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鬆:企業的經營過程本身就是學習

企業經營本質上是一個對商業環境的適應性學習過程。要獲得成功的企業經營,企業經營者應當成爲企業學習專家,掌握企業學習方法論,促動企業經營的高效運作。

作者 | 高鬆 來源 | 創課羣落

 

VUCA時代,企業領導者需要掌握與運用企業學習的工具與方法,推動關鍵任務、戰略共識、組織能力與文化建設等項工作的高效完成。

企業經營是一個複雜的工作,可以從許多方面進行解讀。我說經營即學習,來自於許多年前我經營一家實體企業的領悟。


那是在企業成功渡過草創期,銷售收入大幅上升,企業進入蓬勃的發展期。在過度樂觀的迫切心情下,我投入所有能動員的資源期待實現飛躍式發展。結果是投入產出比大幅下降,企業被迫做戰略性收縮與調整。


記得在一條跨越長江的渡船上,我苦苦思索。在對市場及消費者的認知欠精確,市場策略並沒有得到驗證的情況下,自己爲什麼會急於投入所有資源複製推廣?

我暮然醒悟。企業經營本質上是一個對商業環境的適應性學習過程。主觀上要不斷準確把握客戶需求,創新產品與服務,爭取比競爭對手創造更多價值,以組織運營高效配合,就能夠創造成功的經營。

然而,正如赫拉克利特所言,世界唯一不變的是變化。商業環境的不斷改變,意味着企業經營的適應性學習過程也是永續的。

要獲得成功的企業經營,企業經營者應當成爲企業學習專家,掌握企業學習方法論,促動企業經營的高效運作

 

1 此學習非彼學習

學習一詞來源於論語“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本義是指個體對知識、技能與認知的獲取。

企業學習不同於個體學習。

企業學習是組織維度的學習。因此,它涉及的是組織知識的獲取,組織能力的提升,以及組織認知的進化。集體心智不同於個人心智,領導者個人的學習提升,並不能說明組織集體心智的提升。組織集體心智的形成有着深刻的歷史原因,如果組織心智還束縛在過去的框架中,就很難應對當下與未來的環境。

企業學習的目標是組織對環境的適應與健康發展。因此,企業學習不能僅僅是組織成員個體知識與技能的掌握,它更重要的任務是幫助企業發現環境的變化,調整與優化自身的策略,實現健康發展。因此,企業學習就應當直接支持績效的推進,企業變革的達成

企業學習是知行合一的過程。企業學習的本質是一個認知循環,在這個循環之中,實踐的環節必不可少。

庫伯的學習圈理論認爲,學習分四個階段,分別是實踐與獲得體反思和借鑑,抽象概括爲理論層面,用新的理論指導新的實踐。學習的本質是一個知行合一的過程。

事實上,企業經營過程本身就是學習,這個學習過程一定涉及到企業的實踐。然而,沒有方法論指導的企業實踐學習很難自動發生,掌握企業學習方法論,能夠大幅提升企業學習與經營的效率。

2 企業學習應用的場景 

在企業經營的過程中,有許多工作場景可以應用企業學習的方法大幅提升效率,達成目標。

共識的達成

企業執行力不佳的深層次原因往往是戰略共識沒有達成。組織成員各有各的認識,組織集體心智沒有形成一致意見。企業經營者的傳統做法是自上而下開宣講會,然而這樣做往往效果不佳。

企業學習的方法是用共創的方式開主題工作坊,圍繞主題補充知識工具,引導大家充分表達意見,相互激發,深層次會談,最終形成的決策共識才是真實的。

我們服務的一家上市公司打算推行高管績效激勵變革方案。顯然這是一個極其敏感的問題。如果由老闆與少數人做方案的話,很容易引起高管團隊的不滿,反而起到負面效果。我們通過高管績效工作坊的形式,讓老闆與高管共同參加,圍繞高管績效激勵的關鍵問題充分交流共創,形成了高管績效推進的基本原則,爲這項工作的開展奠定了基礎。

 

關鍵變革任務推進

VUCA時代,企業有許多探索式的關鍵變革任務需要整體推進,這樣關鍵任務推進沒有現成模式可以借鑑,實施難度極大。

企業學習有較爲成熟的方法論組織動員團隊,圍繞關鍵任務共創學習,形成方案,落地推進,在過程中不斷覆盤迭代,最終形成相對成熟的可以複製推廣的模式。

我們服務的一家世界500強企業,打算實施渠道變革,探索經銷商直控終端的平臺服務模式。這項工作是典型的探索式的關鍵任務,我們策劃實施了半年時間的學習項目,由分公司經理與經銷商共同參與,以真實項目推進落地爲主線,通過整合諮詢、共創、覆盤、萃取等方法論,幫助企業推進關鍵任務,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組織能力與文化建設

VUCA時代組織變革成爲常態,當短期組織大量外部員工進入的情況下,如何解決價值觀衝突與管理語言不一致問題,如何迅速融合團隊,形成強大的組織能力,這是一個難點問題。在這個方面,硬性的制度與政策很難發揮作用,軟性的企業學習則可以發揮很大作用。

針對團隊與組織能力文化建設的難點問題,我們開發了點燃、熔鍊、鑄成方法論,以打破堅冰、發現真我、和而不同、情感鏈接、塑造整體、立志篤行爲主線,將領導力、教練、共創等學習技術融合起來,讓團隊領導者掌握VUCA時代的團隊領導技術,加速組織能力與文化的建設。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