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只能在親人在世時盡責嗎?親人離世,我們真的就不能孝順了嗎? 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可謂孝矣。

 古人說: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 我們看到很多人在父母離世後感覺到很遺憾,沒有好好盡孝。

 那麼,孝就只能在親人在世時盡責嗎?親人離世,我們真的就不能孝順了嗎?

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可謂孝矣。

這裏的父,我認爲不僅僅是父親,而是指雙親。 雙親在世,什麼叫孝?

觀其志即爲孝。

這裏的志是指志向,誰的志向?其的志向,這裏的其很多人會認爲是父母,可是如果理解成父母的話,就說不通了。因爲如果是順從父母的志向的話,就屬於子承父業,可是我們發現,子承父業的事情很少很少,那麼其他沒有子承父業的人都是屬於不孝嗎?

不是的,這裏的觀其志中的其,是子女的意思,也就是說:父母在世時,應該幫助孩子樹立志向,這個志向並非我們所說的夢想,而是教育子女從小樹立學習父輩傳統美德的志向,所以,這個志,不簡簡單單的是事情,是夢想,更是精神品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這個意思。

 那麼父母去世後,我們如何做到孝呢?父沒觀其行

這裏的其依然是子女的意思,那麼這句話就是說,父母去世後,在沒有人管教的情況下,我們就要看子女是不是言行合一,和父母在世時一樣, 如果一樣,那麼這個人必定就是孝子,如果父母剛離世,自己就開始解放,就不是孝子了。

那麼我們可以明白:有些人在父母面前很孝順,但是父母不在身邊,卻做出很多傷天害理,很多父母不允許他做的事情,就算在父母面前再孝順,這個人也不是孝子。

三年無改於父之道

這個在古代是有講究的,古代有守孝三年之說。現在基本沒有了,但沒有了不代表就不用了,這句話並不是說,父母不在了,我們要在墳前住三年,如果你的心不是孝的,住上三十年,也毫無意義,如果我們心中有父母,七天足以。

總結一下這句話,其實就是一個傳承的問題:父輩在世,我們學習他們的優良傳統,父輩離世,我們要接過他們未竟的事業,擔起責任,嚴格按照父輩教育的那樣,走接下來的人生路,當自己生兒育女時,也要像父輩教育自己一樣,嚴格的要求自己的子女。

中華民族,就是在這種傳承中興盛起來的。

 這種傳承就叫做家風。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