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躁與投機取巧 (幹一行愛一行,學會沉澱)

來自:http://blog.ifeng.com/article/2399119.html 

我在全中國各在演講,西到烏魯木齊,北到內蒙,東到丹東,南到三亞,我走到任何一個地方,企業家問我問題之類似讓我感到震驚。他們問:郎教授,你能不能談一下,哪一個行業是最有潛力的, 我想去投資。地方幹部也會問我一個問題:郎教授能不能請你談一下我們這個區域的區域競爭優勢。他們問的這些問題都是錯的,問這些問題的原因就是僵化思維,企業家也是這麼想問題的。我現在就想從中華文化來談談,什麼是中華文化的本質。

 

 

  從數學角度看《三國演義》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是沒有錯的,這個沒有人會有意見。在這種博大精深的外衣之下,我們談談小問題。我認爲中華文化有兩個小問題,第一個小問題,投機取巧;第二個小問題,浮躁。《三國演義》這本書的本質幾乎囊括了我們中華文化的小問題之一,那就是投機取巧。《三國演義》裏面有位男主角是諸葛亮,這個男主角在《三國演義》裏面最著名的就是赤壁之戰和空城計,你們一下子想到的也是這兩個。


  赤壁之戰和空城計不但你想的到,在京劇,在我們各種章回小說裏面、古典小說裏面重複提到。當然了,歷史上不一定有這兩個事。但是真正的歷史不重要,而是《三國演義》影響了我們的歷史,赤壁之戰的決勝因素是什麼?有人說了是借東風!因爲當時是冬天,刮的西北風,曹操的戰船在北面,東吳和蜀在南面,如果要用火攻的話剛好逆風,因此一定要等到東西風來纔行,所以我們的男主角諸葛亮同志登場了,終於借來了東風,火攻成功,大敗曹營。我請大家想一想,你們跟我來個逆向思維想一個問題,萬一這位男主角東風沒有借到怎麼辦?如果東風沒有借到,百萬將士生命將置於何處?這是什麼事件,是標準的小概率事件。第二件是什麼事就是空城計,諸葛亮同志彈琴,他在賭司馬懿同志多心,因爲司馬懿同志就是個多心的人。可是萬一那一天跟他老婆吵了一架不多心了呢,被他老婆罵一頓心裏一毛,桌子一拍上來把諸葛亮抓走了,有沒有可能呢?當然有可能了, 吵架是天經地義的事,如果司馬懿如果真的把諸葛亮抓走的話就沒有《三國演義》了,就變成“二國演義”了。你身爲堂堂蜀國的宰相,冒這種風險,這就是小概率事件。你有沒有聽過“殺雞不用牛刀”?有沒有聽過“四兩撥千斤”?很有道理是吧!只要你認爲有道理的,基本上都是錯的。你們順着郎教授的思想再來想一想,如果撥不了咋辦,被千斤壓死了。爲什麼中華文化不喜歡“千斤撥四兩”?爲什麼殺雞不能用牛刀?我用機關槍不是更好,保證能打死是不更好嗎?爲什麼“千斤不能撥四兩”,想一想,“千斤撥四兩”一個必勝的把握有什麼不好?

 

  中國企業的“病態心理”


  中化民族是一個崇拜悲劇英雄的國家。你看我們的京劇、電視劇、甚至我們的章回小說崇拜楊家將、文天祥、史可法、岳飛、屈原等人,我們再換一個逆向思維,你有沒有想到我們這個民族,對於他爲何而失敗是沒有興趣知道的,對吧?我們從小學唸到大學,什麼時候老師教我們說:你們爲何對岳飛被十二道金牌召回,仔細研究一下他背後的原因。屈原跳汩羅江,好悲壯,我們只能說:你看看楚懷王的昏庸。再講一句大家熟悉的諺語叫做“失敗是成功之母”,這是全世界最荒謬的邏輯,失敗加失敗加失敗竟然能夠成功。如果你把這一句話翻譯成英文叫失敗是成功的媽媽,你把這句話講給老外聽人家肯定不知道。哪有失敗加失敗加失敗等於成功的道理。我們對於失敗背後的原因從來不去深究,從來不去研究,可是我告訴各位每一次失敗都有原因,不是管理的問題就是戰略的問題要不然就是其它的問題,但是我們的文化從來不鼓勵我們去研究失敗的原因。我們只看表面現象,不看背後真正的原因,這種只看表面的民族是浮躁的。因爲我們看什麼事情,不往深裏去挖,不看真實的東西,不看本質的東西,只看表面現象,所以我今天講這麼多歷史故事。


