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幼兒園實施親自然生態教育的思考

在幼兒園實施親自然生態教育的思考
【摘 要】 大自然是一部真實、豐富的百科全書,蘊藏着巨大的教育財富。自然界的生活是直觀的、具體的、現實的、豐富的,是目的、意義與價值的源泉。紅黃藍立體課程注重幼兒的生態環境對教育產生的積極影響,通過各種活動培養幼兒的好奇心和求知慾,愛護環境,認識世界。親自然生態教育致力於使幼兒與自然、社會和諧並促進其心理和諧統一,促進幼兒完善人格的形成,對促進幼兒發展具有重要的教育價值。其教育方式包括營造自然生態教育環境、開展滲透式生態教育、融入真實環境感悟自然、寓教於樂以增強生態環境保護意識等,主要特徵表現爲生活性、生成性和探究性。
【關鍵詞】親自然 生態教育 實施
【文章分類】課程與教學
《綱要》中明確指出:幼兒園應培養孩子愛護動植物、關心周圍環境,親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資源的美好情感,具有初步的環保意識。紅黃藍立體教育課程根據《綱要》精神,提出“認識和理解世界是指幼兒探究、認識、理解並適應自然生活和社會生活的能力,包括觀察力、自然和社會常識、時間感等方面的發展,是幼兒認識和適應自然和社會生活的基礎”的理念,這是一種系統觀、整體觀、聯繫觀、和諧觀、均衡觀下的幼兒教育,充分體現並不斷展露出生態智慧的幼兒園教育。紅黃藍立體課程吸納了國內外多種先進教育理論的精華,對幼兒實施身體、智力、情緒與社會性發展等方面的整體素質教育,注重幼兒的生態環境對教育產生的積極影響,致力於培養健康、快樂、有競爭力的兒童。
目前由於人們對環境認識的不足導致了對環境的破壞,如造成了全球生態平衡失調:動物的滅絕、氣候變暖、自然災害增多、資源的流失等,給我們的生活、生命帶來了威脅。因此,在幼兒園進行親自然生態教育尤其重要。親自然生態教育是一種教育理念,也是一種教育實施策略,它是一種系統觀、整體觀、聯繫觀、和諧觀、均衡觀下的教育,是一種充分體現和不斷運用生態智慧的教育。幼兒園親自然生態教育不侷限於環境中孤立事實的認識,而要教給幼兒一種思考的方式和觀察的方法,以情感教育爲核心,並與幼兒的個性發展有機結合。
一、親自然生態教育的內涵
我們所說的“自然”是指自然界,是幼兒所能理解的自然界中的動植物、季節、氣象、生態景觀等。大自然是一部真實、豐富的百科全書,蘊藏着巨大的教育財富。大自然的神祕和美好深深吸引着孩子,引領幼兒親近大自然,孩子們就會在自然美景中充分開動心靈的機器,好奇心得到激發,整個心靈與周圍世界產生親密互動,沉浸在這種快樂的狀態中,幼兒對外部世界的把握加深了,心靈也成長了。因此,親自然生態教育對促進幼兒發展具有重要的教育價值,它能夠豐富幼兒的學習領域,滿足幼兒主動學習需要,喚醒兒童的生命意識。
親自然生態教育是以幼兒身邊的自然爲基礎,以密切聯繫幼兒生活的自然主題探究活動或遊戲爲載體,謀求自然世界和科學世界的整合,謀求人對自然的審美體驗與求真意識有機統一的課程,是促進幼兒對自我、自然之間認識與體驗的課程,是追求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課程。它的主要特徵表現爲生活性、生成性和探究性。
(一)生活性
