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想到你們都是這樣 “勸退” 員工的!

前幾天,我的一個好哥們在微信上跟我吐槽,說這波疫情對經濟的影響實在太大了。

他說在往年,這個時候跳槽應該開始冒頭了,而今年從春節到現在,除了少數幾個被裁員之外,200多人的技術團隊幾乎就沒一個主動提離職的。

想問一下,我和身邊朋友的公司是不是也這樣?

我說:“是的,雖然感覺看機會的不少,但實際主動離職的幾乎爲零。”

隨後他又問,你們有沒有主動淘汰的指標要求?

我說:“有啊。因爲這次疫情的緣故,整個行情都變得不一樣了,金融業首當其衝,通過節流來壓低開支也在情理之中。”

他說,從去年年底起,因受宏觀經濟的影響,他所在的公司進入瓶頸期,業務開始收縮,人員開始出現閒置。本來還計劃今年再想想辦法,沒想到來了一波疫情,公司爲了活下去只能啓動裁員,預計技術團隊的幅度會超過50%。

回看三年前,他們公司進入高速增長週期,業務規模迅速擴張,短短一年的時間,技術團隊擴大了三倍,不僅固定成本水漲船高,而且還產生了很多額外的需求。兩年前就常聽他吐槽,說很多需求純屬無事生非,但人多了總得有活幹,高層又忙於 “重要事務”,缺乏有效的需求評審機制,不管有用沒用的需求都按部就班的做了出來。

按他的說法,太多的成本白白浪費,該做的不做,不該做的瞎做,爲什麼在擴張的時候不現實一點?目標更清晰一點?非要等到走上絕路,才通過裁員解決?

我本想安慰他,但還是忍不住拍了他幾下。我說,如果回到三年前,你認爲該如何現實?如何清晰?他似乎不太爽,不想回答。

在我看來,先污染,後治理,這是當今社會發展的主旋律,無論業務發展,還是技術選型,在事前就進行推斷和預測都是要花成本的,也有很多公司請麥肯錫這樣的公司來做諮詢、戰略,目的就是爲了那些所謂的 “現實” 和 “清晰”,但對大部分企業來說,在發展初期就打 “用金錢換經驗” 這張牌是不合適的,有精力擔心未來,還不如想想如何滿足當前需求,先讓自己活下來。

相比之下,“瘋狂堆人,應對當下,左一榔頭,右一棒槌” 的方式用起來更加順手,萬一砸中一個,說不定就能一飛沖天。

一個大老爺們,與其吐槽,還不如想想後面的路該怎麼走。

這一番拍磚之後,我內心略感愧疚,於是開始安慰他。

我先說,這並不是一件壞事,團隊縮水之後的痛苦期是最好的自我反省期,也是重塑認識的最佳節點。而對那些被裁的小夥伴來說,拿筆賠償,想想通,看看透,經歷一次沒什麼不好,藉機到平時沒時間去的地方去走一走,看一看,琢磨琢磨後面的職場生涯該如何走得更加順風順水。

聽到這,他向我笑了笑,說:“還別說,公司這點還算仗義,雖然營收不佳,但給每個小夥伴都賠了個N+1,有了這筆賠款後,至少那些有房貸的不用發愁了……”

瞧瞧今年的環境,經濟趨勢的不佳,再加上疫情的助攻,好多公司爲了活命都紛紛啓動裁員。針對大面積裁員,通常企業都會主動按規定給賠償金,但也有一些公司老闆想盡辦法讓員工自己主動辭職,爲了節省成本降低公司的損失。

在20年的職業生涯裏,我親身經歷過不少 “勸退” 員工的套路。

套路1:發配你去外地,讓你自生自滅

十年前,08年金融危機爆發,我當時所在的軟件公司效益不好,因爲主要的開支是人力成本,而研發又佔了80%。公司當時主打的產品線有兩條,A產品的銷路不錯,B產品的銷路卻一直沒打開,故而想精減人員縮減開支。

有幾位B產品線的小夥伴,剛進公司一年多,無論業務還是技術都還無法獨立完成,於是首先拿他開刀,主管找他談,組長找他聊,想讓他們自己提出離職,但他們一直遲遲不表態。

兩週後,公司下達任命通知,說是廣州的某個項目需要現場實施工程師,想讓這幾位小夥伴去現場鍛鍊一下,爲期一年。但大家都明白,B產品線在廣州根本沒有項目。

他們當然不接受任命,第二天仍然來公司上班。人事當場就想把他們趕出去,雙方差點打起來,110都來了。

最終,這幾位小夥伴被冠以 “違反公司紀律” 爲名開除,也沒給賠償。

當然,他們去勞動仲裁告了,不過因爲成本過高,而且這麼一來,勞動手冊又被長時間扣押,最後不了了之。

套路2:找個理由,扣你薪水

也許有人會說,這樣做的話不是違反合同嗎?我可以告他呀。

但很少有人會拿到相關的證據,其實這是很多企業採取的逼你離開最直接的方法,會有無數的理由給你降薪,有時壓一些你很難完成的任務給你,包括改變對你考覈方式,一旦你完不成,就扣你的工資,如果你撐不下去了走人,正好你自動離職。

