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R視頻拍攝手法學習筆記

【本人專業與項目涉及一點VR,這裏整理學習時的筆記與經驗,若有興趣相投的童鞋可以一起交流互相學習~~】

 

VR視頻\全景視頻(敘述手法與後期流程較傳統視頻更復雜):

 

1)實拍類(第一人稱沉浸、VR廣告試駕、VR影視);

2)動畫CG類

 

拍攝VR視頻設備(雙目、多目相機)

 

1)大衆操作級(僅含開關、拍攝、照相按鈕,二目四目居多):insta 360(官網下匹配接口)、insta360pro(官網下匹配接口)、insta360Nano(直接兼容接口);

2)專業操作級(六目居多,單鏡頭分辨率2K,機內合成畫面4-8K):Upano XONE(六目圓盤,手機app實時監控)、GOPRO(8K)、Sony A7(8K)、Nokia OZO(¥30萬~)

3)影視廣播級(設備體積大笨重、單鏡頭畫質極高、合成分辨率8K+、價格極高RED、JUMP、P 21;

4)概念級(市場沒有):NEXTVR、LYTRO、PR 6維度軟件(Adobe測試動態結構算法)

 

建議:Gopro Omni(輕便小巧、價格適中,購買配件能適用於各種拍攝方案)

拍攝方案(參照傳統視頻):定機位、旁拍、吸盤?、搖臂、水下配件等

Panocam 3D(專用於第一人稱)

 

VR前期拍攝同步方法:

 

1)設備同步<-(鏡頭同步(自動和手動)<-聲音法(敲擊聲波形峯值點判斷)、晃動法(根據振幅某一點進行切掉)、遮布法;

2)環境同步(逆光暗順光亮拍攝出現拼接點拼接線)<-拍攝時避免高光比環境、統一相機參數設置爲手動模式(自動模式易受周圍移動物體干擾而導致亮度變化);

3)佈景同步(拍攝過程中收音設備、燈光、道具、工作人員不能出現在拍攝範圍內)

 

全景相機的注意事項(使用參數與敘事方式):

 

1)建立概念(相當於人眼,可記錄周圍環境,,高低遠近產生較強沉浸感與體驗感)

2)鏡頭數量類似直線畫圓,越多內容信息越飽滿、畫面接縫越小,後期工作量大(畫面拼接、相同像素縫合)<-安全距離——人物與環境距離適當融和恰當,過近過遠保人或者保環境(Gopro、DETU:2m,拍攝時注意鏡頭會和處避免人物過近活動)

 

 

 

全景拍攝的敘事方式:

 

1)利用後期技術控制畫質,以達到引導觀衆視線的效果,同時敘事或固定切固定(場景切換可使單邊鏡頭偏移規避跳躍感)、左邊鏡頭引導右邊鏡頭(後期處理如尖頭、黑場);

2)長時間觀看會引起眩暈,建議5-10分鐘較爲合適

 

VR視頻的後期流程(拼接):

 

1)拼接軟件(Autopano Video Pro購買<-www.kolor.com)

2)視頻素材整理(根據鏡頭數目決定新建鏡頭文件夾數目,拍攝過程的段數決定新建場景文件夾數量)、每張卡拷貝素材(規範命名便於搜索)

3)AVP軟件操作流程(直接拖入視頻、儲存文件項目工程、同步例如通過聲音點擊應用【同步失敗改變時間線節點】、縫合【直接預設而點擊即可】、調色渲染【點擊“顏色”渲染項目、如需後期包裝格式輸出應爲MOV】

4)下載全景播放器(KOLOR EYES)

 

VR視頻後期處理問題解決(顏色、曝光的統一等)與質量提升(APG軟件使用):

 

1)軟件下載(Autopano Giga

2)素材拼接(視頻素材拖入AVP、同步應用、縫合、調整視頻水平點擊APPLY

3)解決細節錯位(點擊“實時預覽”的“編輯”,彈出APG<-處理曝光——點擊“顏色”,選擇“Auto”,點擊“勾”;處理重影——點擊“控制點編輯器”【上有許多小十字圖樣、新彈出窗口其顯示鏡頭位置、APG頁面清楚問題出現在哪兩個鏡頭之間、新彈出窗口點擊相應鏡頭選項如6-5、新窗口會顯示綠點其是相似像素點集合/縫合視頻的基礎、明確需處理對象左側選擇右側手動圈選內容刪除舊控制點添加新控制點、不管新出現的紅色點集點擊菜單欄“快速優化”】;處理畫面錯位【菜單欄點擊“遮色板”出現黑色的鏡頭邊界線、直接點擊需處理部位邊線移動、保存全部處理】

4)APG輸出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