  我給大家講了兩個觀點,第一在這種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之下產生兩個影響極爲深遠的文化異類,叫做投機取巧以及浮躁。我今天準備拿投機取巧以及浮躁來談談我們企業家。我們的企業家是我常常批評的,他們有世界五百強的病態心理,做到一定規模就要做大做強,這就是浮躁的心態。當去問這些企業家爲什麼要做大做強時,他們是講不清的, 他們認爲做企業就是要做大做強,這個問題就來源於他的浮躁心態,他們認爲企業做大做強纔是正確的。

 

  中國的企業比如聯想,做到一個階段之後收購了IBM的手提電腦部門,這是什麼心態造成的呢?難道收購這個部門是正確的嗎?想一想IBM爲什麼不要了?你知不知道IBM的戰略是什麼?聯想收購IBM的舉動就是我從文化層面來做的剖析,而且我覺的我們很多企業家有世界五百強的病態心理,做到一定階段之後就想成爲世界500強。另外,你用收購兼併的方法做到五百強,在他們看來收購兼併是容易的辦法。這種現象非常值的我們關切,而且我們對於事物本質的把握是非常不到位的。聯想2004年之前曾經做大做強過,他們想搞IT服務、手機、互聯網,到04年之後宣佈失敗,隨後又收購IBM的手提電腦部門。這一切的做法就是我講的,一個浮躁的心態讓他喜歡做大做強,而其手法是投機取巧,喜歡小概率事件。

 

  中國企業還在大廚師炒菜階段


  你不太喜歡看事物的靈魂、事物的本質、事物的基礎,表面上看起來他不要電腦部門了,表面上看起他最大的業務是IT服務。我想告訴各位,IBM的戰略非常清楚他就是要回歸行業本質。軟件分成三種,一個是基礎,一個是中間件,一個下是遊軟件,SAP、用友軟件屬於下游軟件,甲骨文、IBM是中游,IBM比甲骨文做的還要好,最上游是系統。你知道IBM爲什麼要把電腦賣掉嗎?因爲他集中所有的精力去做中間件,而中間件的行業本質就是囊括所有的中間件一個都不能缺,囊括所有的中間件的管道會使得下游的用戶必定經過中游,這纔是IBM全心全力打造軟件中間件的行業本質。這個心態我們過去有嗎?再看看華爲,你認爲他還是設備製造商嗎?華爲今天已經不是一個簡單的設備製造商,他已經進入一個大流通領域,包括產品設計,訂單處理、倉儲運輸、原料採購等等,也就是產業鏈環節,這個環節是誰幫你設計的呢?是IBM,這纔是厲害的地方。IBM是5分, 華爲是2點7分。這方面比不上IBM,但是他已經算一個比較好的企業,我相信他是少數幾個能看清目前情況但是還是做的不夠完美的企業。


  送給大家一句話,我們整個中華文化缺乏一個工序流程的概念,也就是說我們中華文化對於企業家而言還在大廚師炒菜的階段,當你一旦誇獎一個企業家做事厲害的時候,你就已經是大廚師的概念了。可大廚師必然的缺點就是這個大廚師一走就什麼都帶走了,我們要一套工序流程制度留下大廚師的手藝,而這一點是我們最差的。舉個例子, 我們把大廚師炒菜的水平分成二十道工序,第一個人切蔥花,第二個切肉絲。。。。。。第十八個人倒三勺醬油,第十九個人把火開到六百度,第二十個人炒三下,如果不好喫,重新進行調整。經過無數次的調整之後總有一套工序是能炒出和大廚師做的一樣好喫的菜,這一套的積累就是今天企業成功的必然關鍵。但是我們中國文化的水平還停留在大廚師的水平,甚至我們會過分誇大企業家的能力,你要知道,一個企業家把企業做的如此之好的時候,當你把目標都放在大企業家身上的時候,你要注意了, 這個人不是現代意義上的企業家,因爲他受中華文化傳統的束縛,他還是大廚師的水平,但是永遠不知道要把他炒菜的技術用二十道工序流程分解下來,而且是科學的、積累式的、數據式的。我們今天引進汽車製造商,引進他的技術,引進他的仿真及模擬模型,請問,他的整套工序流程你積累了嗎?浮躁使得你想迅速做大,總想找捷徑,比如收購兼併,比如聯想在2004年做的手機、互聯網及IT服務,沒有的我講的行業本質,所以你買了IBM的電腦部門本身就是一種浮躁的表現,而你不理解IBM的成功是把握了行業本質。要成爲現代企業,真正要在國際市場上一爭長短,走到華爲那一步就很不容易了,因爲華爲已經做到了工序流程,但是他的評分只有2點7分。可悲的是,我們99%的企業還沒有弄清楚華爲內部的工序流程的積累。

