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05 提升專注力,學習學習工作不走神

如何提升專注力

 絕大多數人都低估了「專注]的重要性,在開始學習方法之前,你需要先意識到[專注]帶來的好處。積極心理學家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賴,把完全投入、十分專注於眼前行爲時的心理狀態,稱爲[心流]。並認爲這是我們獲得幸福的一種途徑。換個耳熟能詳的詞兒,[忘我]。處於心流之中,我們忘記了時間、忘記了自己,更重要的是,[心流】會讓我們從憂慮感和壓力中解脫出來。

在非注意狀態下,人只能對事物的個別特徵進行初步加工;在注意狀態下,人才能對個別特徵的信息進行精細加工並將其整合爲一個完整的物體(Treisman,1980,1986)。

注意保證了人對事物更清晰的認識、更準確的反應和進行更可控有序的行爲。這是人們獲得知識、掌握技能、完成各種智力操作和實際工作任務的重要心理條件。

 概括來說,「專注]可以讓我們不那麼焦慮,並且只有在[專注]的情況下,我們才能真正實現高效學習。


 那麼如何做到專注?先說兩個原則。
 其一,**規定某個時間段內做哪件事,就一定勤勤懇懇只做這件事,過程中想起其它更應該做,或者更想做的事情,也不要換。**不然談何專注?一會兒做做這個,覺得做不進去,又去做其他事情;或者想起來另一件事情,覺得先做做那件也還行。這些行爲模式,非常浪費時間和摧毀專注力你每轉換一次任務,都需要花很多時間才能重新進入狀態。
 其二,如果是瑣事呢?學習/工作的過程中,想到需要打某個電話、需要買某種東西、需要問誰個問題…這個時候,大多數人想着,反正兩分鐘就好了,不如現在就去解決。不對看似是兩分鐘,但你的專注被打斷了,其實受影響的不止兩分鐘,是你連貫的做事思路。而且,在你去處理這些瑣事的時候,你大概率會被其它延伸出來的信息和事情,佔用更多時間。風險很大。特別大。
 另外,如果你習慣了這種處理方式,一小時內這種事情能發生四五次。畢竟做事還是挺枯燥辛苦的,我們很願意習慣性地找到個什麼由頭,暫時放鬆幾分鐘。專注,足夠專注的話,做事的效率起碼能提升2~3倍。這真的絕不誇張。瑣事,更好的處理方式是把它們集中記下來,然後花整塊時間集中處理。
 我以前買東西,是突然想起來了就打開手機瀏覽、選購、下單,覺得[想到就去做]好像效率很高;後面意識到了瑣事對注意力的切割,平時偶然想到需要買啥,就暫時記在備忘錄裏,每週固定時間,集中購物。

