感,古人云人都有見面之情,面對面說完的事往往更具威力,更有承諾感。所以我個人推崇的還是能Face to Face就不打電話,能打電話就不發微信,能發微信就不發郵件。往往當面一兩句話能解決的問題,非得走個所謂的“郵件留底,秋後取證”,多膩歪人。所以面對面的溝通才是根本,和你用電子看板還是物理看板有毛關係?就算你用物理看板,然後每天的溝通方式是拍張照片發羣裏然後微信說事,那不就南轅北轍越走越遠了嗎。
  • 如果你需要足夠多的細節信息,答案就會很明確(需要細節)
    • 很多團隊成員都會說,物理看板發射出的信息太少了,我們需要更多的細節才能開發。OK,牆裂支持使用電子看板。尤其像Jira,trello這樣優秀的電子看板類工具,在每個卡片上都可以添加足夠多的的信息比如UI/UX,接受準則等等的。那問題又來了,既然已經有電子看板記錄這麼多細節了,再製造一塊物理看板,這不瞎耽誤工夫嘛?還是那句話,和工具沒關係,能用電子看板實現每日晨會溝通,那就用好了。
  • 一眼看到問題點,才能準確提供幫助(需要幫助團隊)
    • 在團隊運行的過程中,不怕你有問題,你怕你有問題還看不到問題,也許是自己看不到,也許是別人看不到。敏捷當中透明原則其中一個作用就是讓問題也透明出來。物理看板在這方面做得就非常出色,因爲我們可以用一張紅色的標籤紙把問題標識出來,無論誰從看板面前一過都能看到。只有讓人看到了,纔有可能去解決。很多人都有一種心態,就是一首歌裏唱到的“把所有問題都自己扛”,尤其害怕讓領導知道問題。你說領導是作用是什麼,領導的最大的作用不是管人,而是幫人。有任何問題不要擔心讓領導看到,幫助團隊解決問題是他的責任和義務。電子看板當然也能展示問題,但是幾年的工作經驗告訴我,沒有人會時時刻刻想起來去看看電子看板,然後再浩如煙海的信息中一眼能發現團隊目前遇到的困難和問題,不用抱有任何幻想,就是不行,而且業務越複雜的公司,就越難從電子看板中發現問題。
  • 識別瓶頸(需要消除浪費)
    • 還是一個道理,不管是電子看板還是物理看板,必須要實現一個功能才能算是合格的看板叫做“識別瓶頸”。什麼是瓶頸?煮一個栗子,當所有工作的卡片都堆積到測試環節,無法向右推進的時候,測試環節就是瓶頸了。瓶頸,就是浪費(更詳細的理論可以去看幾本書《鳳凰項目》《目標》《關鍵鏈》),浪費就必須要消除。至於怎麼消除,那是團隊自己的問題。個人感覺,解決問題不困難,更困難的點在於怎麼識別問題。當把問題識別清楚,其實離解決問題就不遠了。回到識別瓶頸的話題,物理看板由於其高度可視化的先天優勢,在識別瓶頸方面要比電子看板簡單一些。但並不是說電子看板就沒有優勢,從數據統計工具方面看,電子看板的功能也是不容小覷的。關於如何識別瓶頸,怎樣消除浪費,不在此展開,後面我會把一些經驗總結出來。
  • 數據統計要真實有效(需要數據)
    • 爲什麼要進行數據統計?答案很明顯,團隊表現的好與壞還是要通過數據來體現的,就拿TTM(time to market)來說,我們的目標是把TTM由原來的兩個月,縮短到一個月,這就需要收集團隊當前TTM的數據,很容易想到,可以用Jira的control chat圖表功能來收集。不過問題是,你認爲Jira系統中統計的數據是準確的嗎?不然吧,你怎麼能保證,團隊成員會時時刻刻的想着去更新Jira上的卡片狀態。使用物理看板倒是有個好處,晨會的時候你完成了哪個卡片,現場就移動了,如果你忘了移動,團隊會立刻提醒你,但是電子看板的話,你忘了移動,誰提醒你?所以從統計數據角度考慮,我寧願相信物理看板,用物理看板統計出來的數據繪製一幅CFD(累計流圖)可能都比Jira裏面分析出來的要準確。
  • 越簡單,越有效(需要極簡)
    • 如果你僅僅就是爲了track工作狀態,那就用一塊簡簡單單的白板,畫上幾條簡簡單單的線條,分出幾個簡簡單單的列表,貼上幾張簡簡單單的標籤,就足夠了。往往越是簡單的東西,就約有效果。

總結

  • 不在意你用什麼工具,適合自己的纔是最好的
  • 用什麼,是團隊自己決定
  • (除非你們有一個很強勢的領導)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