生活是人們綜合性的活動。幼兒在生活中不斷髮展着,教育是促進這種發展的重要途徑。大自然與幼兒生活息息相關,一年四季,風雨雷電,身邊的植物與動物等都是孩子喜歡的探究活動主題。教師以幼兒身邊的大自然爲主題開展“果園採摘”“種植耕耘”“青青世界觀賞”“小動物飼養”“玩沙玩石玩水”等系列探究活動。可以充分利用生活現象的教育價值,使課程的開發從幼兒園擴展到家庭、社區以及幼兒的其他生活空間,拓展幼兒的經驗與視野,寓教育於生活和遊戲之中。
(二)生成性
  生成性是指在教師與幼兒的互動活動過程中,教師根據幼兒的興趣、需要,整合課程內容,形成共同的興趣並由此來設計課程。季節的交替,天氣的變化,動植物生長的變化,都是生成探究活動的出發點。謀求幼兒與教師的共同興趣是生成性的重要體現。例如:春天到了,在戶外活動的孩子發現小草變綠了,各種花開了,蝴蝶飛來了……於是春天的祕密就成爲孩子們關注的話題和這一時間內的興趣點。教師聆聽着孩子們的話語,收集來自孩子信息,根據孩子的興趣,充分利用幼兒園的種植環境,可以創建“春天”“春天的小動物”等主題活動來滿足孩子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慾。
(三)探究性
幼兒的經驗主要來自對環境的直接感知,通過摸、看、聞、嘗、聽、抓、舉等行爲來了解物體的各種特性,其感知能力是在遊戲中、在對自然、社會、自我的探究中得到發展的。探索性強調以問題的形成作爲學習的起始階段,重視孩子的學習興趣和主動參與,使幼兒在教育的過程中體驗到探索的樂趣,並由此養成探究精神和動手實踐的能力。如:我們在大班開展的“植物在有陽光處和沒陽光處生長”對比種植活動,孩子們通過質疑假設、對比種植、觀察記錄來探索自然的奧祕。在此基礎上,我們在幼兒園的種植園裏還設計了“黃瓜、白菜”等不同植物系列對比種植活動,讓幼兒真正成爲學習與發展的主體,成爲主動的學習者。
二、親自然生態教育的目標
認知目標:使幼兒充實和生活有關的自然科學文化知識與經驗,瞭解和熟悉身邊的自然現象,知道身邊常見的動植物的名稱,瞭解動植物生長的一般規律,知道各種自然現象產生的原因。
技能目標:使幼兒掌握認知自然、探索自然的初步的生活技能,如:通過親自參與勞動和研究探索的體驗,掌握簡單的勞動技能,掌握觀察自然、探索自然的一般方法,學習與同伴交往的技能,用語言表達自己願望和情感的技能以及尋求幫助解決實際問題的技能。
情感目標:培養幼兒熱愛自然的情感,具有愛護、關心動植物的意識,對探究周圍生活中的大自然感興趣,初步理解自然與人的密切關係,願意嘗試簡單的種植、飼養活動,養成幼兒樂觀、活潑、自信的良好心理品質,培養幼兒珍惜生命、關懷生命、尊重生命的意識。
三、親自然生態教育的內容
引導兒童以積極的態度和能力去認識、適應和改造自然,促進自我發展是親自然生態教育內容的根源。親自然生態教育探討的就是自然界的一切事物和現象及人與其之間的關係。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我們選擇幼兒感興趣的、可接受、易解、對幼兒生活有用的自然知識、技能,構建起幼兒親自然生態教育。
根據不同的認知對象,內容分爲“身邊的動物”、“身邊的植物”、“季節”、“生活中氣象”、“身邊的溪流”、“身邊的山脈”等生活板塊;根據“人與自然”關係,可以分爲“欣賞大自然”、“愛護環境”、“生存和改變”、“季節與生活”、“天氣與生活”等生活板塊;根據“自然和自然”關係,可以分爲“大家庭”、“差異與尊重”、“欣賞生命”、“食物鏈”等生活板塊。
四、親自然生態教育的環境