做到專注的三個方法

 提高專注力的第一個要點:互動非常重要。我們主要講聽課、記東西、看書做題三種場景下的互動。道理是相通的。
 注意力講究的是聚精會神。[精]、[神]二字太虛飄,需要依託在身體上,才能做到全神貫注。
 如果是聽課,單單依靠所謂的專注力/注意力,追隨老師講解的內容,是很容易走神的。這是老師單方面發送信息,而你被動灌輸。那麼,什麼叫[互動」呢?
一個有效的建議是,默默重複老師某句話中的關鍵詞;做筆記也有用,但是不能直接誓抄,直接譽抄是被動、機械的做法,要有所舍取、有所整合地做筆記,這依然是形成了一個[互]行爲。
 再說記東西,我背書時候,喜歡出聲。不出聲時候,我就會走神,有時腦袋裏面一片空白,不知自己身在何方所爲何事。只有出聲,並且時大時小,我才深切感覺到與眼前的知識點,發生了互動,大概類似有感情地對話。
 再就是看書時候。很多同學,都是直接閱讀,機械劃線。如果是故事情節吸引人的小說,那當然不會走神。但既然談到專注力,我們所讀的,肯定是枯燥的、不感興趣的專業書籍,或者認知成長類書籍。這些書讀起來那樣無趣,甚至難懂,走神簡直太正常了。那麼難啃的書如何專注地讀下去?
 首先是,如果很枯燥,甚至讀不懂,建議你做筆記時候,別直接全部劃線,而是有選擇地劃線關鍵詞。詩詞中有[詞眼」,找到你所讀的那句話的[句眼」。****[有選擇],意味着你在主動參與,與書有了[互動」,你就可以做到專注。另外,有選擇地劃線關鍵詞,也非常有助於理解。以上幾個場景和具體方法,主旨在於[互動」二字:聽課時默唸重複老師的關鍵詞;主動地有選擇地記筆記;記憶東西時抑揚頓挫地出聲記憶;看書時尋找[句眼]進行劃線。
 做事的時候,不要讓自己停留於[旁觀者]的角色,去互動],成爲一個
[參與者]
。這是集中注意力學習的第一個方法。
 我們接着說提升專注力的第二個方法:問題讓人專注
 之前有人問:「我每次進行抄寫還有看網課的時候都會跑神,有時候一跑思想就基本不在線。有什麼辦法可以改善啊?」我回答:[可能是,只是機械地抄寫或者單純地聽課。一個建議,帶着問題去抄寫/聽課。問題讓人專注。」爲什麼說問題讓人專注?先打顆八竿子打不着的栗子。我超喜歡看懸疑推理片,大家如果也有過這種觀影體驗,會明白這類電影特別扣人心絃,與其他類電影相比,更容易全神貫注。爲什麼?
 一個原因在於,看的過程中,我們內心是有[問題]存在的。比如《看不見的客人》,事情的真相到底是什麼?越看越覺得困惑,越想繼續看下去;《天才槍手》,這個作弊方案會成功嗎?啊會不會被抓到?對不對?問題真的讓人超級專注,帶着困惑的大腦,總是會把認知資源(或者說注意力)留給尋求答案
在聽課/做筆記/學習/讀書/工作中,[問題]是同樣重要的。
 如果只是機械地抄寫,手速跟不上大腦騰轉挪移的速度,大腦的認知資源(或者說注意力)沒被佔滿,很容易就會想別的,而且其實不太影響抄寫任務的順利進行。
**大腦一定會想一些事情的,如果沒有想學習的問題,就會想別的問題。**學習的時候,邊學邊思考爲什麼這麼說,可以用在哪裏。這樣大腦就不是閒置狀態,帶着問題去學習,你自然就會變得專注。
 最後,考試時如何集中注意力?
 考試的時候,我們常常會感到緊張,容易被周圍人的聲音、做題的進度等影響,再就是遇到有難度的題目時,會很焦慮,難以靜下心去做題。
 我提供一個簡單有效的方法,叫做[默唸]。不誇張地說,[默唸]可以讓你在一定程度上,做到[超常發揮]。
 我參加考研英語的考試時,剛做到閱讀題,就覺得自己完了,那麼多不認識的單詞。當時特別絕望,甚至想交白卷,這念頭特別強烈,持續了好幾分鐘。當時我決定用默唸的形式,讓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試卷本身,而不去注意我要不要放棄。
 解釋一下怎麼默唸。不僅僅是默唸試卷,還要不出聲地問自己:
 咦,這一題該選什麼呢?
 嗯…….選這個應該沒錯。邊不出聲地默唸邊微微點頭。
 誒這個好像有點難?我再看看,好像可以從這句話中找到答案…
 大概如此。注意,都是不出聲的。但要有口型,因爲僅僅是在心裏這麼想,還是很容易走神,很容易胡思亂想。
默唸會把你全部的注意力,或者說全部的[工作記憶],集中在做題上。我就這麼做完了英語試卷,而且是提前45分鐘做完的。雖然過程中很多單詞覺得不認識、覺得題目難度太大,但中途幾乎沒有感到焦慮和恐懼,注意力一直很集中。
 我建議做題做不進去、看書看不進去,以及考試時覺得緊張恐慌思緒很亂的朋友,都可以試試這種方法:自己跟自己默默對話,在不斷提問和回答中,把書看完、把題做完。
 但是,沒有人會做到一直不走神的。走神了怎麼辦?這不是一個問題。不走神纔不正常好嗎?走神了,你發現了,這是好事,值得慶賀,重新回到學習這件事上就好了。
不要對此進行檢討,繼續學習。長此以往,你走神的次數會越來越少,而且發現走神、迅速回到學習的能力會越來越強。

總結

 專注力是做好所有事情的最關鍵所在。學習時候集中注意力,有兩個原則:

  1. 規定某個時間段內做哪件事,就一定勤勤懇懇只做這件事,過程中想起其它更應該做,或者更想做的事情,也不要換。
  2. 瑣事,更好的處理方式是把它們集中記下來,然後花整塊時間集中處理。
     三個方法:
  3. 第一是**[互動]**,聽課時默唸重複老師的關鍵詞;主動地有選擇地記筆記;記憶東西時抑揚頓挫地出聲記憶;看書時尋找[句眼]進行劃線。做事的時候,不要讓自己停留於[旁觀者]的角色,去[互動],成爲一個[參與者]。
  4. 第二是**[問題]**,帶着問題去學習,讓大腦的認知資源(或者說注意力)集中在尋求答案上面。
  5. 第三是[默唸],默唸是自己跟自己不出聲地對話,能夠把注意力全部集中在眼前的題目上面。[默唸」可以讓你在一定程度上,做到[超常發揮]。

 其實,學習方法最爲重要的是[道]。[道]的意思呢,是根本規律、底層思維。
在真正掌握了[道]之後,其它的一切[術】,你自然而然就會理解。[術]的意思,就是具體的方法,比如如何讀書、如何做筆記、如何記憶。
 峯終定律、考試思維、即用即學、檢索式練習、工作記憶的分配、將知識聯繫起來學習,這些都是[道]。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
 如果你做到了對這些「道]的真正理解,會發現,你平時見到的花團錦簇的學習方法,比如費曼學習法、康奈爾筆記法、整體學習法,只是具體形式和步驟的變化,在根本上,原理都是相通的。而且,在遇到具體的問題時,你可以根據[道],得出更多適合自己的[術]。
 學到很多規律和方法,學會用這些「道]和[術],結合自己的實踐,做更多的思考,自己做自己的老師。也便是,對自己[因材施教」。
學習[學習方法]時,重要的是悟出[道],而非照搬別人的[術]。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