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下半場,產業數字化爲什麼那麼難?

本篇圓桌環節開始前, 摩爾精英聯合創始人兼 CTO、TGO 鯤鵬會分會上海會員 李磊進行了精彩的分享,分享內容詳見《從 ToB 出發,看如何拿下 65.8 億元的產業互聯網市場?》。以下內容爲李磊分享結束後的圓桌環節討論分享。以下 Enjoy~

關於產業互聯網,你怎麼看?

葉玎玎,Growing IO 聯合創始人 & CTO

實際上,Growing IO 算是處於大數據行業,所以我們有不少產業互聯網的客戶。從這個角度來看,我們算是產業互聯網玩家的服務商。因此,Growing IO 是在配合客戶做一個數字賦能業務的角色,幫助客戶做數字化升級。

在我看來,數字化是產業互聯網解決方案搭建過程中的關鍵一環。

上圖是《全數字化賦能》中的“數字化漩渦”圖,就行業來說,不同的行業會處於漩渦裏不同的位置,越靠近漩渦內容,被數字化顛覆的可能就越高。

產業互聯網是在信息化、平臺化和數字化的過程中對產業進一步的改造,也就是用數字化的方式,給產業實現增效。其中可能涉及到傳統行業的價值鏈條問題,傳統行業價值鏈條本身是非常長的,有很多環節,當然我們作爲產業互聯網的玩家來說,我個人認爲不是重塑整個價值鏈條,而是把整個價值鏈條切成很多小塊,這個辦法更多是從終端用戶的價值進行的思考。

因此,我們需要通過主動創新的模式重組產業的供給需求和鏈接,並不需要有產業內傳統企業所在的一些價值網絡依賴,或者組織性質的牽絆。

從這個角度來說,我個人認爲產業互聯網玩家也是在顛覆,或者重塑整個產業,所以在這個過程中,如何更高效地交互價值,這是非常重要的。

沈淦 有贊科技 技術 VP

我想給大家分享兩個場景,一個是和我相關,另一個是和我朋友相關的。

先說我朋友的場景——目前他正在做女裝行業創業,做一些供應鏈上的工作。他們所做的方式也很有意思,應該屬於標準的產業互聯網。實際上,在一個垂直行業的產業鏈上的關鍵環節,如果它是一個既有集中也有發散的形態,我認爲最容易形成一個行業的壁壘。它會用在線化、數字化的方式把發散的節點集中起來,並給一些發散的節點賦能。

實際上,他們正在做的就是一個服裝的 ERP,這次疫情對於他們來說也是一次往上下游滲透的好機會。

另外,他們在做的過程中有一點非常打動我,就是在傳統行業用互聯網的方式做事情。實際上,他們在物流這部分做了大量物聯網相關的工作,而且我去他們現場參觀過,那個場景讓我這個做互聯網的人都覺得歎爲觀止。

因爲他們本身具備一定的互聯網基因,所以他們常常腦洞大開,什麼都敢做。物流分撥中心用一個數字化的方案提高效率,這一點讓我挺讚歎的。

因爲有贊是電商,可能算不上產業互聯網,但是有贊也在往不同的行業深入,這也可以說傳統電商面臨的一個挑戰,傳統電商的重心在營銷、交易、履約這一部分,目前這些已經比較成熟,所以必須往縱深裏發展。我感覺,現在每個行業的水都很深,並不是這麼容易就切入進去的。因此,我們現在也在聚焦,先深入一些我們相對來說比較有信心的行業。

縱深的方式有很多,包括連鎖、線下門店等等,一般是先把線下門店佔住後,再逐步深入供應鏈。目前有贊聚焦在連鎖和線下門店,供應鏈相對參與的還比較淺。

姚振 騰訊 智慧出行事業部 架構總監

我主要想給大家分享一些汽車行業的變化。最近一段時間,汽車行業發生了一些變化,其實也不一定是疫情的影響,而是疫情加速了整個汽車行業的變革。

首先,車聯網的部分。車聯網的發展主要經歷了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在 20 世紀 90 年代時,像美國 On Star 和豐田 G-book 的出現讓汽車開始聯網。這個階段更注重安全,我們可以在出現一些緊急情況時,可以做緊急呼救,比如通過語音的方式接通呼叫中心,保證我們的駕車安全。

