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讀書再讀書

說到讀書,熟悉我的朋友可能知道,我當年參加高考時,語文成績是不及格的,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讀書太少,閱讀速度極其的慢,寫作文也跑題了。而我今天居然想寫文章和大家討論如何讀書的問題,是不是很神奇?歡迎入坑!

作爲一枚IT男,我習慣購買的東西一直都是那老三樣,電子產品、咖啡和書,最近這些年,讀書佔據了我很多的時間。關於讀書的好處,讀書多的人自然知道,但我想用通俗一些的語言描述一下我所理解的讀書的好處。

我所理解的讀書的好處

很多人,尤其是在年輕的時候,喜歡廣交天下朋友,也盼望着能交到一些很厲害的朋友,然後能從這些人身上學會某種武功祕籍,或者希望自己能夠藉助於這些朋友的關係得到某種特殊的機會。我在讀大學之前應該也存在這種想法,但是現在我覺得這個想法根本不現實。第一,我很難交到所謂的“很厲害”的新朋友,因爲這些“很厲害”的人可能也想交到“更厲害”的朋友。第二,況且我現在是個很宅的人,不願意出去交新朋友,最近幾年我新認識的人裏面,95%以上都是同事。第三,即便我真的有機會認識了一個真正厲害的人,比如業界大牛什麼的,並且人家願意在一個安靜的下午陪我聊上兩個小時,給我當面傳授武功祕籍,我又能夠吸收多少呢?

不妨讓我們換個角度來思考這個問題。假設你就是那個業界大牛,你在某個領域的造詣已經爐火純青,無人能及,並且你迫切希望將你的技能毫無保留地傳遞給別人來改變世界,你會怎麼做呢?你可能會去做很多事情,但有一件事情是你一定會做的,你會在無數個安靜的夜裏,安頓好自己的老婆孩子,坐在乾淨的書桌旁,眉頭緊鎖面目凝重地開始憋大招,將你的畢生所學梳理清楚,然後一個章節一個章節地寫出來,並且一遍一遍地校對,生怕有哪個地方由於描述地不清晰而導致你讀者讀不懂或讀了以後有歧義,最終,你出了一本書。

所以,在我看來,一本經典書凝聚着作者多年的心血,而讀書人只需要幾個小時的時間,就可以獲取作者多年的見識,國內的書還非一般的便宜,所以從功利的角度來講,讀書是性價比最高的事情,沒有之一。

聊聊讀書的方法

很多人都知道多讀書是有好處的,很多人也嘗試着去讀書,有些人是讀了一會就讀不下去了,還有些人是硬着頭皮讀完了,但是過一段時間以後幾乎連那本書講的是什麼都想不起來了,這麼看來讀書也沒什麼用。如果學習了讀書的方法以後再讀書,效果會好很多。

最開始的時候,我需要硬着頭皮讀一個月才能讀完一本書,隨着閱讀量的增加和讀書技巧的提高,有些書我一個下午就可以輕鬆讀完,還能將重要的內容提取出來,如果遇到精彩的內容,還會寫到我的讀書筆記裏面。

討論讀書方法的書很多,比較有名的是那本《如何閱讀一本書》,這本書被廣大學院派精英多次推薦。但我今天要聊的讀書方法,主要來自《過目不忘的讀書法》這本書,除此之外還有一些我本人的杜撰。這本書的作者是一個名叫樺澤紫苑的日本人,神經科醫生,他在一本很薄的小冊子上討論了十幾種讀書技巧,我覺得對於大多數把讀書作爲業餘愛好的人來講,肯定是足夠用了,況且還有我的杜撰呢。

找到真正重要的部分——塗鴉讀書法

在讀書時準備兩根筆,當讀到認爲有用的內容時,用鉛筆在下面劃線,如果此時有什麼靈感或感想,就用圓珠筆在旁邊寫下來。當讀完一個章節後,在章節的後面用圓珠筆寫下幾句簡單的總結。

在自己受到“啓發”的地方劃線,“啓發”就是自己看到書中的內容後會恍然大悟,對於自己是一個新的發現,換句話說就是自己學到了新的知識。

這個習慣還會引導你不斷地在文字中尋找重要內容,這無形中提高了讀書的效率和效果。

這麼做還可以強化記憶。人類讀書、思考,並對此發表意見,雖然上述事情是在一瞬間完成的,卻是大腦各個部分相互協作的結果。並且,隨着這一協作越來越多,大腦也會變得越來越靈活。

