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大學所學知識大部分用不上,那我們爲什麼上大學? 1.大學所學的知識大部分用不上,是真的嗎? 2.能力的ASK模型 3.大學的意義在於正確的認識自己 4.總結

1.大學所學的知識大部分用不上,是真的嗎?

大學所學到的知識將來大部分用不上,這個結論很多小夥伴可能已經聽說了,如果是已經處於高年級或者已經畢業工作了的小夥伴更有可能是身體力行的感悟到了這個殘酷的事實。

EQ閣主也以過來人的身份告訴大家:這個結論是真的。僅以閣主本科所在班級爲例,畢業20餘年以來,只有閣主因爲留校教書的原因,還可以說在從事與所學專業一致的工作,而其他60餘名同學雖然在各行各業都幹得出色,但是鮮有人是從事的和本科專業一致的工作。

而且閣主也偷偷告訴各位小夥伴:即使閣主從事的是本專業的工作,但是因爲知識更新換代速度太快,本科期間所學的大部分知識閣主也沒有機會用上,爲了跟上知識更新的步伐,現在都還在現學現用的過程中。

關於這方面也有相對權威的數據給出佐證:據人民網的報道,51%上過大學的人認爲大學學無所用,大學所學習的知識並沒有給自己帶來工作價值與財富價值。

閣主也相信大部分小夥伴都被這個問題困擾:既然很多過來人都說大學期間所學的知識將來大部分都用不上,那我爲什麼還要拿出自己大好青春的四年來讀大學?讀大學真的有用嗎?

回答這個問題時,我們首先來看看爲了適應工作需要,職場人士到底需要哪些能力?

2.能力的ASK模型


ASK模型告訴我們能力的構成包括三個部分:

知識:這是被發現或者被證實的規律,是確定的,比如“當價格上升時,產品的銷量會下降”。學習知識的方法主要是通過理解和記憶,然後知識被分門別類的儲存在大腦中,需要用的時候,比如考試的時候就被調用出來。

技能:技能是那些你認爲自己知道,但是沒有親自做過,就不會真正掌握的能力。比如,你可能已經看過關於演講的數十本書,自學了數個講授演講技能的網絡課程,看過上百個TED的演講視頻,但是你卻從來沒有上過演講臺,也就意味着你還是沒有學會如何演講。

態度:態度是自己的選擇,也即你是如何看待這個世界的?你如何認識自己存在的意義?你如何看待你和他人的關係?......基本都屬於價值觀的事情,是心的選擇

最容易學的是知識,但是要知道知識是有適用邊界的,很多知識也是有“保質期”的,因此不能形而上學,而且也要注意與時俱進,樹立終生學習的觀念。

技能的學習要求更高,必須在實踐中進行應用,致用類的知識才可以轉化爲能力。

態度是最難學的,因爲態度是心的選擇,是沒有人能教的,按照王陽明先生的心學,得通過“心上學、事上練”纔可以形成。

3.大學的意義在於正確的認識自己

大學作爲我們由學生身份到職業人的過渡階段,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一個階段,在這個階段我們由青澀的少年成長爲職場新人,在大學包容、開放、創新的成長環境中,我們完整的獲取個性、修養和人格,成爲最好的自己。

正如泰戈爾所說:教育的主要目的不在於解釋意義,而在於去敲那心的門。蘇格拉底也曾說:“教育不是灌輸,而是點燃火焰”。

大學給了我們一個更高的平臺,在這個平臺上我們去到一個更寬廣的地方,見識到更大的天地,認識到自己的不足,然後去探索那些自己的知識盲區、去彌補自己能力的不足。

上過大學後,我們對人生會有一個正確的定位,逐漸明白怎樣的生活最適合自己,也知道如何去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

大學這個平臺也會讓我們提升自己的學習能力和思辨能力,知道如何去適應一份新的工作,知道該如何學習新的知識,提升我們的可塑性。

正如曾任耶魯大學校長20年之久的理查德·萊文所說:“真正的教育不傳授任何知識和技能,卻能令人勝任任何學科和職業,這纔是真正的教育。

4.總結

能力的ASK模型解釋了知識、技能和態度的區別。

大學所學的知識雖然只有很少的部分有用,但是上大學更多的是爲了讓我們對自己、對社會形成一個正確的認識,提升自己的學習能力和思辨能力,讓自己成爲一個可塑性很強的人。

知識具有“保質期”,所以即使上過大學也要樹立終生學習的觀念。

掌握技能一定要通過大量實踐方可實現。

讀大學時我們要注重知識的廣博,要多參加實踐活動,要在“幹中學”中提高自己的學習能力和思辨能力。

(微信公衆號“EQ閣”、簡書“EQ閣主”和知乎“EQ閣主”着力解決面向大學生和初入職場人士的軟實力提升問題,聚焦於打造職場溝通力、思考力和學習力,歡迎持續關注)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