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時不想只做個安靜的美男子,該怎麼辦——羣面系列八 1.自由討論時安靜的美男子是怎麼產生的? 2.不想只做個安靜的美男子?那就看看迪斯尼策略 3.同時扮演三種角色,積極參與討論 4.總結

 羣面中有一個自由討論的階段,有經驗的小夥伴們都知道這個階段如果基本保持沉默,參與次數不多的話,那麼肯定就意味着出局了。可是如果只顧自己滔滔不絕,說話雖多卻沒有什麼貢獻,那也是費力不討好。那麼該如何拿捏好這個分寸呢?在本文中EQ閣主將教給各位小夥伴簡單易學的一招——迪士尼策略。

1.自由討論時安靜的美男子是怎麼產生的?

小夥伴們回憶一下參加過的羣面,爲什麼在自由討論時會保持沉默呢?可能的原因包括:(1)某個隊友太過強勢,搶到說話機會以後就一直在沒完沒了的的說,沒有插話的機會;(2)因爲開始沒有搶到發言的機會,後來發現自己想說的別人都已經說過了,即使搶到了發言機會也不知道該說什麼了;(3)判斷不準自己想說的是否合適?是否會對團隊有貢獻?畢竟言多必失。

在這樣一種情境下,在說與不說之間舉棋不定,精力也沒有辦法集中,於是乎跟不上討論的節奏了,後面就更不知道要說什麼了,那就一直做個安靜的美男子吧。

2.不想只做個安靜的美男子?那就看看迪斯尼策略

針對以上的原因分析,要打破成爲安靜美男子的魔咒,EQ閣主教給大家一招——應用迪士尼策略。

迪士尼策略是由學者羅伯特.迪爾茨通過研究迪士尼公司開發動畫片的流程總結出來的。

迪斯尼的動畫片諸如《貓和老鼠》、《功夫熊貓》等等個個堪稱精品,創意十足。但是我們知道,有創意的人通常思維比較發散和跳躍,難以將想法落地,而能腳踏實地做事情的人,往往又缺乏創意。

於是,在迪士尼公司開發產品時往往會有三個角色各司其職,如下圖所示:


夢想家的視角——考慮新生事物或者新的情況會是什麼樣子的,預設未來的畫面。

實幹家的視角——從如何做的視角考慮如何實現想象的畫面,制定具體的步驟。

批評家的視角——提出假設,思考假如出現問題會怎麼辦,幫助過濾風險、優化流程。

迪士尼公司在製作動畫片時,會有不同的人員分別扮演這三個角色,充分配合,這樣才使好的創意逐一落地,而且最大程度的優化了實施方案。

3.同時扮演三種角色,積極參與討論

那麼將迪士尼策略應用於討論過程的做法非常簡單,根據發言者的內容,扮演與之不同的角色,然後提出問題,引導小組討論的思路,這樣的發言雖然簡短,但是卻對於小組的貢獻較大,也展現了自己的傾聽能力、邏輯思考力與積極參與團隊合作的態度。

下面用一個曾經在《聚焦目標,化繁爲簡——羣面實戰系列一》一文中分析過的案例進行示範:

羣面題目:

假設私人飛機墜落在荒島上,只有6人存活。這時逃生工具只有一個只能容納一人的橡皮氣球吊籃,沒有水和食物。請問誰應該坐這個吊籃出去?這6個人分別是:

孕婦——懷胎八月;

發明家——正在研究新能源(可再生、無污染)汽車;

醫學家:多年研究艾滋病的治療方案,已取得突破性進展;

宇航員:即將遠征火星,尋找適合人類居住的新星球;

生態學家:負責熱帶雨林搶救工作組;

流浪漢:歷經人生艱辛,生存能力較強。

假如在討論過程中有一個隊友提出流浪漢應該坐氣球吊籃離開,他的發言中一直在強調流浪漢的生存能力如何強,因此不會浪費掉這個逃離機會,然後可以找到救援。

這個隊友的角色實際上是實幹家,那麼這個時候你可以站在批評家的角度去進行質疑:比如即使流浪漢逃離了,但是因爲這個人社會地位低下,可以用的社會資源也非常有限,你將如何保證他在可信度如此低下的情況下帶來救兵?誰會相信他?這樣的提問就是言必有中的範例。

再如可能有隊員認爲應該讓孕婦出去,因爲她懷着孩子孕育着希望,這個孩子可能是未來的發明家或者醫學家。

在隊員扮演着夢想家的情況下,你可以扮演實幹家提出觀點:孕婦雖然孕育着希望,但是在生存環境如此惡劣的吊籃中又如何能夠存活?有沒有辦法提高她的存活概率?而且這個孩子爲什麼就一定只可能是發明家或者醫學家呢?難道不能是流浪漢嗎?

4.總結

通過應用迪士尼策略,扮演與發言的小夥伴不同的角色去思考問題、表達觀點、提出建議,相信下次羣面時大家的自由發言個個都是槓槓的,不會再保持沉默了吧?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