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與爸爸14年不說話,如何化解青春期父子的恩怨情仇

本文配圖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有位作家在一次綜藝節目裏談到自己與兒子的關係時,險些落淚。因爲兒子已經幾年都不同他講話了。他說孩子自從上中學以後,只願意和他媽媽交流,但是也交流的很少。每次放學回家都把自己關到自己的小房間裏,並且在門上貼了一張紙條,上面寫着“閒人勿進”。這位爸爸傷心的對主持人說,你看養了一個十來年的孩子,最後竟然把我們當成了閒人!

這位作家說到這裏特別傷心,但是他還是反思了一下自己。他說自己在十幾歲時,也與父親的關係不好,甚至長達十四年都沒有同父親說過一句話。現在他回想起自己當年的所作所爲特別後悔,現在也能感受到自己一直以來對父親的冷漠,給父親帶來的痛苦。但是他又說了一個關鍵的信息是,他的父親跟他的爺爺關係也不好。

當時我看了這個節目後,心裏只有一個感覺,就是太可怕了!原來連青春期的叛逆都是可以被遺傳的。

這位作家給兒子寫了一封信,在信中他反省了自己當年的年少無知,也希望自己能跟兒子和睦友好的相處,不要再將上一代的遺憾代代相傳下去。

孩子從一生下來,就在父母的無限的關愛和呵護中長大。本來父母應該是孩子最愛的對象,但爲何隨着時間的推移,慢慢地孩子就和父母反目成仇了呢?我想這一點在我一個朋友的成長經歷上可以找到原因。

這個朋友從小就屬於那種比較頑皮的孩子,他媽媽經常會打罵他,爸爸也常常數落他。那時候我們就都還小,有很多小朋友在一起玩,因爲他爸媽說起他,都是一副恨鐵不成鋼的樣子,讓我們這些小孩都誤以爲他父母一點兒都不愛他。後來長到十幾歲,也是特別叛逆,從來都不聽父母的話,事事都跟父母對着幹。他媽媽常常被這個兒子氣的痛哭流涕,但是還是一樣邊哭邊罵,罵的話也特別不留情面。

終於有一天,這個兒子離家出走了,說要自己出去在外面闖蕩闖蕩,在一張紙上留了幾個字,就不辭而別了。自從兒子走了,那個媽媽整日以淚洗面,日夜擔心兒子孤身在外的生活,到處託朋友給兒子帶話,讓兒子趕緊回來。經過媽媽的日夜催促,這個兒子終於又回到了父母的身邊。但是直到現在,這個兒子已經三十多歲了,和父母的關係依然很差。現在這對父母逢人就抱怨兒子不成器,但是作爲那位朋友成長經歷的見證人,我覺得真的不能把所有的過錯都推到那位朋友身上。之所以他們的生活過成了現在這個樣子,主要還是因爲他的父母早期對他的教育。


我到現在都想不通,作爲一個孩子心目中最愛的媽媽,無論再怎麼生氣,怎麼能用“你還不如去死”等等此類惡毒的話去罵自己的孩子呢?由於這位媽媽對自己的孩子一直表現的都是一副很狂躁的狀態,讓我們這些孩子都認爲他媽媽一點都不愛他,可想而知,作爲直面這樣母親的孩子,心裏又是何感想呢?

有句話說:“這世界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作爲孩子與父母的關係也同樣如此。有很多父母會說,自己做任何事都是爲了孩子,但是如果自己只會用傷害的方式去教養孩子,那麼很遺憾,孩子心裏只會留下傷害。父母隱蔽的愛不會通過傷害的方式讓孩子感受到,孩子也不需要有傷害的愛。

我那位朋友之所以一直受到媽媽的訓斥,還有一個很大的原因,是那位媽媽幹什麼都特別喜歡跟人攀比。不論喫穿用住,都希望自己的要比別人的好。自然的孩子也要比別人強,所以對孩子就要求特別嚴。但是無奈的是無論她怎麼打罵孩子,孩子都沒有什麼上進心,這也讓那位媽媽傷透了心。只不過那位媽媽想不到的是,正是因爲她無休止的打罵,扼殺了孩子對所有美好生活的嚮往。

這就像一棵樹,我們希望它長得又高又直,但是卻又不停地向這棵樹抽打,並且套上各種枷鎖,這棵樹能長高長直嗎?唯一能令樹長高長直的只有自然界的風調雨順。而一個家庭裏父母就是孩子的大自然,父母身心和順,言辭和藹,孩子才能在這種有愛的環境裏自然健康成長。父母成天活在抱怨和不滿裏,動輒就吵鬧不休,這樣的環境怎麼能構建出和諧的親子關係,又怎麼可能培養孩子成才呢?


青春期糟糕的親子關係,應該也都是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爲了改變這樣的現狀,我認爲想要改變的父母應該要從以下幾點入手:

第一調整自己的心態,要認清楚能不能成才並不僅僅是孩子一個人的問題。每一個家庭能出一個人才,往往都是幾輩人的努力,並不是說所有希望寄託到孩子身上,孩子就一定能不負自己的期望,順利成才。畢竟孩子成不成才都是自己的孩子,但是親子關係融不融洽是關係老少幾代人的幸福,所以要把親子關係擺在第一位去考慮,親子關係培養好了,再考慮其他關係。

第二父母自己要有與人爲善的心,不要事事都要與人攀比、計較。一般父母心胸豁達了,孩子也容易養成豁達開朗的性格。

第三父母要明白自己是孩子的第一教養人,孩子的行爲有錯的地方要及時指出,並且督促孩子改正。有做的好的地方也要不吝嗇鼓勵,只有多鼓勵孩子向正確的方向去走,孩子就會收穫好的習慣,也容易創造一個光明的未來。

第四父母在養育孩子的時候,也不要忘記時時提升自己的水平。有能力的父母一定要多讀書,並且讀好書,這樣在孩子有問題的時候,才能及時幫助孩子解決問題,而不是和孩子的差距越拉越大。

現在很多青春期的孩子都會出現那樣或這樣的問題,但是我認爲父母不應該將希望寄託在孩子自己突然的轉變上,而是應該積極的從自身出發,尋找到問題的根源,該彌補的彌補,自己該做出改變的改變。如果孩子能看到這樣一位積極改造自己的父母,是不是也會更有動力來反思自己的行爲,並做出改變呢?

遇到問題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沒有思考的力量,所以從現在開始一起“吾日三省吾身”吧,相信一定會收穫一個良好的親子關係!

�������

:6��|J


��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