第二階段,從 2010 年起,我們開始注重車聯網功能,包括遠程開關門、故障診斷、駕駛導航、語音控制、音樂播放等等,更多注重功能的交互。

第三階段,從去年開始,車聯網開始從功能化轉向運營化。無論從車企的角度,還是從互聯網的角度,慢慢地開始往用戶運營層面發展。

經歷過很多車企反覆試錯的探索後,車聯網的基礎功能目前對用戶都是免費的,這點也是延續了互聯網的功能免費,增值服務收費的方式。

第二,關於汽車營銷的部分,首先後市場體現在用車階段的車主需求如停車、洗車、加油、智能保險的服務可以通過運營進行數據變現。

除了後市場,疫情更加速了整車銷售的一些模式轉變,比如 VR 看車。現在很多主機廠都開始做相關的功能,讓大家不用出門就可以買車,或者實現一些汽車產業鏈服務。

另外,汽車行業和房地產行業比較像,都屬於大宗商品,決策鏈條長,復購率低。因此,流量池基本是無效的,基本上不會出現衝動消費的情況。但是針對流量池裏中間的裂變環節業界也都在逐步摸索,在嘗試做一些應用。

比如同樣爲大宗商品的房產行業,恆大做了恆房通,汽車行業也在逐漸探索數字化轉型,從傳統意義上來說,收入上漲後,大家會從沒有車轉向有車,從有一輛車轉向有兩輛車,但是現在這個過程已經轉變爲了置換,過去十年基本已經增長到頭,像傳統的投放廣告流量賣車的方式已經不復存在了。

這個階段消費者更懂車,要求更高,除了對汽車產品的本身要求,影響消費者的因素更多元,已經從信息檢索獲取轉變爲了情感認同和信任連接的需求。

目前看來,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大部分汽車製造廠商還是比較富裕的,所以他們會壓縮一部分的廣告費用,用於建立平臺。

因此當前騰訊戰略重點也是助力車企建立數字化營銷平臺,因爲流量的生意越來越難做,車企更希望能把握用戶,運營用戶。

馬京超 小亞科技 CTO

我希望給大家分享一些自己的觀察,以及我們正在做的一些事情。

第一,剛纔懷叔(沈淦)提到向縱深擴展容易遇到困難,在我看來,想要縱深發展,最重要的是需要你對自身所在的產業有深層的理解,這樣才有利於解決產業鏈上下游的痛點和價值訴求,找到最適合的切入點。

第二,如果你想要實現所謂的產業互聯,那麼則需要你擁有很強的資源整合能力

正和剛纔李磊在分享中提到,芯片行業只有頭部的公司一樣,你需要自身足夠強,才能在行業協會的領頭企業發展起來。

第三,當你擁有一定的資源整合能力時,你纔會具備平臺賦能的能力。因爲產業互聯網需要解決所有參與者在生產、交易、流通、融資等環節的效率問題,讓他們更高效。

以我們舉例,目前我們平臺的核心就是讓參與主體在平臺上獲取更多比自己單打獨鬥時更強的能力。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也獲得了一些系統級的數據。當然,我們現在對這些數據也產生了一些疑惑——如何更好地利用這些數據,將數據反哺到平臺的參與者;或者說,如何通過智能分析的手段,讓這些數據實現價值最大化。

第四,也是剛纔各位提到的技術實現能力。因爲在產業互聯網裏,很多參與者原本都是來自於實體,他們本身沒有技術,所以當前做技術的人仍然很難和做實體的人進行融合。

第五,產業互聯網需要運營能力。因爲運營能力是決定一個平臺是否保持競爭力的核心,無論你怎麼說,最終都需要回歸到商業的本質——實現低成本、高效率地生產。同時,你還需要保證產品的正常交付,提升客戶的服務體驗。

剛纔有人提到,如果 SaaS 的商業模式如何實現盈利。確實,想要實現 SaaS 是一件比較難的事情,它擁有一個很大的壁壘,但是我認爲只要你有一個很精細化的流程設計和運營管理能力,那麼想要實現 SaaS 盈利,就會比較簡單一些。

張呈剛 某雲計算公司資深架構師

我本人不從事產業互聯網行業,不過平時接觸了不少相關的客戶,常常和他們有一些交流,所以今天也談談自己對產業互聯網的一些看法。

近幾年,很多傳統行業都在做數字化轉型,尤其這次疫情,大家都開玩笑:“促進企業數字化轉型的不是 CIO,也不是 CTO,而是新冠肺炎。”它促使很多傳統行業都擁抱互聯網、把產品 / 服務遷移到了線上,產業的轉型得到加速。回望歷史,2003 年的非典也促進了消費互聯網的快速發展。

