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複製領導力(持續補充)

愛因斯坦說:什麼是荒謬?持續不斷地用同樣的方法做同一件事情,但是期望獲得不同的結果,這就是荒謬。

拒絕荒謬,真正進步,就要求我們從現在開始改變。學習領導力方法、掌握領導力精髓,就是改變的開始,它將造福我們每一個人。

這個世界有兩套行爲邏輯,一種是感覺,一種是邏輯。領導力中的80%是技術,另外20%是感覺。如果你是初學者,不是把精力放在20%的感覺上,而是技術上。

一、領導力是可以學會的

每個人都可以具備領導力。能力複製的關鍵在於工具。掌握了工具,人人可以具備領導力,領導的實際效果也會事半功倍。

我們常說的員工執行力其實是個僞命題,員工的執行力等於領導的領導力。只有領導提升了領導力,纔可能帶來員工在執行層面的高效表現。

比如,日本的工作方法。

第1遍,交代清楚事項;

第2遍,要求員工複述;

第3遍,和員工探討此事項的目的;

第4遍,做應急預案;

第5遍,要求員工提出個人見解。

經過這樣的複雜流程,可以確保員工充分理解做事的目的和方法,減少後續失誤的可能,避免徒勞無功,防止“重做”的風險。而重做是企業最大的非必要成本。

和日本人的這種做法恰恰相反,許多中國管理者的口頭禪是“不要讓我說第二遍”,這樣就會造成員工理解上的偏差,做出來的成果可能與你的期待南轅北轍。這就是領導力高低的區別。

二、領導和管理的核心區別:驅動力(可參考 劉瀾《領導力30講》)

管理的驅動力,是害怕。

領導的核心驅動力是尊敬和信任。員工對老闆有着充分的尊敬和信任,相信跟着你能成大事,纔會真正投入到工作之中,盡心盡力。

三、如何打造團隊中的尊敬和信任——提升領導力?

(一)明確彼此的角色定義


每個管理者身上都有三個角色:領導者、管理者、執行者。要分別發揮好這三個角色,才能帶來領導力的提升。

三種角色的比重、三種職能發揮水平的高低,決定了管理者的三個層次。

1.領導者的角色

領導者是通過營造氛圍來提升績效的人。

管理團隊時,團隊的氛圍非常重要。氛圍好了,團隊的凝聚力強,工作效果就好。反之,如果團隊氛圍不佳,工作產出也不會好。

電視劇《亮劍》中的李雲龍就是一個善於營造氛圍的領導者。他着力打造“亮劍精神”,同時領頭維護這個精神,使得自己的部隊上下齊心。

和李雲龍相比,劇中的政委趙剛主要承擔的就不是營造氛圍的職能,他負責日常事務的管理,保證不出界,但無法營造氛圍、提升戰鬥力。

2.管理者的角色

管理者是通過別人來完成工作的人,只有明確了這個定義,才能避免“事必親躬”的錯誤做法。

凡事都要親力親爲的領導者,不是優秀的領導者。凡事親力親爲,員工的創造力和活力會被壓制,領導者的精力也不足以承擔,最後的結果是毀滅性的。

3.執行者的角色

執行的核心定義是給出結果。

在日常的工作中,有太多的執行者只是“執行”命令、完成既定的動作,卻沒有給出相應的結果、沒有產出。這樣的執行是無效的,而且會傷害團隊。

優秀的執行者需要認真執行,給出結果,同時及時對工作內容本身進行反饋,形成自己的認識和見解。

(二)遊戲提供了參考——運營框架

在《遊戲改變世界》一書中,遊戲被總結出四大特徵。這四個特徵也可以運用在領導力上。

特徵一:共同目標

要給團隊設置一個宏大的目標,使得大家集體向目標前進,形成凝聚力;

特徵二:及時反饋

要對員工的行爲作出靈活、準確的有效反饋,讓員工有參與感,進而產生價值感;

特徵三:清晰明確的規則

要爲工作設置明確的規則,讓所有人有規可循、有章可售,打造公平環境;

特徵四:自願參與

要尊重員工的意願,培養員工參與工作的自覺意識,推動工作進程。

有了這四個特徵,工作對於員工而言就不再是壓力,而是能夠樂在其中、創造價值的事業。

(三)熟悉領導力技能——一起幹大事(可參考《人本教練》《高績效教練》《刻意練習》相關)

1.領導力溝通的方向與發展框架

2.挖掘願景、共識價值、制定目標、跟蹤與教授

3.建立關係、明確問題、澄清現狀、聆聽、區分、發問、反饋

4.其他工作方法,比如時間管理等


1.喬哈里視窗——領導力溝通的方向與發展框架


溝通視窗中的四個象限代表了我們遇到的四種不同情況,需要分別處理,各有其特色。

(1)公開象限

顧名思義,公開象限是自己知道、別人也知道的內容。

在所有人中,公開象限最大的是名人、明星等公衆人物。他們頻繁露面參加公開活動,發表演講、出席儀式,也都是擴大自己公開象限的過程。

公開象限越大,名氣越大。

(2)隱私象限

隱私象限是自己知道、他人不知道的部分。人人都有隱私。

隱私象限內部也有層次,共分爲三層。其中最深處的是“Deep Dark Secrets”(DDS),即“又深又黑的祕密”,這是不可告人的部分。

在DDS之上,是程度較輕的祕密,比如你不好意思開口、但知道的事情,例如對同事的不滿,這部分我們的選擇往往是心照不宣。

再向上,還有一種祕密是我們忘了說的祕密。

忘了說的祕密就是“知識的詛咒”。在與人交流的過程中,我們經常會陷入這種困局。我們自己會覺得自己說的話、做的事沒問題,但是會讓他人迷惑不解。

在營銷中,知識的詛咒也很嚴重。廣告人霍普金斯爲舒立茲啤酒撰寫的廣告就是針對這一點。舒立茲啤酒採用了純氧吹制工藝,霍普金斯把這作爲賣點,但是舒立茲的老闆對此習以爲常,沒有敏銳地發現。

