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助教團陪我一起思考(2):求認同背後是什麼?

我們說要“活自己”很多時候在爲了別人的觀點、態度而行動。

我們希望得到重要他人的認可。

而一旦我們感到“不被認可”時,我們會感到失落、憤怒、逃避、抗擊等等感受和想法。

那麼認同背後到底是什麼?

如何走出“求認同”這個圈兒呢?

一、爲什麼讓你和我在一起,好難?

我們想和對方永遠在一起。

所以會說“天長地久、白頭偕老、基業長青、萬壽無疆”······這些詞。

可是,當一個人努力傳達出去的“在一起”的感受或行動,對方的迴應,沒有按照我所理解的方式迴應的時候,當他們選擇漠視、謊言、道歉、迴避等方式對待我的時候,猜疑和衝突就會發生,從而產生“你和我不在一起”的感覺,我們體驗到焦慮、憤怒、委屈、無力,恐懼,內在在撕裂,叫喊:

“你不要讓我猜,你給我一個回覆。我也心安。”

“我最不想聽‘對不起’,那個‘對不起’我最不想聽!”

“爲什麼你要承諾,爲什麼你又做不到,爲什麼你欺騙我?”

這個時候我們感到崩潰、失落,覺得“不被愛”了。

處於情緒中的人,哪怕知道情緒產生的原理,也壓抑不住內心的洶湧。

她會咆哮、嘶吼、痛哭、否認、辯解、自責、委屈······

等安靜了,平復了,舒緩了,身體不緊張了,也許會有另一個人聲音出來:

“那是真的嗎?”

“也許對方選擇欺騙是感到恐懼?”

“也許他有壓力”

“也許他因爲其他是事,好面子”

也許,他展現的方式和我理解的不一樣。

也許,那也許是真的嗎?

去問問,憑什麼是我?

不去問,難受。

問了,吵架

不問,堵得慌。

唉,太難選擇了,

天地之大,覺得自己停留在原點,卡住了。

怎麼辦?還有解嗎?

二、人要怎樣纔會改變?

人之所以能改變,源於兩點:認清現狀、明確自己的責任。

說着容易,做起來難。

爲什麼?因爲人很難面對現實。

人的大腦會給自己設置一個幻境,來保護自己。

也許你知道那是幻境,但這裏舒服,出去要面對自己的真實,所以很多人繼續選擇待在幻境中。

幻境外有什麼?

也許有“我不夠好”

也許有“我怕他人完全發現我的不夠好,他們會傷心,他們會離開我”

也許要面對自己的責任。

也許,是渴望被理解、被尊重、被鼓勵·······

也許還有機會、機遇等等。

這些都在“也許”裏,都在幻境外。

因爲都不確定,所以有風險。

而人,趨利避害。

三、走出去,試試

昨天,我找助教團的成員做了面對。因爲團隊卡住了,士氣渙散了,佛繫了!

我跟自己說,我要做些什麼了。

怎麼做?面對現狀。

在關係中,面對現狀不是去指責對方,你怎麼這麼無能,這麼刺頭,不聽我的,而是面對我自己內心中的恐懼:

我害怕他們發現我的無能,害怕自己帶不好這班,害怕出現衝突,害怕對他們是去控制。我想求得認同,我想獲得支持,我想成功。

我逃避和他們的溝通,因爲我怕他們看不起我。我怕我表達不出我的意思。我怕面對他們身上我的那個“不夠好”。

。。。。。。。

這是一切真的嗎?我問自己。

——我的體驗,當然是真的。

而這一切又真得是真的嗎?

——不一定。因爲心裏好像說,也不是這樣。

去問問他們?有點怕。

不去?團隊會散了。

去面對吧——我說:

我相信,我和我的自己在當下是如一的。

我相信,助教們有讓自己如一的能力。

我相信,我們之間的關係可以說真話。

所以,我去面對。

而當我說,我想和你聊聊時,你迫不及待地答應我,說你也想和我聊聊,也有話對我說。嗯。那刻,我想,我之前的猜想十之八九是幻想。

我選擇走出去,步子再大點,去看更遠的地方。

四、絢爛多彩的世界,沒有必要爲一枝花哭泣

今天團隊有了新的變化。互動的形式多樣、自己精神頭也很高。

我們逐漸理解到,有些同學沒有空聽,是來幫忙的;有些只想聽音頻;有些所有的都想參與——訴求或者成長方式五花八門,和我們以爲的不全一樣。

瞭解現狀後,我們對呈現結果的理解更輕鬆,對於自己更看重。

而正因爲我們的放鬆,學員互動、分享也更多了。

這裏面有大家平日裏的努力,也有我們共同的面對。

同時我也逐漸體會到,

生活的目的,不是去求得所有人的認同,而是留下屬於自己的意義,你想成爲一個怎樣的人;

生活是多元的。也許我給的,不是別人想要的。也許我給了一片瀑布,而對方只要一口水。

選擇相信,勇敢去踏出“求認同”的幻境的一小步,就有機會彌合兩者,創造新的環境。

以上!祝安!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