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捷团队,真的一定要用可视化物理看板吗

引出问题

疫情期间,大家都在家远程办公,像Jira和trello这样的可视化电子看板工具可算是立功了,使用了一两个月电子看板之后,大家都熟悉了这种工作模式,仿佛再难回到之前的物理看板模式。所以现在复工之际,大伙统一产生了一个疑问:我们觉得远程的时候用电子看板工具都挺好的呀,复工之后真的有必要再恢复到物理看板吗?

 

从需求出发

首先我觉得,去争论到底是使用电子看板还是物理看板这个问题意义不大,因为没有任何一款工具或者一种工作形式是绝对得好还是绝对的差,我们要从需求方面考虑,哪种形式最适合你的需求,哪种形式就是最好的。

其次,也真心没必要对这个问题讨论太多。所谓君子善假于物也,工具就是工具而已,一只优秀的团队用什么工具都能创造卓越的绩效!

  • 电子的还是物理的不重要,重要的是沟通(需要沟通)
    • 工具是为了解决沟通问题,沟通是为了解决所有问题。所以不要纠结哪种工具更好,如果在当时的环境下能够方便你的沟通,那就是最好的工具。远程办公,在家里你没得选,大家都用电子看板做工具,你也得用,而且用起来就是很方便。在公司里你当然也可以用电子看板,当然前提是你需要一个会议室,需要把电子看板放映到屏幕上这样大家才能方便看。如果屏幕旁边再有个白板,方便大家讨论问题的时候写写画画,那更好了。物理看板当然也能达到这个效果,而且物理看板带给人的沟通质感只强不弱,那种低技术,高感知的调性也是电子看板很难企及的。总的来说,你觉得这个工具能促进沟通,能解决问题,OK那就够了。
  • 面对面,不是形式,而是仪式(需要仪式感)
    • 敏捷强调个体与互动高于流程与工具,也一定程度的解释了相对于工具来说,我们更注重个体与互动。互动简单来说就是沟通,而沟通最有效的方式莫过于面对面,毕竟文字只能传达部分信息,语气,表情和动作往往承载了更多的内涵。面对面沟通,不是一种形式,它确实能带给人一种仪式感,古人云人都有见面之情,面对面说完的事往往更具威力,更有承诺感。所以我个人推崇的还是能Face to Face就不打电话,能打电话就不发微信,能发微信就不发邮件。往往当面一两句话能解决的问题,非得走个所谓的“邮件留底,秋后取证”,多腻歪人。所以面对面的沟通才是根本,和你用电子看板还是物理看板有毛关系?就算你用物理看板,然后每天的沟通方式是拍张照片发群里然后微信说事,那不就南辕北辙越走越远了吗。
  • 如果你需要足够多的细节信息,答案就会很明确(需要细节)
    • 很多团队成员都会说,物理看板发射出的信息太少了,我们需要更多的细节才能开发。OK,墙裂支持使用电子看板。尤其像Jira,trello这样优秀的电子看板类工具,在每个卡片上都可以添加足够多的的信息比如UI/UX,接受准则等等的。那问题又来了,既然已经有电子看板记录这么多细节了,再制造一块物理看板,这不瞎耽误工夫嘛?还是那句话,和工具没关系,能用电子看板实现每日晨会沟通,那就用好了。
  • 一眼看到问题点,才能准确提供帮助(需要帮助团队)
    • 在团队运行的过程中,不怕你有问题,你怕你有问题还看不到问题,也许是自己看不到,也许是别人看不到。敏捷当中透明原则其中一个作用就是让问题也透明出来。物理看板在这方面做得就非常出色,因为我们可以用一张红色的标签纸把问题标识出来,无论谁从看板面前一过都能看到。只有让人看到了,才有可能去解决。很多人都有一种心态,就是一首歌里唱到的“把所有问题都自己扛”,尤其害怕让领导知道问题。你说领导是作用是什么,领导的最大的作用不是管人,而是帮人。有任何问题不要担心让领导看到,帮助团队解决问题是他的责任和义务。电子看板当然也能展示问题,但是几年的工作经验告诉我,没有人会时时刻刻想起来去看看电子看板,然后再浩如烟海的信息中一眼能发现团队目前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不用抱有任何幻想,就是不行,而且业务越复杂的公司,就越难从电子看板中发现问题。
  • 识别瓶颈(需要消除浪费)
    • 还是一个道理,不管是电子看板还是物理看板,必须要实现一个功能才能算是合格的看板叫做“识别瓶颈”。什么是瓶颈?煮一个栗子,当所有工作的卡片都堆积到测试环节,无法向右推进的时候,测试环节就是瓶颈了。瓶颈,就是浪费(更详细的理论可以去看几本书《凤凰项目》《目标》《关键链》),浪费就必须要消除。至于怎么消除,那是团队自己的问题。个人感觉,解决问题不困难,更困难的点在于怎么识别问题。当把问题识别清楚,其实离解决问题就不远了。回到识别瓶颈的话题,物理看板由于其高度可视化的先天优势,在识别瓶颈方面要比电子看板简单一些。但并不是说电子看板就没有优势,从数据统计工具方面看,电子看板的功能也是不容小觑的。关于如何识别瓶颈,怎样消除浪费,不在此展开,后面我会把一些经验总结出来。
  • 数据统计要真实有效(需要数据)
    • 为什么要进行数据统计?答案很明显,团队表现的好与坏还是要通过数据来体现的,就拿TTM(time to market)来说,我们的目标是把TTM由原来的两个月,缩短到一个月,这就需要收集团队当前TTM的数据,很容易想到,可以用Jira的control chat图表功能来收集。不过问题是,你认为Jira系统中统计的数据是准确的吗?不然吧,你怎么能保证,团队成员会时时刻刻的想着去更新Jira上的卡片状态。使用物理看板倒是有个好处,晨会的时候你完成了哪个卡片,现场就移动了,如果你忘了移动,团队会立刻提醒你,但是电子看板的话,你忘了移动,谁提醒你?所以从统计数据角度考虑,我宁愿相信物理看板,用物理看板统计出来的数据绘制一幅CFD(累计流图)可能都比Jira里面分析出来的要准确。
  • 越简单,越有效(需要极简)
    • 如果你仅仅就是为了track工作状态,那就用一块简简单单的白板,画上几条简简单单的线条,分出几个简简单单的列表,贴上几张简简单单的标签,就足够了。往往越是简单的东西,就约有效果。

总结

  • 不在意你用什么工具,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 用什么,是团队自己决定
  • (除非你们有一个很强势的领导)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