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管理導論 | 信息與信息資源、信息社會

1.信息環境與信息社會

1.1 主要學說或思想

德魯克的知識經濟論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貝爾的後工業社會說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托夫勒的第三次浪潮說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奈斯比特的信息社會說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職員: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不直接與生產設備和物質資料打交道而與信息打交道的就業者。
卡斯特的網絡社會說
  《信息時代三部曲:經濟、社會和文化》——從信息技術革命、信息化經濟和全球化過程剖析網絡社會中的新形態。
尼葛洛龐蒂的比特時代說
  提出了數字化信息空間、後信息時代。認爲工業時代是原子的時代,信息時代是比特的時代。

馬丁的信息社會的五大標準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戈爾的數字地球

  用數字化的手段統一地處理地球問題,最大限度地利用信息資源

信息時代的定律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1.2 相關概念

社會環境與信息環境
  社會環境是人類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發展的標誌,信息環境是社會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

恩格爾係數與信息係數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恩格爾係數越高,信息係數越低,兩者關係呈反比

信息服務與知識服務

   1. 信息服務主要就是指依託信息資源爲用戶提供服務,或者是考慮到用戶的信息需求,進而予以及時滿足。
   2. 知識服務可以爲用戶提供更爲理想的支持,滿足當前用戶更高的要求。知識服務往往能夠深層次挖掘文獻資料的隱形知識點,進而也就能夠爲用戶提供更爲詳細全面的知識內容,促使相關文獻資料能夠發揮出更強應用價值。

知識經濟時代與學習型社會
  知識經濟是以知識爲基礎的經濟,學習型社會是知識社會從信息社會向上發展的必然結果。

網格與網絡

  網格是利用互聯網把地理上廣泛分佈的各種資源連成一個邏輯整體,就像一臺超級計算機一樣,爲用戶提供一體化信息和應用服務(計算、存儲、訪問等),虛擬組織最終實現在這個虛擬環境下進行資源共享和協同工作,徹底消除資源“孤島”,最充分的實現信息共享。(分佈式系統)

  網絡是由若干節點和連接這些節點的鏈路構成,表示諸多對象及其相互聯繫。

2. 社會信息化

2.1 重要概念

  信息化與信息基礎結構

硬信息化與軟信息化

   1. 硬信息化:以信息基礎設施建設爲標誌的信息技術在社會領域全面推廣,從而成爲社會演進的技術基礎和支持力量。
   2. 軟信息化:以信息管理和服務爲標誌的信息資源與社會活動相融合,從根本上改造社會生活的信息環境和發展環境

經濟信息化、生活信息化與管理信息化

   1. 經濟信息化是社會經濟生產力的有機構成,信息經濟水平代表並制約社會經濟水平。
   2. 生活信息化是重要的媒介和手段,信息工具的更新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
   3. 管理信息化是社會管理領域中不可缺少的資源和力量,使管理活動更快捷、方便、實效。

日本信息化指數
  小松崎清介於20世紀60年代提出,計算方法是首先確定某個時點指標爲基數,計算出其他時點各個指標的相對數,然後對相對數進行算術平均求得最終的社會信息化指數。

產業信息化發展指數
  主要包括硬件裝備率和軟件裝備率和通信能力裝備率

IDC信息社會指數

  • 信息基礎結構
  • 計算機基礎結構
  • 社會基礎結構
  • Internet基礎結構

ITU信息化發展指數與信息化指數

  • 數字接入指數
  • 數字鴻溝指數
  • 信息化機遇指數
  • 數字機遇指數
  • 信息化發展指數

世界經濟論壇網絡就緒指數與歐洲數字競爭力報告指數
  CID於2001年提出網絡指數,網絡就緒指數是指一個國家和地區融入網絡世界所做的準備的程度,包含一個國家和地區加入未來網絡世界的潛在能力(三大類九小類)。
  歐洲數字競爭力報告指數(2010年)——八大類

信息經濟規模的測度
  社會信息化測度是對社會整體或局部信息化狀態的定量評價,是信息測度的重要內容(定性分析)

中國國家信息化指數與世界現代化指數

1 中國國家信息化(NIQ)指標是全球第一個由國家制定的信息化標準(20項指標)

2 世界現代化指數:

  • 第一次現代化實現程度——>發展中國家和地區的實際水平
  • 第二次現代化指數 ——>發達國家和地區的實際水平
  • 綜合現代化指數——>不同國家和地區與世界先進水平的相對差距

