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ender快捷鍵彙總(記錄中,目前質量較差,不建議看,個人筆記而已)

界面操作

打開/關閉工具欄:T(tool)

視角操作:

小鍵盤5:透視/正交視圖
小鍵盤1:前視圖(ctrl+1:後視圖)
小鍵盤3:右視圖(ctrl+3:左視圖)
小鍵盤7:頂視圖(ctrl+7:底視圖)

添加

shift+A(add):(在3D遊標處)添加物體

編輯操作

拖動:G(Grab)
按X/Y/Z軸拖動:G+X/Y/Z(先按G,再按X/Y/Z)
按XY/YZ/ZX平面拖動:G+(shift+Z/X/Y)(先按G,再按後面的,排除哪個軸就按哪個軸)

放縮:S(scale)
按X/Y/Z軸放縮:S+X/Y/Z(先按S,再按X/Y/Z)
按XY/YZ/ZX平面放縮:S+(shift+Z/X/Y)(先按S,再按後面的,排除哪個軸就按哪個軸)

旋轉:R(Rotation)(按一個軸向)
按X/Y/Z軸旋轉:R+X/Y/Z(先按R,再按X/Y/Z)

與拖動,放縮相對應,旋轉也有二維的操作,並且操作方法相同(見下),但是旋轉是無法按平面的,所以效果跟上一行一樣。

按XY/YZ/ZX平面放縮:R+(shift+Z/X/Y)(先按R,再按後面的,排除哪個軸就按哪個軸)
雙擊R:按鼠標方向旋轉

以上操作同時按住shift:減緩移動
以上操作同時按住ctrl:按單位移動

刪除:XDel

開啓編輯模式:Tab
更換編輯模式(點線面):ctrl+Tab
全選:A
單個多選:按住shift
一條線多選:按住ctrl
選一圈:shift+alt+點擊那條線
片選:C,左鍵刷,中鍵消
框選:B,左鍵框
自由選:按住ctrl,左鍵圈(實測沒反應)
輻射選:先選中一個,然後ctrl++(逆過程ctrl±)

選擇某個物體的全部:鼠標放在目標位置按L

環切:編輯模式下,按ctrl+R,右鍵可放置在正中間,滑動滾輪可以增加條數。
細分:編輯模式全選,w,細分
多次細分:
法一:多按幾次
法二:細分後緊接着按shift+r(repeat)
法三:操作後緊接着在工具欄調整數字

擠出:編輯模式下,按e(extrude)

合併:多選後,ctrl+J(joint)
分離:選中某寫模塊後(鼠標放上去,按L),按P

點的分離(多增加一個點):選中後按V,不同位置效果不同
點的合併:多選點後,按alt+M

添加面:選中幾個邊(點也行),按f(fill)
對於較明顯的情況,可以之選中一個,然後鼠標放在填充方向,按f

衰減編輯:O
然後按G,滾動滑輪
如果其他模塊受影響,需要打開耍賤編輯中的(相連項):alt+O

吸附:shift+s

面的中間擠出來一塊:選中面,按i(注意按N選比例)

其他

重置3D遊標和視圖:shift+C(Centre)

B站上順子老師的視頻筆記

P14
軸心點
物體的“中心”,說白了這個就是物體的中心,對,就字面意思,這個中心可以任意設定,在UI中有調整的選項,在中下偏左的位置。
常用的有好幾個設定好的,自己看吧。不說了。
ctrl+shift+alt+c:設定原點用的。

P15
內插面&應用縮放比例
心得:
擠出(extrude,快捷鍵e)的原理是:**選中面的所有邊,都複製一份並鏈接,成爲寬爲0的矩形;**然後沿着面的法向量平移,同時那個新生成的面會跟着變化。
這個觀點實例可以作證。
插入面:inset faces(快捷鍵I)的原理是:**選中面的所有邊,都複製一份並鏈接,成爲寬爲0的矩形;**然後以該面所在平面爲中心,進行縮放,同時那個新生成的面會跟着變化。

調整插入面比例:ctrl+A,選擇scale

P16
修改器
表面細分:(ctrl+次數)用得非常多。隻影響視圖次數,而不影響渲染次數。另外數字只能按上面的,不能小鍵盤。
按apply之前,對物體做的修改全是對原物體進行修改,修改器用完後,退出編輯模式,使用apply,則物體變成多面體。

P17
鏡射
想選中後面的,改變着色方式:線框
對稱面的判斷:界面有XYZ三個選項,以X爲例,選擇X,意味着x的法平面即爲對稱面。
TIP:如果出現重合,可以選擇clipping

P18
布爾值
有專門的插件用,貌似是官方提供的,直接在設置那裏搜索,就有。
隱藏:h,顯示:alt+h
選中物體,按小鍵盤句號:放縮到最佳視角

p19
注意修改器順序,應該先應用上面的,後應用下面的
另外修改器心得:修改器在編輯的時候,只是基於當前的模型進行的預覽,只有應用以後,纔會真的生效。

P20
沒啥好說的

P21
提高cycles渲染速度的方法:
①在渲染界面,把採樣變低。0爲無限採樣
②採樣越少,速度越快,但是同時會增加噪點。有一個降噪按鈕:渲染按鈕右邊有個場景層級按鈕,最下面有個降噪功能。
③根據課程,貌似增加採樣效率不高,而是把降噪打開可以有較大的效果。
④渲染的方塊大小,課程裏說的是,cpu線程多,所以塊小點好,GPU只有一個核,所以塊大點好。感覺不知道對不出。另外有一個自動塊大小的插件。
⑤光程調整:lightpath,貌似3次就足夠,根據視頻裏說的。

P22
材質
節點編輯器非常有用。
漫射+玻璃=陶瓷

P30


切換視圖模式(線框,物體)
shift + z
視角鎖定到選中物體
.
轉換視角
1.3.7:正,右,頂視圖
2,8:上下旋轉
4,6:左右旋轉
5:正交視圖
9:轉180度(沒弄很明白)

隱藏

選中物體後,按h
隱藏除選中物體外的所有其他物體:shift+h
顯示所有隱藏:alt+h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