與別人分享讀書啓發——社交讀書法

社交讀書法就是鼓勵人們在社交網站上寫出自己讀書後的感想。感想寫在只有自己能讀的筆記本中,與寫在大家都能看到的地方相比,兩者是完全不一樣的。在大家都能看到的社交網站,寫東西就不能隨隨便便了,會讓人有一種緊張感,所以你就會拼命地去搜尋或回憶書中的內容,然後認真地寫出自己的感想。

發表到社交網站後,會有人跟你探討書裏面的觀點,與人交流可以進一步加深對於書中內容的理解。人們在社交網站看到分享後,如果覺得對自己有用,也會給出感謝的評論,這種正向激勵會不斷強化讀書分享這一行爲。

把內容發表到社交網站,除了寫本里面的內容以外,還要寫一些自己的感受,這些稱爲書評。書評寫完以後,書裏面的內容已經屬於自己了。羅振宇將這個過程稱之爲知識縫合,此時大腦的神經元已經發生了物理變化,知識已經刻在了自己的大腦裏面了。

榨乾書中的知識——西柚雞尾酒讀書法

西柚雞尾酒可能是日本居酒屋中的一種酒。(我沒去過日本,所以只能靠猜,但我之前有一個同事叫王總,他是日本留學回來的高材生,肯定沒少去居酒屋。後來王總不知道怎麼就學會了寫代碼,並且每年都要去日本報到,據說曹總還知道一些內幕,等本次疫情過去以後,我還要就這個問題向王總曹總等人專門討教。)據說這種酒在喝之前要把西柚的果汁擠到雞尾酒裏面。即使西柚被擠過一次,再次用力捏的話,還會出來很多果汁。

讀書重要而不是量,而是質。無論你讀書的速度有多快,都沒有意義,最重要的是你能從一本書中吸取多少知識,以及這本書對你產生了多少改變。

我個人的體會是,當我讀一本書時,我會努力思考裏面的內容,並總結出三個感悟,以及一個關於下一步如何行動的計劃,我認爲做到了這個,讀這本書就算是賺到了。

時間限制會提高記憶能力——奧特曼讀書法

奧特曼只能在地球上戰鬥3分鐘,當他的能量不足時,胸口的彩色計時器就會閃爍,發出警告音。但是,也正是這3分鐘的時間限制,才使得奧特曼有如此的戰鬥力。

對於上班族來講,很多碎片時間是可以更好地利用起來的。比如坐地鐵的時候,還有十幾分鍾就要到達目的地了,這時可以給自己設置一個小目標,努力讀完這一章。與漫無目的的閱讀相比,這會集中更高的注意力。

在興奮的時候讀完令你興奮的書——趁熱打鐵讀書法

當我們發現一本書很有趣的時候,就會對其中的內容產生興趣,進而激起自己的好奇心,有一種迫不及待閱讀的興奮感。在這種興趣、好奇和興奮感的狀態下,大腦就會分泌多巴胺。但是,如果當時由於種種原因沒有時間閱讀,等過一段時間再讀的話,有可能就沒有當初的那種興奮感了。

中國人講,一鼓作氣,再衰三竭,也是同樣的道理。讀書這件事情,對人的心境還是有一定的要求的。經常有些時候,即便有時間坐下來讀書了,但是總覺得內容乏味無趣沒價值,進不了狀態。所以,一旦某些時候發現自己讀書很有狀態時,一定要趁熱打鐵,一口氣多讀一些。

向作者當面請教——百聞不如一見讀書法

如果有機會的話,不妨去參加一下你喜歡的作者舉辦的研討會或演講,與作者見面後,也許會更加喜歡作者,這會使你在以後每次讀到該作者的書都會留下很深的記憶。這一點,有追星經歷的人會更加認同。

其實讀書只是一種向作者學習的形式,除此之外還有很多形式。我們發現一本感興趣的書之後,再進而閱讀該作者的其它作品,進而瞭解作者的經歷及爲人,進而學習他的思考方法,進而參加他的演講及研討會與作者見面,進而對作者產生敬意,進而想成爲這樣的人,等等,這一系列事情都會因爲讀了一本有緣分的書而發生。

如何挑選適合自己的書

關於如何挑選適合自己的書,對於大多數人來講,都是聽人推薦。
如果你有比較崇敬的人,那麼可以考慮去閱讀他寫的書,以及他推薦的書。很多書裏面都會提到作者認爲寫的不錯的書,如果你喜歡這本書,那麼把作者推薦的書買來讀一下,大概率是不會錯的。知乎和豆瓣上也有很多大V在推薦不同的書單,如果讀過的人都說好,那麼你讀完說好的概率比起隨便找本書來讀也會大很多。