通過此次疫情,我們看到了很多行業其實不具備線上化、數字化的條件,疫情剛開始的時候,線上視頻會議的需求激增,導致釘釘宕機了,他們剛開始的時候還不能承擔這麼一大波流量。

我接觸的客戶裏有比較多的金融機構,他們平常主要給客戶提供純金融服務(比如儲蓄、信用卡、信貸、支付等),而現在他們也開始搞起了產業互聯網。很多金融機構除了給 B 端企業提供傳統的資金支持和貸款以外,也開始給醫院提供智能掛號系統、給景區提供閘機服務等增值服務。

現在有些銀行過來找我們談關於 IoT 等前沿技術項目的合作,我們一開始也挺好奇的,他們背後的邏輯是什麼?爲什麼銀行要去做這些事情?經過跟他們的深入交流,瞭解到銀行業已經逐步進入了存量競爭的階段:隨着近年來利率市場化和互聯網金融的衝擊,傳統銀行的資產負債端成本變得越來越高,想要獲取便宜的存款變得越來越難(一方面原因是支付寶、微衆銀行等互聯網玩家通過更好的用戶體驗和更好的收益把他們的客戶給搶走了),銀行主要收入是靠賺息差的,存款量減少直接就影響到銀行的收入和利潤,所以爲了更好的參與競爭,在存量市場裏站住腳,銀行不得不利用科技手段做出差異化

對於 B 端企業來說,銀行如果只是提供貸款等資金服務,隨着競爭日趨激烈,服務內容越來越同質化。所以銀行除了給 B 端企業提供資金以外,還開始做一些數字化轉型的戰略、幫客戶做一些信息系統等(比如,幫企業做一些金融監管倉,給傳統中小型 B 端企業基於區塊鏈提供供應鏈金融服務等)。

現在很多行業都在做數字化轉型,我們這些互聯網人在跨行時要謙遜一些,否則很容易在傳統行業裏受到打擊。如果對產業不夠了解,產業部分是 0 的話,那麼無論大數據、微服務、敏捷開發等 IT 技術再厲害,最後加總起來結果都是 0,都是沒有意義的。這一點是咱們這些技術人在參與產業互聯網的時候要注意的。

陶真 浙江天達智能 創始人

在疫情期間,我發現醫療行業是非常有趣的。因爲過去醫院特別擔心數據安全,所以他們不太願意讓自己的數據和服務上線。但是這次的新冠肺炎讓認識到了互聯網的便利性和必要性,向產業互聯網的進程邁出了一大步。

在疫情期間,任何人進醫院以前都要做一次篩查——提前瞭解病患情況,這導致醫院需要開放網上預約、掛號等功能,而且還需要檢查你的綠碼。同時,每個地方綠碼都不太一樣,但是你都需要和其他數據進行串聯。

另外,這次疫情讓醫院的領導都意識到自己處於一個高危的職業,所以他們需要考慮如何讓同事出現在醫院的人減少。這意味着,你需要讓病患明白自己去的目的,以及如果沒有什麼問題,趕緊離開。過去,醫生和護士常常認爲,病人多等一會兒沒什麼大不了的;但是他們現在意識到,自己不光要提高服務能力、服務滿意度,更要保證病人的安危,避免感染。

當面臨這樣的情況時,醫生和護士開始非常願意推動醫療行業向產業互聯網發展的進程,開始擁抱線上和線下結合診療的方式。

因此,我認爲此次疫情讓醫療行業對產業互聯網行業有了一個全新的認知。

從供應鏈到大數據,再到供應鏈金融,如何實現產業互聯網上下游打通?

李磊 摩爾精英 聯合創始人 & CTO

因爲我對供應鏈的理解不夠深,所以我只是結合我們公司目前所遇到的問題給大家進行分享。

在芯片行業,我們所遇到的問題是,供需雙方地位極其不平等。比如像臺積電、中興國際等大型公司,他們在業內的話語權是非常大的,所以有時候你需要求着供應商給你產能,你才能把芯片做最後的生產;但是產能又是非常緊張的,尤其是這幾年,在生產端不是你有錢就能生產的,而是你還需要和他們的銷售搞好關係,打通渠道。

