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泳講透《茶疏》34 : 論喝茶的對象

原文:

論客

        賓朋雜沓,止堪交錯觥籌;乍會泛交,僅須常品酬酢。惟素心同調,彼此暢適,清言雄辯.脫略形骸,始可呼童篝火,酌水點湯。

        量客多少,爲役之煩簡。三人以下,止熱一爐,如五六人,便當兩鼎爐,用一童,湯方調適。若還兼作,恐有參差。客若衆多,姑且罷火,不妨中茶投果,出自內局。


江泳解讀:

        往來紛雜的賓客,只需盡興飲酒來款待;初次見面的泛泛之交,僅需用日常酒飯來應酬。只有本心相同、彼此舒適自在,或高雅言論或互相辯論,不受拘束的朋友,纔開始讓童子生火,煮水沏茶。

        根據客人的多少,來確定招待的規模大小。三人以下,只用點燃一個爐子,如果有五六人,便需要兩個茶爐了。用一個童子來專門照看,水才能煮得適當。若還兼作其他的事情,恐有差錯。客人如果很多,可暫時熄了爐火,不防茶事暫停,從內席上取些果品茶點來招待。

        論客,談論的是喝茶的對象。

        與人交往,講的是一個情投意合,品茶尤其如此。

        欣賞品玩一樣東西,最重要的是心境。而不同的同伴,會影響我們的心境。對於喝茶這樣高雅的活動,性趣相同的朋友,會保持在同一頻率上,大家可以更好的溝通,共同感受茶的美好。

        許次紓說的“素心同調,彼此暢適,清言雄辯.脫略形骸”,這樣的朋友,是可以一起喝茶的朋友,是難得的知己。

        茶事活動,素心同調的朋友很重要,人數的多寡也很講究。

        明代的張源著有一本茶書《茶錄》,裏面關於飲茶是這樣寫的:“飲茶以客少爲貴,客衆則喧,喧則雅趣乏矣。獨啜曰幽,二客曰勝,三四曰趣,五六曰泛,七八曰施。 ” 

        飲茶的時候,人少爲好,不致於太過喧譁。超過了五六人、七八人,喝茶的雅緻也就沒有了。

        張源用詞精簡,但是說得非常到位,很好的概括了明代茶人的趣味。

        這一點與唐宋的喝茶氛圍截然不同,宋代流行茶宴,以茶爲宴招待賓客,人多才熱鬧。宋徽宗趙佶有一副《文會圖》傳世,我們可以從中一窺宋代茶宴的面貌。


        明代茶人喝茶講究飲茶的空間,追求同伴的同頻。雅緻之趣,與唐宋大有不同。

        關於與友喝茶,許次紓則從泡茶的角度來論述,三人以下燃一個茶爐,五六人則需要兩個爐子。爐子合適,還需要搭配煮水的童子來完善茶事。如果人再多,就不適合喝茶了,即使喝茶,也不能靜下心來體會感受茶的滋味。這樣,還不如暫停茶事,取些果品來款待,也可以走出茶室,在外面活動活動。

         茶事,不只是一個活動,而是要通過茶事來安放自己的心,靜下來,慢下來,喝起來。


下一篇解讀:茶所



未經過本人同意,請勿複製粘貼傳播!歡迎原文轉發分享!

❤ zjy0009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