下面再談論一個比較重要的讀書法。

閱讀符合自己現在水平的書——守破離讀書法

“守 破
離”源自於日本劍道學習方法,後發展到其他武術與行業。守指最初階段須遵從老師教誨達到熟練的境界。破指試着突破原有規範。離指自創新招數另闢出新境界。

1.“守”:最初階段須遵從老師教誨,認真練習基礎,達到熟練的境界。
2.“破”:基礎熟練後,試着突破原有規範讓自己得到更高層次的進化。
3.“離”:在更高層次得到新的認識並總結,自創新招數另闢出新境界。 以上內容摘自百度百科。

守破離讀書法,我們先不去糾結它的名字,它的核心就是建議人們學習適合自己現在水平的內容,這樣才能使自己獲得最大化的成長。

“守”,其實就是入門階段,甚至還沒有入門,還是個門外漢,這個階段最重要的就是要學一些基礎知識,多讀入門書。我之前讀過的《圖解算法》、《圖解TPC/IP協議》、《寫給大家看的設計書》、《寫給大家看的項目管理書》等,這都屬於入門讀物,不要以爲讀入門書丟面子,很多學科都是非常高深的,而能把這麼高深的內容寫得通俗易懂的人,絕對是高手中的高手。

當然,市面上還有很多《七天學會xxx》《xxx從入門到精(fang)通(qi)》之類的書,都可以歸到入門書這個類別。如果你比較會挑書,那當然要挑質量更高的書來讀,如果不太會挑書也無所謂,只要你對這些書所講的內容感興趣,也都可以買來讀讀,書讀的雜一點沒啥壞處。

對於高手來講,千萬不要忽略入門書的重要性,現在做事情都需要很綜合的技能,多讀一些其他領域的經典入門書,可以用20%的時間快速掌握一個領域裏最核心的20%甚至更多的內容,根據二八法則,你已經超過了80%的門外漢了。

完成了“守”以後,就入門了,也就建立了自己的能力圈和舒適圈,此時要有意識地突破自己的能力圈,也就是“破”,這個階段要多讀一些進階的書。這個階段我認爲要偏重理解一些現象背後的運行規律,甚至是一些理論基礎,甚至還會遇到一些偏學術的內容。比如想進階的程序員都會去讀一讀算法或面向對象設計模式等內容,想進階的DBA都會去研究紅黑樹之類的算法,想進階的大數據工程師也都會去讀一讀google的bigtable論文,等等。

對於“破”還有另外一種理解,就是窮盡師傅的流派之後,再對其它流派加以研究。從這個意義上來講,跨界也是一種破。就我個人而言,我的技術生涯從最開始的C#,到後來的前端,再到java,再到大數據,再到運維,再到項目管理,我也算一破再破了。

“離”就是更高的境界了,基於對一個或多個領域的深入瞭解,然後進行自我突破和創新。這個階段該讀什麼書,我現在也不知道,可能會讀一些論道的書吧,或者哲學書?也許當我的發跡線後移到某個水位以後我就知道了。

讀書的“投資組合”——分散投資讀書法

經常有人說,讀了很多書,卻沒有什麼成果,這是因爲有的書能夠馬上見到成果,而有的書很難馬上獲得成果。拿投資來說,根據確定收益時期的長短和收益波動的大小,可以分爲超短期投資、短期投資、中期投資和長期投資,投資的方法和目的也各不相同。

如果把讀書獲得的自我成長看做收益,那讀書就可以比喻爲投資,並且可以分爲以下幾類:

  • 超短期投資——抖音頭條朋友圈
  • 短期投資——技能書(可以馬上應用的技能)
  • 中期投資——講方法論的書、理論基礎的書
  • 長期投資——有關思想、哲學、生活方式等的書。

人們的閱讀習慣如果只涉及超短期投資,這個收益就相當於把自己所有的現金全部放在了銀行裏。

寫在最後

這本書帶給我的最重要的啓發,就是那個所謂的社交讀書法,我之前寫讀書筆記都是寫給自己看的,現在決定要寫在自己的公衆號裏發表出去了。對我來講,會花更多的時間來保證一定的完整性和可讀性,但在這個過程中,我也在我的大腦裏縫合了更多的內容,效果十分明顯。除此之外,還有一個好處,我跟我老婆說,這個公衆號如果持續寫幾年,也許還能有收入,老婆雖然不太信(主要是不太相信我會持續寫幾年文章),但看到我對着電腦一坐就是幾個小時,還不讓人打擾,儼然一個作家的氣派,好像意見也沒那麼大了,挺好的。這也讓我感覺寫文章的逼格略高於寫代碼,哈哈。

如果你認爲內容有價值,別忘記掃描下面👇的二維碼關注我(老朱的讀書隨想)。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