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員的自我進化:共享經濟新模式——共享員工

今天和大家聊聊在本次疫情之後,行業內催生的一種新的共享經濟模式,也就是共享員工。乍一看,好像沒什麼,不就是A公司的員工通過借調或者外包的方式到B公司去上班,但是背後卻凸顯出了疫情危機之下行業用工、企業跨界合作的必要性和靈活性。

背景

受武漢疫情的影響,大多數行業都出現了停滯,尤其是餐飲、旅遊、商場,損失非常慘重。而國內知名的西北菜系餐飲企業——西貝餐飲,在疫情期也被推到了風口浪尖。因爲董事長賈國龍公開說,西貝餐飲現金流不足支撐3個月,網上掀起一波關於現金流抗風險的大討論,在擔憂企業的未來時,也影響着員工以及所在家庭的未來。

而與此相反的確實,國內著名的生鮮品牌——盒馬生鮮,卻因爲人手短缺影響了正常的業務運營。

餐飲、生鮮兩大行業真是冰火兩重天。一邊,餐飲企業生死一線,上萬員工待業;另一邊,生鮮零售平臺訂單大增,人手極度短缺。

怎麼辦?

盒馬和餐飲企業一起想了個辦法――員工共享,讓閒置的員工暫時到盒馬工作。西貝餐飲董事長賈國龍也通過媒體表示,“將有1000多名上海員工支援盒馬工作,站上他們臨時的工作崗位。”

非常時期,當有非常機會。爲此破局,市場自發的資源配置功能再次發揮了作用,電商和餐館一拍即合,餐館服務員等暫時變成了電商配送員。

應該說,這是一個三贏的方案,餐館減負了,員工有收入了,電商的人力缺口也填上了。

傳統外包模式

外包,對很多人來說,其實並不陌生。

外包是指企業動態地配置自身和其他企業的功能和服務,並利用企業外部的資源爲企業內部的生產和經營服務。 外包是一個戰略管理模型,所謂外包(Outsourcing),在講究專業分工的二十世紀末,企業爲維持組織競爭核心能力,且因組織人力不足的困境,可將組織的非核心業務委託給外部的專業公司,以降低營運成本,提高品質,集中人力資源,提高顧客滿意度。外包業是新近興起的一個行業,它給企業帶來了新的活力。

而員工外包,某些公司爲了節省成本把某部分不涉及商業機密的業務承包給某個專業公司,專業公司派出人員到協議方公司工作,但被派出人員的勞動關係、工資派發都由專業公司負責。

如果正常情況下,除了走正規的人力資源招聘之外,員工外包也許是第二選擇,但是這一次促生出來的員工共享,卻成了市場的熱點。

新經濟模式-共享員工

繼盒馬牽手西貝之後,沃爾瑪、京東、阿里、蘇寧、聯想等巨頭相繼跟進,推出“共享員工”。

共享員工只是一個縮影。

17年前的非典時期,京東、阿里等逆市而起,這一次對一些行業來說,同樣將是一次新的機遇。業內認爲,在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下,一些新經濟、新行業、新模式、新物種都可能正在醞釀中。

不過可以確定的一點是,盒馬與餐企員工的合作,不是新型僱傭關係,而是臨時的過度措施。

新的用工模式給企業也帶來一定的挑戰,提供方會擔憂員工風險問題,例如疫情期間員工出現被感染問題,醫藥費用如何承擔。同時也會擔憂員工流失問題。

此外,對於需求方而言會擔憂技能匹配問題,可能存在跨行業用工,沒辦法立即上崗問題。以製造業爲例,一位從業人士表示,理論上這些新工人經過培訓,一個月成爲熟練工,然後一個月幹活,假設疫情結束了,再一個月就都走了,對工廠的產能有一定影響,但眼下,只有一起並肩作戰才能共克時艱。

這次疫情下,“共享員工”是企業與企業之間自行調配人力資源,解決特殊時期的問題。而國際上的普遍做法是,由第三方公司來調配企業之間的用工需求,在一些發達國家這種方式已經非常流行,國內也正在慢慢興起,業界普遍認爲靈活用工將會是未來10年中國在人力資源供給方面一個最大的變化,外包這個一度被人瞧不起的行業,未來可能要更新迭代成爲新的物種了。

後記

也許,2020年更加靈活式用工將呈現爆發式增長,未來也適用於很多領域、行業,比如外賣配送、知識付費、客服、在線教育等。

那麼,共享員工是否會成爲未來一種新的趨勢呢?

有業內專家表示看好共享員工模式,認爲未來的工作模式、工作體制都在不斷變化,越來越多的人將有機會把主要的精力集中在自己最擅長、最有時間、最能做的事情上,而並不一定要捆綁在某一家企業中,這將會是未來的一種工作模式。

不過,雖然共享員工靈活性強、成本也並不高,但要大規模複製需要解決好社保、法律等方面的問題,還需要在規章制度方面不斷進行完善,更好地維護用工之間彼此的權利。

無論如何,疫情之下,這場新零售與餐企之間的合作,不僅迅速盤活意外賦閒在家、具有成熟業務經驗的服務業人力資源,緩解了自身用工壓力,更是一個企業彰顯社會責任的表現。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