因此,我分享時也提到,做產業互聯網除了有人才以外,還需要有人脈,否則你很難深入產業。

但是我相信未來這個問題會被解決,因爲產業互聯網會幫助大家解決信息不對稱的問題。以這些行業爲例,如果未來能有很多行家深入行業,那麼可能未來 5 年以後,生產端的問題就不是一個瓶頸了,因爲最近都開始建立新廠,讓供應鏈平臺發揮自身真正的價值。

當前,我們面臨最大的問題還是供需雙方地位不平等的問題。因爲供應商是非常強勢的、有話語權的,所以如果想要用理想化的供應鏈模式進入芯片行業的話,基本上是失敗的。我們現在的切入點是從供應鏈金融方面進入,因爲很多中小芯片設計公司的成本構成裏,有 55% 在後續的生產環節、有 25% 是在研發環節,其他更多是公司運營方面,所以我們希望能在生產環節給他們提供一些供應鏈金融的服務,幫助中小芯片設計公司擁有更大的話語權。當你有錢時,你的話語權也會逐漸提高;也能幫助他們能更輕鬆、簡單的創業。

技術人與傳統產業人交流時,該如何轉變思維?

沈淦

過去,技術同學在做互聯網時,多數是從 C 端、銷售、交易等方面入手,即便是到了供應鏈,也是偏流通較多,往製造側的滲透相對比較少。因此,我想給大家分享另外一個關於工業製造領域供應鏈的例子,他們就相對比較複雜一些。

在和工業製造領域供應鏈交流的過程中,我發現他們和我們熟悉的世界完全不一樣——一方面是,由於他們本身互聯網基因是偏弱的,所以他們也挺渴望能多多和我們交流,發生一些碰撞;另一方面是,他們現在的階段很難讓互聯網起到很大的作用,正如剛纔呈剛(張呈剛)提到的,“如果你的產業部分是 0 的話,那麼無論大數據、敏捷等方面再厲害,那麼你都是 0,都是沒有意義的。”

那一次交流本身是希望能和他們多切磋一下,但是後來發現他們根本用不上電商套路,或者消費品套路,因爲他們線下佈局的方式太複雜了。在全國有很多零部件生產工廠,他們需要在各個地方布點,自己處理倉儲、物流、配送等工作。這些工作如何低成本高效率高可靠性的使用手段進行在線化數字化,從而進一步大幅提升行業效率降低行業成本,對我們搞技術的同學來說,也都是新的挑戰和機會。

張呈剛

我個人日常工作中經常需要跟傳統行業的客戶交流,在跟這些客戶溝通時(尤其是在和對方的 CEO、CIO 或者業務部門),需要說一些他們能聽懂的“語言”,不能滿口 DevOps、微服務、機器學習 等 IT 術語,否則是聊不到一塊去的。

關於如何轉換思維模式,如何能進入且深入產業互聯網的圈子,我主要有 3 個做法:

第一,多關注一些行業分析師的研報。因爲他們都是在相應行業耕耘多年的專家了,雖然研報有時候看起來不是很深入,但是對於一個完全沒有接觸過某個行業的人來說,想要快速瞭解這個行業,瞭解他們的產業格局和上下游等脈絡,行業研報是一個很好的方法。

第二,諮詢公司白皮書。可能有些做技術的人不太愛看諮詢公司的白皮書,覺得比較“虛”,但是對於門外漢來說,他們的白皮書還是比較有用的。通過這些白皮書,我們能快速瞭解行業內的一些東西。在看的過程中,也能從技術人的角度思考,他們行業裏有什麼可以應用技術的機會。

第三,多和傳統行業裏的“老人”交流。剛開始時,很多互聯網人非常有自信的進入傳統行業,但是真的進去後才發現自己纔是陌生人、局外人。爲了更好的學習行業,我們要多和傳統行業裏的“老人”進行取經。另外一點,技術人有“初生牛犢不怕虎“的精神,因爲不懂,所以在進入了傳統行業以後反而能 think out of the box,提出一些新的想法,爲傳統行業的“老人”提供新的視角和思路,進而碰撞出火花。

在產業互聯網中,如何使用大數據?

