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黃金圈法則增加自我介紹的含金量 1.什麼是 “黃金圈法則”? 2.爲什麼要用“黃金圈法則”? 3.自我介紹中如何用“黃金圈法則”?

又快到秋招了,小夥伴們準備好了嗎?是不是正在忙着寫簡歷?忙着看各種面試攻略?如何把自己最美麗的一面展示給考官?這當然是我們在迎接求職大考中最應該聚焦的一個問題,而自我介紹正是我們展現自己的亮點,贏得好的第一印象的關鍵環節。

大家回想一下平時都是如何做自我介紹的呢?

下面比較一下這兩種自我介紹:

第一種:我是A學校統計學專業的小王,我擅長使用各種數據分析軟件,很榮幸有機會來貴公司應聘數據分析師崗位......

第二種:數據是新能源,如何在數據中掘金驅使我對數據分析非常癡迷,所以我在大學期間攻讀了統計學專業,系統掌握了各種數據分析軟件,能勝任以下數據分析工作......

小夥伴們,你們覺得哪種自我介紹更能打動HR呢?

當然是第二種,而第二種正是 “黃金圈法則”的體現。

1.什麼是 “黃金圈法則”?

很多人在表達時傾向於由外到內,也就是像第一種說法那樣,專注於先說我能做什麼,可以提供什麼?然後解釋我將如何做?最後可能纔會想到說明爲什麼?

而應用“黃金圈法則”表達,過程則是相反的,也即採用由內到外的思路,如圖所示:

上面的第二種說法就充分體現了“黃金圈法則”,也即向HR介紹爲什麼自己會將統計作爲自己的專業?自己的價值觀和信念是什麼?(WHY)然後再說明在已有信念驅動下,自己做了什麼工作?(HOW)現在具備哪些能力?可以從事什麼工作?(WHAT)

2.爲什麼要用“黃金圈法則”?

首先符合人的生理規律。大腦的構造從外到內分別是新皮質和邊緣腦,新皮質負責理性思維,主要是負責分析和表達,對應“黃金圈法則”中的“做什麼”。邊緣腦負責人的情感、行爲和決策,對應“黃金圈法則”中的“怎麼做”和“爲什麼”。如果按照“黃金圈法則”的順序表達,則可以引發聽衆由內到外的思考,繞過新皮質直接和邊緣腦對話,激發對方的行爲。

第二,通過說明動機和目的,與對方建立共同價值觀,使人產生歸屬感,從而獲得信任。畢竟人們買的不是產品,而是信念,HR在選拔人才時,更傾向於選擇那些價值觀和信念與公司匹配的人才。臺灣知名品牌山葉鋼琴之所以走紅,就是源於這樣一句廣告詞:學琴的孩子不會變壞。這句廣告詞通過表達共同信念吸引家長,與家長們迅速建立起信任的紐帶,贏得了家長對公司產品的忠誠度。

3.自我介紹中如何用“黃金圈法則”?

用“黃金圈法則”進行自我介紹,大致的框架如下圖所示

開篇案例的第二種說法就是這個框架的例證,這個框架也可以應用於撰寫求職信中。

如果想給HR一個走心的自我介紹,想讓HR看到一封與衆不同的求職信,各位小夥伴們不妨試一試。

現在大家就來設計一個黃金圈模式的自我介紹吧,是不是感覺一下子自我介紹變得好高大上了呢?

(微信公衆號“EQ閣”和簡書“EQ閣主”着力解決面向大學生和初入職場人士的軟實力提升問題,聚焦於打造職場溝通力、思考力和學習力,歡迎持續關注)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