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平衡不等於心理健康

        人們通常認爲心理平衡就代表着心理的健康,其實這種認識是個誤區。心理健康並不是一種平衡與適應的狀態,它是心理兩極中的中間位置。


  通常人們把適應理解爲對周圍環境的順從,把平衡理解爲內心無衝突。其實這二者都不是心理健康的表現——如果說“平衡”就是健康,那麼一個滿足現狀,沒有追求,不思進取的人,內部就很平衡,因爲他不會有挫折感,也沒有衝突,但這不能算是心理健康。


  如果說“適應”就是健康,那麼現在社會上有的人見人說人話,逢鬼說鬼話,左右逢源,上下討好,這種人也不能算是心理健康。其實,這兩種人只能叫做沒有靈魂的軀殼,或者叫做有教養的市儈。


  心理健康需要內外兼顧,所謂兼顧內外:是指對外,要人際關係良好,行爲符合社會規範;對內,生活與精神的基本需要能獲得滿足,心理機能正常。只有行爲符合外界的規範,又能滿足自己的心理需要,纔是一個正常的心理健康人。


  心理健康其實是一種人生態度。心理健康的人,以積極的眼光看待世界,看待周圍的事物。怎樣才能算心理健康呢?不妨來看看自己的心理健康狀況是否符合心理健康的八項標準:


  1.要有生活的安全感,因爲安全感是人最基本的需要。


  2.對自己的能力做出恰如其分的判斷,不做超越自己能力的工作。


  3.生活目標切合實際,避免產生不必要的挫折感。


  4.與外界環境保持接觸,豐富自己的生活。


  5.保持個性的完整與和諧,保持良好的人際關係。


  6.具有一定的學習能力,以便更新知識結構,少走彎路,以取得更多的成功。


  7.能適度地表達和控制自己的情緒。不愉快的情緒必須釋放,以求得心理上的平衡。但不能發泄過分,否則,既影響自己的生活,又加劇了人際矛盾,於身心健康無益。


  8.有限度地發揮自己的才能與興趣愛好,但不能妨礙他人利益,不能損害團體利益。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