馬京超

關於這個問題,我想結合一個案例進行分析。

首先,我們回顧產業互聯網的底層邏輯。我理解的產業互聯網是,將線下沒有連接的系統或者服務,通過建立一套系統的方式,將它們通過系統產生的結果實現反向控制線下要素的指令。而那些線下的要素可以按照你線上反哺的結果來協同工作,完成全部的服務過程。

整個過程可以參考當前打車的場景——打車是一個純線下的行爲,但是滴滴打車實現線上模擬行爲,先採用結果,將指令發給線下的需求方和提供方,也就是司機和乘客。

最近,我們也有一個案例——某縣城的產業是種植玫瑰,但是因爲銷路問題得不到解決,導致出現了滯銷的情況。在一次機緣巧合下,我們接觸到了他們,幫助他們解決相應的問題——商家資源和物流、倉儲問題。

在處理問題的過程中,我們向政府提供了整個鏈條,從生產到銷售的數據,讓政府明白當前市場的情況;同時,政府調動資源的力量會比企業大不少,但是政府做起來效率會比較低。因此,我們會幫他們在基礎上做一些平臺設計的需求運營,包括客戶關係、線下業務、拍拍等等,豐富他們的資源能力。

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提供數據和數據分析的服務,藉助政府的力量解決資源整合的問題,所以我認爲在這次的案例中,還是比較有收穫的。

當前很多傳統企業開始走向產業互聯網,請問大家認爲產業互聯網未來幾年的發展路徑是什麼樣的?

張呈剛

我常常和不同行業的新興公司打交道,在個過程中我發現,無論是他們的 CTO,還是 CEO,很多都是從互聯網公司出來的。不知他們是因爲厭倦了互聯網公司的 996、007,還是想去更廣闊的傳統行業裏掘金,確實我看到了很多互聯網公司的總監、高級架構師、CTO 都轉換了賽道,去到傳統行業裏做降維打擊。他們用互聯網的新技術、新理念,實現差異化競爭。

常見的創業團隊組成,一般 CEO 是熟悉行業的(在行業裏做了很多年的甲方或者是在乙方企業裏服務對應行業客戶的人),因爲他們本身不熟悉技術,長期做偏銷售或市場面的工作,所以他們通常會拉上一個技術出身的人擔任 CTO,再找一個懂營銷的做 COO。

姚振

現在有很多領領域大家也都還在探索,因爲我們市場變化實在太快了。**總體來說我認爲未來 2-3 年可能是一個新能源 + 自動駕駛的爆發,也是一個非常突破式的爆發。**尤其是當 5G 來臨以後,可能邊緣計算也會變得更加成熟。實際上,汽車本身就是一個非常大的邊緣計算節點,在汽車上可以玩出很多花樣。說實話,目前我也不知道未來到底能發展成什麼樣,還要一起做一些探索。

其中,從整個大行業來說,新能源肯定是一個趨勢,無論是國家政策支持也好,還是從環境保護的層面上來說。雖然發電也會損壞環境,但是整體來說是一個大方向,畢竟電力是可再生資源。另外就是剛剛提到的 5G,這也對應國家的新基建戰略。

同時,當前主機廠也開始逐漸轉型。比如奔馳、寶馬、奧迪等等。他們擔心自己會像諾基亞、摩托羅拉一樣,因爲不重視新能源、新技術而慢慢沒落。

當前,這些汽車廠在新能源做了大量的探索,但是在汽車百年工業裏,內燃機的技術非常難,包括變速箱,其實中國早在十年以後,才慢慢開始自己做變速箱,之前中國只有手動變速箱,沒有自動變速箱,發動機也是。中國這兩年開始通過收購一些國外的生產平臺和發動機企業,開始建立自己的核心技術,到總體來說中國品牌的技術和品牌認知的積累需要時間,需要一些新的數字化模式來突破。

但是新能源不一樣,新能源就是三電,三電系統是相對簡單成熟的,尤其是特斯拉把一些專利開源出來以後。因此,我認爲引領新能源行業發展的國家很可能就是中國。同時,因爲這些巨頭企業可能因爲組織心智,因爲對現有業務的保護,制約了新模式的發展,需要有決心有魄力來發力突破。


TGO鯤鵬會,是極客邦科技旗下高端技術人聚集和交流的組織,旨在組建全球最具影響力的科技領導者社交網絡,線上線下相結合,爲會員提供專享服務。目前,TGO鯤鵬會已在北京、上海、杭州、廣州、深圳、成都、硅谷、臺灣、南京、廈門、武漢、蘇州十二個城市設立分會。現在全球擁有在冊會員 800+ 名,60% 爲 CTO、技術 VP、技術合夥人。

會員覆蓋了 BATJ 等互聯網巨頭公司技術領導者,同時,阿里巴巴王堅博士、同程藝龍技術委員會主任張海龍、蘇寧易購 IT 總部執行副總裁喬新亮已經受邀,成爲 TGO 鯤鵬會榮譽導師。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