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鄉與還鄉 三十年的故土與遠方

(一)

題記:

我只想看到你長得美,但不想知道你在受罪;我想要得到天上的水,但不是你的淚;我不願意相信人間有魔鬼,也不願意與任何人作對。

——— 崔健《假行僧》

時至今日,我也不能深刻理解這首如墓誌銘般的歌曲含義,但這卻沒有妨礙它在我成長曆程中留下的深刻印象。那是我第一次做火車回老家,在K213次天津開往西安的列車上,已近黃昏,火車穿行在山西連綿不絕的山區中。8歲的我跪坐在牀上,望着外面漸行漸暗的天空和山色,一個接一個的山洞讓我的耳朵有些不舒服,而此時的廣播裏傳來了這首歌曲,這個美好的畫面被定格在了記憶深處。

我出生在甘肅,成長在天津,2歲時被父母抱到了渤海之濱。在我的記憶裏,童年是幸福的,我並沒有被家人拋棄在農村,成爲一名留守兒童。而是隨爺爺奶奶和父母,全家一起遷居到天津,但我一開始就知道,我可能不屬於這裏,每每學校繳費時,我要比大多數人多交40元的借讀費;我說出來的話也缺少“天津土著”特有的“哏性”;我的父母經常以“回老家”爲名,消失在我的生活裏;半夜查暫住證的敲門聲我仍然印象深刻。這些生活的點滴,構成了我對一個叫“老家”的地方的嚮往,因爲我知道,我和這裏所有的不同都來自與“老家”。

我告訴小夥伴們,我的老家在甘肅,離這裏非常遠,他們很興奮的問我,那裏有什麼?有多遠?有好喫的嗎?可這些我都回答不出,我一直期待着父母能帶我回去一次,讓我親眼看看我出生的地方,看看我們家世世代代生活的地方,這個小小夢想直到我8歲時,小學2年級的暑假才終於實現。


我們坐火車到西安,轉大巴到平涼,當時火車和汽車都很慢,人也不多,我們都不着急,一路上走的很從容,我貪婪的望着窗外的風景,問着爺爺各種各樣的問題。 我見到了家鄉一望無際的黃土地,看見了成片的田地,第一次到這裏,我就有一種親切感。這可能是家鄉所獨有的特質吧。

後來,我就記不清多少次坐在列車上,還鄉,離鄉;再還鄉,又離鄉。由於各種原因,我無數次的走在這條線路上,在我的兩個家之間來回奔波,一眨眼,三十年的時光就被拋棄在了路上,留下的只有逐漸模糊的回憶,唯有8歲的第一次回鄉,烙在了記憶深處。它們虛無的留在我腦海裏,伴隨着時間的空洞漸行漸遠,可是一回頭,就能看到它。

(二)

題記:

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

— 《論語·里仁》

18歲那年,我正式離開了爺爺奶奶和父母,走進了大學,開啓了屬於自己的生活,開始尋找自己的出路,父母懷着對兒子奔前程的期望,隱藏着兒行千里母擔憂的感情,開心的送走了我。我展示給他們一個輕快的背景,隱藏着自己流淚的面龐。

那一年,爺爺68歲,奶奶63歲,爸爸和媽媽42歲。當時我並不覺得他們很老,我覺得還有大把的時光留給我們相處。但其實,從那一刻起,便再也不能像當初一樣陪伴、一樣相處了。他們逐漸老去的時光我沒有參與,我們相隔了千山萬水,這個距離甚至阻擋住了夢裏的相遇。進入校園的我,興奮和激動很快就替代了與親人離別的傷感,我正式走上了自我迭代的道路,回頭的機會越來越少,一切都在向前看。


腳步一旦離開,便不能真正回頭,兒時的小夥伴大部分已經失去聯繫,每一個人都要面向未來前進和生活。 上大學後,奶奶一天一個電話的問候,從學習到衣服能不能洗乾淨都要問到,記得有一次,我由於電話停機3天,接通後才知道,家裏人已經着急的團團轉,奶奶甚至準備派爸爸來學校查查情況。從那以後,我在自己的習慣清單中加了一條“永遠保證手機屬於接通狀態”。而家裏人關注的城市也多了一個,從天氣到新聞,他們都掌握的比我都清楚。

大學期間的我是幸運和幸福的,大二時,爺爺奶奶和父母都來我求學的城市看了看,逛了逛。感謝他們願意走出來,願意在我的大學生涯裏留下一個無比美好的回憶。對於我而言,這座城市只是一個短暫停留的人生驛站,但對他們而言,這裏的重要性超出了我的想象。當然,多年後,我才意識到這一點。

(三)

題記:

只有淡忘,從前話說要如何,其實你與昨日的我活到今天變化甚多。

只有頑強,明日路縱會更彷徨,疲倦慣了再沒感覺,別再可惜計較什麼。

—beyond《誰伴我闖蕩》

直到大學畢業,我才真正領悟到昨天是回不去的,我的腳步必須向前,即使我對父母有再多的不捨,我都必須履行自己的人生。獨自闖蕩與生活是痛苦的,可也是幸福的,因爲它的背後有希望。

每一年我都會留出若干時間回家陪親人,特別是十一長假,我幾乎從未出去旅遊過,基本上都是回家陪親人。我知道,我的路還挺長,可父母卻已經漸漸年邁。一路的離鄉與還鄉,一路的理想與家鄉。車過黃河,往事如昨日搬湧上心頭,歲月沒有改變黃河,沒有改變西北蒼茫的黃土和厚重的氣息,但卻改變了南來北望的坐車人。每每還鄉,我都是興奮的,因爲那裏有我的根,有我的歷史,有我的親人,我要珍惜與他們在一起的每一天;每每離鄉,我也是興奮的,因爲那裏有我的理想,我要爲自己的未來去拼搏,去創造自己的人生。


2018年是悲傷的一年,得知奶奶病重,我一年回鄉3次照看,可奶奶最終還是在10月份永遠離開了我們,此時已經離我上大學整整過去了10年。我跪在靈房裏,眼淚和回憶一起落下,整整30年啊,我背後的路越來越長,前方的路卻越來越短。離鄉的我和家人相處的日子更是屈指可數,他們執拗的守着黃土地和老屋,等着百年之後埋骨家鄉。我多希望像當年一樣,一家人生活在一起,身體健康,生活平淡,互相照料。可是一切都徹底回不去了,望着奶奶安詳的臉龐,我的思緒停留在了小時候趴在她後背上睡覺的樣子。從這一刻起,淡忘和頑強成爲了我人生中的關鍵詞,嘗試淡忘過去,頑強面對未來。

我知道,離鄉與還鄉的路我還要一直走下去,這條路我可能還要再走30年。我知道,我會送走我所有的親人,爺爺、父母,這一切我都必須頑強面對。我知道,我的眼淚會一次次的爲親人們流下,與你們的每一次相處,都將成爲我人生中不可複製的回憶。

離鄉與還鄉,家鄉與理想。人世幾回傷往事,心頭有淚何處說。我的家在甘肅,因爲這裏扎着我的根,無論我走在哪裏,它都在冥冥之中牽引着我;我的家也在天津,因爲這裏有我一路的成長,有我的童年和最美好的回憶。下一個三十年,我還會在路上,父母在,人生尚有歸途,父母去,人生就只剩下了遠方。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