(3)盲點象限

盲點象限是我們自我認識中的黑暗地帶,指的是他人知道、但我們自己不知道的部分。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消除盲點象限,需要藉助他人的幫助,由他人說出我們自己沒有注意或者無法發現的盲點。

(4)潛能象限

潛能象限是我們自己不知道、他人也不知道的部分,代表着我們的潛力。

潛能象限是這四個象限中最大的一部分,每個人的潛能都值得去努力挖掘。

(5)象限間的互相轉化

溝通視窗中的四個象限可以互相轉化。

把隱私象限轉化爲公開象限,我們採用的方法是“自我揭示”。

具體的操作方法是主動向他人袒露自己的故事、自己的想法,讓別人多瞭解自己。

把盲點象限轉化爲公開象限,採用的方法是“懇求反饋”,請求他人指出自己的盲點。

無論如何,象限轉化的目的都是儘量擴大我們的公開象限,更好地發揮自己的影響力。


2.挖掘願景、共識價值、制定目標、跟蹤與教授(可參考《人本教練》《高績效教練》《OKR工作法》《掌控習慣》相關)

SMART 與 OKR

願景大於價值,價值大於目標,目標大於行動,行動會有體驗,體驗大於信念


3.建立關係、明確問題、澄清現狀、聆聽、區分、提問、反饋

(1)傾聽他人是交流的開始,要保持專注、深呼吸,給對方安全感,讓對方說出心中的想法。

(2)提問時,要多提開放性問題,而不是封閉性問題。封閉性問題包括“是不是?”“對不對?”“好不好?”限制了對方的回答,往往會引起對方情緒上的牴觸。

與之相反,開放性問題即不留預設的問題,沒有引導的傾向性,如“你覺得怎麼樣?”“你有什麼想法?”這種問題可以激發對方的談話欲,讓對方更多地說出自己的想法,覺得自己受到尊重。

傾聽的最高境界是要學會反映情感、學會反饋。反饋是塑造員工行爲的最重要的工具。

(3)反饋可以分爲正面反饋和負面反饋

員工做對了事,我們給他反饋,這是正面反饋;員工出現了失誤,我們給予批評和指正,這是負面反饋。

無論是正面反饋還是負面反饋,都還存在着層級的區分。

大體說來,反饋可以分爲三級:零級反饋、一級反饋和二級反饋。

零級反饋指的是沒有能夠及時反饋,給出的反饋爲零。領導者看到員工的表現,把自己的評價和想法放在心裏,沒有及時告知員工,這是零級反饋。零級反饋往往會打擊員工的積極性。

一級反饋比零級反饋略好,給出了反饋。領導者在看到員工的表現後,給出評價,如“小張,幹得不錯!”“這個想法好!”但是一級反饋還是不夠的。

領導者真正需要掌握的是二級反饋。二級反饋是在一級反饋的基礎上再進一步,不光要求領導者說出對員工的評價,而且要給出理由。

小張幹得不錯,到底是哪裏不錯?這個想法好,到底好在哪裏?這些都需要向員工說明清楚。這樣才能讓員工獲得最大的動力,讓他(她)知道自己工作的意義。

學會反饋,員工更有幹勁,團隊也會更加和諧。

(4)如何科學地進行負面反饋——BIC工具

在反饋中,不只有誇讚員工的正面反饋,還不可避免地要有負面反饋。在做負面反饋時,最重要的是要做到“對事不對人”,但是這很難真正做到。

因此,掌握工具非常關鍵。BIC工具就是爲解決這一問題的工具。B代表Behavior(行爲),I代表Impact(影響),C代表Consequence(後果)。

B:談及對方行爲的時候,要說事實而不是說觀點。比如員工經常遲到,找對方談話,不能說“你又遲到了吧”,而應該說“九點上班,你是九點十分纔到吧”,這樣就可以避免預設對方是不負責任的員工,構建談話的基礎,讓對方更容易聽進去。

I:這部分需要談及影響,這種影響是短期的、局部的,比如員工沒有按時完成任務,導致項目延期,整個團隊受到了損失,要一起加班。談及這一部分可以警醒員工之後注意。

C:後果指的是長期後果,比第二部分的影響更爲深遠。在這一部分裏需要注意的是,不能只談公司(團隊)的深遠影響,而要儘量和員工本人的長期發展掛鉤,讓對方清楚這些失誤、錯漏關係到他自身的核心利益。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引起對方的重視。

BIC工具需要反覆練習,從一點一滴開始,持續進步。BIC工具也不只適用於團隊管理,也可以用在家庭領域,用來教導孩子。使用好BIC工具,才能實現真正有效的反饋,真正提升領導力。


4.其他工作方法,比如時間管理等(參考 《50個源自硅谷的工作方法論》)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