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讀經典:杜甫《登高》

《慶餘年》中範閒就是憑着這麼一首詩,輕輕鬆鬆炸裂全場,豔驚四座,後得封“詩神”。

也難怪,老杜這首詩——古今律詩排名第一,就算穿越到外太空,也是千古絕唱。

​李白詩中神仙,玩詩玩得出神入化,似乎怎麼都能駕馭,但比起律詩,在小粉絲杜甫面前他應該甘拜下風。這也不難理解,以李白恣意揮灑的個性,怎甘心被嚴密的格律束縛了心境!

而杜甫,給人的印象總歸有些苦哈哈的,或許比較嚴謹,或許更爲執着。他早年也曾醉心功名,仕途破滅後,四處漂泊,可謂顛簸一生。他的詩歌,與個人命運、國家衰敗交織在一起,相伴相隨的,總是政治上的失意,生活的磨難,以及憂國憂民的情懷。

有人甚至說,是安史之亂成就了杜甫的詩才,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他的詩歌風格成熟於苦難之中。《登高》寫在他的晚年。一生仕途壓抑,五十多歲的杜甫歷盡困難,已經是個拖着病軀的老人了。獨自莫憑欄,多病勿登臺。杜甫登臨高處,滿目蒼涼,滿心都是深秋的蕭瑟之氣。

前四句寫景,工筆描摹,寫意縱橫,句句對仗,卻渾然天成。後四句抒情,客居他鄉,孤獨無依,曾經的豪邁少年,如今百首殘年,窮困潦倒,病得連酒都不能再喝了。字字句句啼血哀鳴,彷彿在記錄他困難的人生。

三年後,五十九歲的杜甫去世了。

縱觀杜甫的一生,仕途的失意可能是他永遠都無法釋懷的心結。那個年代的文人,誰不渴望躋身政治核心,大展宏圖呢。可對於耿直的杜甫,他的政治夢想也許就是一場烏托邦,拼盡畢生精力卻只能淺淺觸碰,屢試屢敗,他只能寄情於詩歌,寫心中憂患,寫民生疾苦,寫兒女草堂,寫老病孤獨。

我們作爲普通人平凡一生的掙扎,杜甫何嘗沒有過呢!

人的一生,原本一場串聯。一些看似不相干的細枝末節,終究匯成了變幻莫測卻又冥冥中既定的命運之河。杜甫,國事終究成了幻夢。詩是吾家事。苦難失意落魄,原本是壞事,卻引導者人生偏離了初衷,成就的是他偉大的家事——詩歌。

這也算是無心插柳柳成蔭吧。

原來好多事,沒有正確錯誤之分。走哪一步,都有可能到達想不到的遠方。當機了可以重啓,低谷了可以反彈,曾經以爲是錯的,可能柳暗花明,而曾經堅定不移的以爲是正確的事情,時過境遷,或者閱歷增長,想法也是會改變的。

身後如此轟轟烈烈的詩名,杜甫泉下有知,不知道是不是一種告慰。

前幾天看了一國外知名電臺錄製的紀錄片《杜甫——中國最偉大的詩人》。主持人沿着杜甫生活過的地方,尋覓杜甫的足跡,緬懷杜甫的詩情。

真好,這也是我很想做的事情啊。杜甫雖然嚮往的皇城西安,寓居在成都草堂,但他的根在河南。他是河南人,在河南度過了人生大部分時光。

如今,外國人將其與莎士比亞、但丁齊名,杜甫已經晉升爲國際級大腕了。很愛李白,也不影響我們爲杜甫熱淚盈眶。

那個演過指環王的明星聲情並茂地用英語演說着杜甫的詩歌。這些高度精華極致凝練的中國字,變成英文是什麼樣的呢?

真的遺憾自己英語不好,不能夠更好地領略多種思維方式下對杜甫隆重推崇。但我深深地,爲杜甫驕傲,爲中國文化自豪。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