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筆記 | 結構化思維 | 歸納

01 歸納

  • 歸納是從個別到一般,演繹則是從一般到個別。
  • 歸納:從已知信息推斷出一個結論。
  • 對於複合型信息,要先提煉核心思想,再歸納出結論。
  • 各種前因後果不連貫的事件零散無序地出現,我們能不能把它們放在一起,對它們進行歸納總結。
  • 歸納可以分爲“完全歸納”和“不完全歸納”。
  • “完全歸納” 是對已知信息進行精準的歸納,或者是對某類事物的所有個體進行考察,然後得出準確的結論。“不完全歸納” 則是用部分個體的信息來歸納整體事物的特性,比如抽樣調查就是典型的“不完全歸納”。
  • “完全歸納”具有嚴謹性,而“不完全歸納” 則存在一定的猜測,不能以偏概全,所以我們不能用“不完全歸納”來取代或者混淆“完全歸納”,這樣會造成“黑天鵝效應”。我們不要通過少量的事實,就對一個人下判斷,這對團隊管理危害很大。
  • 一種思維的養成短時間內至少需要重複7次。
(一)在信息量不足的時候,不能輕易下結論

信息量不足有兩種情況:

  • 第一種是信息量少或者獲得信息的渠道單一。 這是比較好分辨的情況,也容易規避,我們可以主動從不同的渠道獲取更多的信息就能解決這個問題。
  • 第二種是我們獲取了大量的單一信息。 這往往是最容易干擾我們的情況,它隱藏在我們的生活中,如果稍不注意就會被誤導。什麼是獲取了大量單一信息呢?先聽我講一個真實的故事。
  • 我們不應該單一地看信息量的多或少,而要看是否存在多種不同角度和立場的信息,以確保其中沒有信息傳播中心的干擾。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二)儘量尋找一手信息,對二手信息心存疑慮

麥肯錫諮詢公司對自己的諮詢顧問就有這樣的要求:對企業進行諮詢時,謹慎面對二手信息,儘量去尋找一手信息。 一手信息就是原始信息,包括事件的本貌、當事人的描述等。二手信息就是由第三方轉達的信息,裏面往往會因爲第三者的理解能力、利益角度、情緒情感等改變事件的本貌。

第一,大部分人往往分不清事實和感覺。
第二,不是人人都具備嚴謹的邏輯思考能力。

  • 不是人人都具備嚴謹的邏輯思考能力,我們會被外界迷惑或者誤導,從而忽視原本的真相。所以我們要儘可能地尋找一手信息和完整的事實,對二手信息要抽絲剝繭,心懷質疑。
(三)結論只能代表當下,不能代表未來,因爲世界一直是變化的。
  • 歸納切忌黑天鵝效應,多方位證實才是理智的行爲。歸納是一種通過觀察、分析、對比等方式,找到事物之間因果關係的方法。

整個人類的知識體系都是用歸納法建立起來的,雖然它不能得出一個牢不可破的結論,但是卻能幫我們在一定的範圍內得出結論(所以每一個結論、方法都有自己的適用邊界),或者是可能正確的猜想。

  • 正因爲有了這樣的猜想,人們纔會使用演繹法來求證( 對得出的結論進一步用事實驗證,從多個角度證實或證僞。),最終獲得一個又一個的科學結論,人類智慧得以前進。

參考資料
  • 《結構化思維》黎甜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