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泳帶你讀懂《大觀茶論》25:煮水的標準

原文:

        凡用湯以魚目、蟹眼連繹迸躍爲度,過老則以少新水投之,就火頃刻而後用。


江泳解讀:

        凡是用來點茶的沸水,以水面不斷翻滾出現魚目、蟹眼一樣的氣泡爲判斷標準,如煮得太久水老了就需要放一些新水進去,放火上再燒一會就能使用了。

        上一段趙佶說的是選擇水的標準,以清輕甘潔爲美,而這本段則說的是煮水的標準。什麼是魚目、蟹眼呢?這個要結合陸羽的《茶經》來看。

        陸羽在《茶經》五之煮裏提到“煮水三沸論”,他是這樣說的“其沸,如魚目,微有聲,爲一沸;緣邊如湧泉連珠,爲二沸;騰波鼓浪,爲三沸。已上,水老,不可食也。”燒水的時候,沸騰的水像魚眼一樣,微微有聲,是一沸。鍋邊冒出像湧泉一樣的連續水泡時,是二沸;沸水像翻騰的波浪時,是三沸。再煮下去,水就老了,不可以喝了。

          陸羽的‘三沸論’,一沸像魚眼,二沸像湧泉,三沸像波浪。是通過水的外形來辨別水的溫度,從而決定什麼時候做什麼事情。唐代煮水用的是口比較大的鍑,煮水的時候容易看到水的外形,而到了宋代是點茶,用湯瓶來煮水,湯瓶口小不容易看到水的形狀,於是又發展出了聲辯和氣辯,通過水燒開後的聲音和氣體的形狀來辨別水的情況了。

        明代張源的《茶錄》裏作了概括性的論述:

  “湯有三大辨、十五小辨。一曰形辨,二曰聲辨,三曰氣辨。形為內辨,聲為外辨,氣為捷辨。如蝦眼、蟹眼、魚眼、連珠,皆為萌湯;直至湧沸如騰波鼓浪,水氣全消,方為純熟。如初聲、轉聲、振聲、驟聲,皆為萌湯;直至無聲,方為純熟。如氣浮一縷、二縷、三、四縷,及縷亂不分,氤氳亂繞,皆為萌湯;直至氣直沖貫,方是純熟。”

        無論是形辯、聲辯或氣辯,主要的目的就是爲了防止水過老或過嫩。過嫩,則水沒有燒開,溫度不夠煮不好茶;過老則水味盡失,不利於茶味的散發。畢竟,水爲茶之母。水對茶的味道影響是比較重要的。

下一篇解讀:點茶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