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誰想做被媽媽嫌棄的“嬌氣的小孩”?

李績是唐朝的宰相,晚年時,有一次姐姐病了,他親自爲姐姐煮粥,結果鬍鬚被火苗燒着了。

姐姐勸他說:“家裏有那麼多僕人,你何必要自己操勞呢?

李績說:“是可以讓他們做,但姐姐年紀大了,我也老了,以後想煮恐怕也沒有什麼機會了。”

煮粥雖然不是什麼特別困難多事情,但是貴爲一國宰相,卻依然能親手爲親人做這樣微不足道的小事,除了親情地彌足珍貴,是不是也說明了從小姐弟兩個關係就非常好,弟弟也常常能關照姐姐。

01

昨天早晨過馬路時,站在路口等紅綠燈,有一對母女站在我身後,只聽那個媽媽在訓斥女兒,“你帶着口罩,穿着防曬衣還嫌曬,那些沒帶口罩,光着兩條胳膊的人怎麼不嫌曬呢?”

媽媽語氣嚴厲,女兒沒有吭聲。但是媽媽還是很生氣的加了一句“怎麼就那麼嬌氣呢!”

後來行人開始過馬路,那對母女走到了我前面,我纔看到女兒已經比媽媽還要高了,果然是從頭到腳全副武裝的樣子,沒有一寸肌膚暴露在陽光下。腦後梳着一條長長的迎風飛揚的馬尾辮,打扮的很清爽,一看就是備受父母呵護的小公主。

02

我穿過馬路,去一家早點攤喫早飯。我剛坐下一會兒,就又來一個奶奶,帶着一個四五歲的小孫子。那個奶奶手裏提着豆漿和沒有喫完的油餅,她和我坐在一桌,我只聽她反覆在問孩子,“你想喫煎餅嗎?你不是最愛喫煎餅?奶奶去給你買一個吧?”

孩子的回答是:“我不要,不要。”

奶奶又問:“那給你買一碗紅豆粥?紅豆粥好喝!”

孩子依然回答自己不要。而且看樣子像是故意跟奶奶鬧彆扭,奶奶無論問他什麼,他都說不要。

過了一會奶奶又對他說:“咱們把你喫剩的這塊兒餅餵魚。”

孩子說:“魚不能喫,那個餅是辣的。”

奶奶說:“魚不怕辣。”

孩子說:“魚怕辣,魚不能喫辣,會把魚辣死的。”

奶奶說:“誰說魚會辣死?你這個孩子怎麼越來越犟了!”

孩子哭喪着臉,不理奶奶了。過了一會兒,孩子的爸爸也過來了,買了些油條、油糕放在桌上,說:“想喫什麼喫什麼。”

然後自己拿了根油條,掰了一些給孩子,孩子就拿過來默默吃了起來。

他們比我喫的快,臨走時,奶奶又問孩子:“要不要給你買個煎餅?留着中午喫!”

孩子爸爸說:“不買了吧,放到中午都軟了,不好吃了!”

奶奶這才作罷,和兒子一起帶着孫子走了。

03

當一朵花的種子,或者是一棵樹的種子埋到土裏的時候,我們就能預見到它未來大概會長成爲什麼樣子。

一個孩子生到一個家庭,從這個家庭成年人的言行舉止,也能大概想到孩子會長成什麼樣的性格。

那個奶奶抱怨孩子太犟,卻沒發現自己也很執着。

王鳳儀善人面對父母抱怨孩子難以管教時說:“你調的餡,你活的面,你包的餃子,你卻不知道是什麼味?”

但是很多父母確確實實不知道孩子爲什麼會出那麼多問題,因爲從來沒有反思自己的習慣,潛意識裏認爲自己很好,只要有錯,一定是別人的問題。所以面對孩子的問題,就呈現了一種懵懂地狀態。

孩子模仿了教養人這種“都怪你”的這種習慣,也是事事都責怪別人,自己錯了也抵死不認。

古人說:“知錯能改,善莫大焉。”

但是如果連家裏的長輩也不明白這個道理,不能以身作則去改變自己的錯誤和問題時,孩子自然也很難會主動去改變自己。

04

曾經見過一個八十多歲的老爺爺還在學習《弟子規》,人家問他:“你都這麼大年紀了,還學它有什麼用呢?”

老爺爺回答:“我學會了還要教育自己的子孫。”

活到老,學到老。老爺爺確實是身體力行的做到了。

古人說:“言傳不如身教。”

現在大家都在感嘆人情冷漠,世風不古。但是從對教育孩子的態度上,就能知道根源所在。對待孩子,從小就各種溺愛加捧殺,直到給孩子養出一身身嬌肉貴的毛病,然後滿世界喊自己很冤枉,認爲自己已經對孩子愛到骨子裏,孩子還不領情。對其他人則無情冷漠,哪怕對自己的爹媽,也是虛情假意。

佛說:“一真則一切真。”

當自己生活在真真假假當中,第一深受其害的一定是孩子。所以同樣的,孩子養不好,受害最大的也只會是父母。

父母和孩子互爲因果,一代代父母種因,一代代孩子收果。善因收善果,惡因得惡果。


歡迎關注:長樂心晴公衆號,我們在這裏一起讀書,一起修行,一起成長!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