 

  中國企業何以成長


  做大做強通常的做法是尋找最有潛力的行業進行投資或者是收購兼併,因爲有潛力當然比較好發展,找最有潛力可以省很多的事,就是“四兩拔千斤”。可能我們的企業家聽了這兩句話會不高興,也不要不高興,我可以這麼說你這一生的企業戰略抉擇基本上就是這兩個詞,脫離不了的。哪兩個詞呢, 就是浮躁和投機取巧。浮躁怎麼定義,我們企業家都想做大,怎麼投機取巧,就是尋找最有潛力的行業,不然就是投資,不然就是收購兼併。


  我所批評過的幾個企業基本上都有這種毛病,包括我當時所批評的德隆就是這樣的,這種企業非常多。這種心態非常的危險,因爲他是浮躁與投機取巧的兩種給合,這兩種組合讓他缺乏創造力,他甚至沒有想到是不是不要做大做強,是不是投資在沒有潛力的行業上,他就沒這樣想過問題。這兩個原因會使得我們的思維,固定在這兩個輪廓上面,就用在浮躁與投機取巧奠定我們未來幾乎所有的企業戰略,這個路走下去非常危險。企業家的創造力我想談一談,你注意一下,這個國家如果他的企業好的話,他的文化藝術一定是最好的,比如說美國,美國的企業好這是很明顯的,那美國的好萊塢呢,那種文化與藝術對於整個世界的影響是你不可想象的。那麼亞洲國家你們認爲哪個國家會繼日本之後會在亞洲成爲經濟方面的強權國家呢?韓國!在你研究韓國企業之前,請你先研究一下韓國的文化。韓國文化的創造力是值的我們關切的,比如說,他曾經拍了一個電視劇叫大《大長今》。《大長今》講的是一個非常煩人的故事,就是在皇宮的一個後宮,一個廚房中女人的事故。如果今天你要我郎鹹平來拍的話我只能拍兩集,就拍不下去了。可是韓國拍了80集,而這個電視劇不但是在韓國熱播,在日本,在我們內地甚至西方各國也熱播造成很大的影響。在臺灣也出來了一個新的題材,一個姓許的韓國人畫了一本漫畫書叫《食客》,也是非常有創造力,這就是韓國文化。不要簡單的看韓國文化,而是要一個國家的企業要做的好首先必須要有超強的創造力,而文化藝術方面是首先表現出來的,所以你看這個國家的文化藝術好不好,就能判定這個國家的創造力如何!再看看我們的電視劇,這五年比較熱賣的一個叫做《漢武大帝》,一個叫《走向共和》這兩個電視劇非常受觀衆喜愛,按我個人的意見,他接近事實的程度超過90%,你們再看一看我們現在的電視節目裏面這種劇是佔大多數的,你有創造力嗎?《漢武大帝》包括服裝等都是如此的符合史實,你覺的是一種悲劇還是一種喜劇?我可以這麼講,中華文化從大宋王朝開始逐漸喪失創造力,因爲宋朝的理學的本質就是考據學,因此從宋朝朱熹之後的八股考試,完全扼殺了我們的創造力,因爲他在搞考據。一千年之後的今天,我們還在搞考據,那我們的創造力在哪裏?喪失創造力的當兒,你可想象到我們企業的發展一定是困難重重。在文化的束縛之下,你是浮躁的,你是喜歡投機取巧的,只有打破這個束縛你才能發揮創造力。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