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层逻辑:以不变应万变

  • 底层逻辑:以不变应万变
    1. 究竟什么才是隐藏在诸多变化背后的那个“不变”?什么才是支配万千变化的那双“看不见的手”?追随前者(变化)会让我们疲惫不堪、彷徨迷失在不断变化的幻象中;而找到后者,则能让我们拥有一颗笃定的灵魂、坚定的眼神和长期主义的心态
    2. 宏观层面
      1. 周期性变化:周期性变化告诉我们,这个世界上有许多种不同的确定性,比如:四季交替、白夜更替、潮汐变化、耕种和收割、生与死、动物迁徙、股票的价格、经济衰退。巴菲特的投资之所以无往而不利,原因之一就是洞悉了周期的变化之道
      2. 线性变化
        1. 线性变化说的是那些非周期性的、渐进的、不是循环往复的,只是往一个单一方向发展的变化。比如:年龄的必然增长、电脑运算速度的加快、全球人口数量的增加、数据、信息、知识的增长、专利和新发明的数目增长、科技的进步等
        2. 达尔文的“进化论”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线性变化”,它说的是一个向着单一方向的变化规律,那就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3. 当我们刚开始学习一样东西时,总是收效甚微、甚至感觉起起落落,但不必担心,它总会向着单一方向变化的,那就是越来越好、积少成多
        4. 不论是周期性变化,还是线性变化,都是隐藏在万千变化后的不变规律,如果我们总在追随变化,就会忽略掉隐藏在诸多变化下的这些不变
    3. 中观层面
      1. 商业和企业中,很多东西瞬息万变,但至少2件事情不会变
        1. 企业为用户存在,商业的起点是为用户带来价值
          1. 围绕这点“不变”,我们就得深入理解客户的行为习惯和偏好,只有这样才能知道如何让客户获益,以及如何影响他们
        2. 人性
          1. 人性是人的欲望、贪婪、嫉妒、执着、恐惧…
          2. 微信之父”张小龙所说:“你要去了解人们的欲望,通过你的产品去满足他们。我们要去满足他们的贪、嗔、痴。我们要洞察这一点,是因为我们的产品要对用户产生黏性,就是让用户对你的产品产生贪,产生嗔,产生痴。”,“当我们在做一个产品的时候,我们是在研究人性,而不是在研究一个产品的逻辑。”
      2. 根据这样两个商业层面上的“不变”,我们就该站在用户角度思考商业问题、站在人性角度做出判断,而不是迷恋于创造各种“自嗨”却没有客户价值也无法打动人性的产品
    4. 微观层面
      1. 可迁移能力从一个岗位转到另一个岗位、从一个行业跨到另一个行业、从打工者变成创业者、自由职业者或是全职妈妈后,那些依然能被不断重复使用、以及无障碍迁移的能力。它是一种非常基础的能力,不论你处于何种行业、何种职能,都会需要的基础能力。
      2. 可迁移能力模型”包括了三个层次:
        1. 底层的可迁移能力,即思考力层面包括:逻辑思维、本质思考力、升维思考力、结构化思考力、系统思考力、批判性思维、元认知
        2. 中间层的可迁移能力,即软技能层包括:学习能力、沟通能力、谈判能力、领导力、表达能力等。这些能力的提升都有赖于底层思考能力
          1. 你要提升学习的能力,如果你有本质思考力,你就能够很快洞察所学科目的根本属性、理解它根本性的底层逻辑,从而事半功倍
          2. 你要提升沟通能力,如果你拥有了结构化思考力,你的沟通逻辑会显著提升,你的表达就会清晰有力
        3. 上层的可迁移能力,即业务和专业技能层则包括:写作、英语、编码、PPT等
      3. 越是底层的能力,就越通用,也越基础,可迁移能力越强;越是顶层的可迁移能力,就越个别,使用场景和范围也就越狭窄。如果你能将这些“可迁移能力”培养起来,尤其是夯实你的思考能力,那就等于是拥有了那些真正“不变”的东西,也就拥有了足够多、足够广泛的职业选择。相反,即使你现在身处高位,或是捧着一个所谓的“铁饭碗”,“可迁移能力”却严重缺失,那你可真得要当心了。现在这个世界,短短一个月,可能就是沧海桑田,变化往往就在下一秒。这就是个人成长中的一个最重要的“不变”,只有不断打磨自己的“可迁移能力”,尤其是底层的可迁移能力 - 思考力,才能拥有在变化中“保持不变”的“金饭碗”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