3.信息文化與現代社會

3.1重要概念

文化與信息文化
  文化是社會文明的標誌,是社會精神的體現
  信息文化是作爲一種具有特殊內容和表現手段的文化形態
廣義的文化與狹義的文化
1 廣義的文化:

  • 物質形態的文化
  • 作爲社會規範的文化
  • 作爲行爲方式的文化
  • 作爲精神規範的文化

2 狹義的文化:

  • 作爲行爲方式的文化
  • 作爲精神規範的文化

4. 信息與社會信息

4.1 信息的定義

  作者從語言、哲學、技術、用戶等方面對信息的進行了一個簡單的闡述。在語言上,西方的信息表示爲Information,本義爲關於某種事物的具體情況,而中國關於信息的基本含義爲消息,偶爾作爲軍事使用,常常出現在古代文學作品之中(不知道是不是作者只分析了中國古代文學作品?)。

  在關於信息的哲學和技術方面的研究,西方可以說是遙遙領先了,比較有代表性的有英國科學哲學家波普爾(K. P. Popper)的第三世界和香農(C . E. Shannon)的信息論。

個人總結:精闢的科學定義,往往最終產生於學科形成的末尾。信息這片藍海正需要我們去闖蕩

4.1.1 信息的相關概念

情報:情況、信息的報道與交流
  信息與數據、知識和智慧(DIKW金字塔體系)------> 個人理解爲沙灘上找貝殼,如下所示。

數據(退潮後沙灘上的貝殼)----> 信息(好看的貝殼)---->  知識(更快速的找到漂亮的貝殼)---->  智慧(在淘寶上面賣貝殼致富)

  物質是信息存在的基礎,能量是信息運動的動力
  零次信息(零散的、不繫統的信息,第一手資料)、一次信息(根據第一手資料加工的信息)、二次信息(信息組織的結果)、三次信息(高層次信息組織信息)---------->感覺很高大上的感覺

4.1.2 信息的特徵

  • 廣泛性和普遍性----------->無處不在
  • 可識別性和計量性----------->信息計量
  • 可存儲性與轉換性----------->信息第一載體和第二載體
  • 傳遞性與相對中立性----------->噪聲
  • 可處理性與再生性----------->信息的生命週期
  • 共享性與開發性----------->信息開發必要且充分
  • 價值相對性與絕對性----------->個體對信息認識的差異
  • 時效性和滯後性----------->信息的利用程度、知識的半衰期
  • 有機性和差異性----------->信息的隨機性和聚集性、哈格信息三維框架

5. 信息資源

  定義:是指人類社會信息活動中積累起來的以信息爲核心的各類信息活動要素的集合
  構成要素:信息的生產者(基礎)、信息(核心)和信息技術(延伸)
  特性:一般經濟學特徵(需求、稀缺、可選擇性)、特殊性(相對共享、不可分割、不可替代、有效配置)----------->3+4

  生產率悖論:信息技術投資👆,生產率👇。

6. 信息的度量

  二進制:0和1
  常用的基本存儲單位爲8個字節

6.1 基於概率的信息度量

  香農:信息是兩次不確定性之差

  引文分析:引文耦合(兩個文本引用一篇或多篇相同的文本)、同被引(兩個文本同時被一個或多個文本引用)、自引(自己引用自己)

6.2 基於經驗的信息度量

6.2.1 幾個方程

1.布魯克斯方程(信息的價值與人的知識結構或信息結構的相關性和發展變化)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其中:
K(s)爲用戶自身的知識結構
ΔI爲用戶能夠理解和吸收的知識結構的信息量
K[s+Δs]爲吸收新信息後形成的新知識結構

2.沃爾肯斯坦因方程(信息對於信息用戶使用價值)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其中:
V個人信息量
I爲獲得的客觀信息量
T爲用戶詞庫量
a、b、c爲常數

3.信息資源豐裕係數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其中:
R爲信息資源豐裕係數
R1爲基本信息資源生產能力
R2爲基本信息資源發展潛力

6.2.2 文獻計量學三大經典定律

  1. 洛特卡定律(著者與文獻數量的關係)
  2. 齊夫定律(文獻中詞彙的分佈規律)
  3. 布拉德福定律(科學文獻與科學期刊數量的關係)

6.3 信息獲取效率評價

  1. 信息採全率
  2. 信息採準率
  3. 信息再現率
  4. 信息適合率
  5. 信息收集及時率
  6. 信息收集費用率

7 參考資料

《信息管理導論(第三版)》,黨躍武、譚祥金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