程序員也好,架構師也罷,無論用KPI還是OKR,工作內容都很難量化,而這種事情就算鬧到勞動仲裁,在他們看來,這等同於 “爹說爹有理,娘說娘說娘有理”。

最多賠你一個月工資,但爲了這個結果,你卻要搭進去大量寶貴的時間,不值得。

套路3:給你穿小鞋,處處下絆

在大智慧的第二年,某團隊的一名小夥伴被裁員,死活不走,並擺出與公司長期作戰的姿態。人事部門使出了渾身解數,比如降薪、調崗、邊緣化……他把頭一橫,隨你怎麼搞,老子就不走。

最終,行政在他背後裝了個攝像頭,還調出他每天的打卡記錄(公司規定8點30上班,但很多人都會晚個幾分鐘,平時大家也習以爲常了,畢竟IT小夥伴工作辛苦,加班多)。

兩個月後,公司以違反公司規定爲由,強制與他解除了勞動合同。

在我看來,公司要是想讓你離開,你不走,那他就會處處刁難你,平時要用你的時候,可能遲到、早退都不會說什麼,可一旦他想治你,那真是分分鐘的事,沒事也能生出事端,把責任都推到你身上,周圍的人就是想幫你,多半也不敢得罪對方,只能眼睜睜的看着你背鍋。

套路4:把你邊緣化,讓你寂寞致死

我曾在 #從純技術到技術管理,那些跌宕起伏的轉型經歷# 中分享過自己的類似遭遇。

在大智慧時期,我就因爲情商太低,得罪了公司的一些 “守舊派”,最終在一次組織結構調整時,被逼着自動離職。

簡單描述下當時他們採用的手法。

當時我的職務是測試總監,彙報對象是技術副總裁(副CTO)。或許是因爲我做事果斷,溝通能力強,非常受到這位上級的器重,無論是技術改造,還是制度改革,我所提出的方案通常都會被採納。

但世界上的事物都有兩面性,正着看是 “果斷”,那反着看就是 “強勢”,尤其是改革類事件,你的執行效率高,通常都以得罪人爲代價,時間一長,結局一定以悲劇收場。

在我擔任測試總監的第二年,這名技術副總裁被調崗,換了另一名負責人,他很不喜歡我,上任第一天就在公佈了兩項決定,一是測試部採取平行化管理,所有二級測試部門經理直接向他彙報,二是成立測試研究部,由我擔任經理,併兼職測試總監。

有意思,測試研究部是什麼?負責什麼?配備多少下屬或資源?你問他,一概不理你。

從這天起,我找他,他一律回絕,他開任何會議也不叫我,沒任務,沒目標,讓我自己慢慢玩。

一個月後,我熬不住了,提出離職。我找他簽字,他只用了5秒鐘,連頭都沒擡。

我的這次經歷,相信只有比較大一點的私企纔會用的一種招數。就是在精神上面孤立你,不給你安排重要的工作任務,同事團建也不會叫上你,當年是一個透明人一樣。

這招不僅對我,對其他搞技術的同學殺傷力也很高。

不得不佩服,老闆們爲了能夠讓員工自己走人也是想破了頭纔想出這些辦法。但是話說回來,如果一家公司真的不想要你,你也沒必要死皮賴臉的硬賴着不走。

畢竟浪費的是自己的時間,消耗的是自己的青春。當然,你也可以選擇跟他鬧到底,但不是每個人都有這樣的心態。犯不上,也沒那必要。

原文鏈接:

https://mp.weixin.qq.com/s/mewTf1BezzMnfIbRaaE0kw


TGO鯤鵬會,是極客邦科技旗下高端技術人聚集和交流的組織,旨在組建全球最具影響力的科技領導者社交網絡,線上線下相結合,爲會員提供專享服務。目前,TGO鯤鵬會已在北京、上海、杭州、廣州、深圳、成都、硅谷、臺灣、南京、廈門、武漢、蘇州十二個城市設立分會。現在全球擁有在冊會員 800+ 名,60% 爲 CTO、技術 VP、技術合夥人。

會員覆蓋了 BATJ 等互聯網巨頭公司技術領導者,同時,阿里巴巴王堅博士、同程藝龍技術委員會主任張海龍、蘇寧易購 IT 總部執行副總裁喬新亮已經受邀,成爲 TGO 鯤鵬會榮譽導師。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