1、利用大自然和深圳本地特有教育資源對幼兒進行生態教育
陳鶴琴先生指出:“兒童教育應當把大自然、大社會作出發點,讓學生直接向大自然、大社會中去學習。”大自然是一本讀不完的活生生的書,看不夠的美妙畫卷,是孩子們成長的最好課堂,走進大自然,可以讓孩子走進生活,用自己的眼睛去發現世界、認識世界。孩子可以通過實地觀察,來體驗人們的生存和環境的關係,感受到良好的環境和惡化的環境對人類帶來的不同,並能瞭解到使環境遭受污染和破壞的原因,從而激發孩子從小愛護環境的意識。
我園地處濱海城市,幼兒對海洋比較熟悉,我們結合周圍環境,以“生態、環保、海洋”爲特色創設環境,整個幼兒園彰顯出“綠色生態”的理念,以“深圳三十年的變化”爲主題的幼兒園環境設計,結合紅黃藍的主色調,整個幼兒園呈現出勃勃的生機。幼兒園的內部環境佈置體現廢舊物品的利用,一樓以麻繩、麻布爲主,結合收集的紙盒、紙盤等進行裝飾美化,二樓以“海底世界”爲主題,收集了螃蟹殼、烏龜殼、海螺等材料裝飾而成,使孩子在潛移默化中受到美好和諧的生態環境教育。
我們帶幼兒去紅樹林海邊,去園博園、青青世界、光明農場,感受自然的美,通過觀察、比較、採集感知生命的多樣性,發現生命的變化,瞭解動植物生長與環境的關係,激發幼兒保護生態環境的情感。我們組織全園的孩子開展“垃圾分類”的活動,讓爸爸媽媽也參與進來,幼兒親自動手,一起製作環保服裝,開展垃圾分類比賽活動,讓孩子體驗環保的樂趣,更認識到“環境保護要從我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又如在主題中關於春天的學習,我們並不是把客觀的、現成的知識簡單機械的塞給幼兒,而是利用生態式教育理念下的感情融合和環境教育,帶幼兒一起到公園去觀察各種樹木花草,在各種花草中尋找春天的足跡,使幼兒在親身體驗中感受春天的變化,感受大自然的美妙,同時我們開展了“認領小樹”的活動,指導幼兒給自己的樹朋友製作“身份證”,細緻觀察花蕾的形狀、顏色。
2、利用常態下的一日活動進行生態環境教育
幼兒園一日活動豐富多樣,有教學活動、遊戲、勞動、生活活動等,在這些活動中我們有意識地進行環保教育。如:讓幼兒學習有關詩歌、故事,開展談話活動,初步知道環境對人類的影響。利用幼兒洗手的環節,開展節約用水的教育。首先,教孩子正確洗手及節約用水的方法,培養用水後擰緊水龍頭的習慣,開展了“好玩的水”實踐活動、開展“沒有水會怎樣”的討論,讓幼兒知道地球上要是沒有水,人、動物、植物都不能生存,教育幼兒要從小培養節約用水的好習慣。利用散步時間有意識地引導他們觀察樹、草、花,感受美麗的景色,產生對美好環境的情感傾向,教育幼兒要愛護周圍的一草一木。我們還要求幼兒收集繪畫、摺紙、剪紙等剩下的廢紙,因爲他們可以再生利用,既節約能源,又可減少污染。進餐時,教育孩子不挑食,不掉飯粒,珍惜農民伯伯的勞動成果,從而樹立孩子愛護自然資源的生態道德觀念。
3、開闢“種植園地”、“飼養角”,延伸幼兒對大自然的興趣
大自然是教育最直觀、生動的教育課堂,孩子可以通過觀察、比較、測量、採集、感知生命中多樣性,發現生命的變化,瞭解動植物生長與環境的關係。如:老師把孩子帶到小區中,讓孩子拿着小鏟子去挖土,孩子從中發現土地上生長着各種樹木花草、農作物,各種動物在土地上跑、爬,在土層下發現樹根、草根、小昆蟲等,從而具體瞭解了動植物與土壤的關係,感受到土壤的重要性。幼兒年齡小,活動範圍窄,對植物生長變化的過程缺乏全面的瞭解,因此,在園內創設一個自然教育的環境,對幼兒進行實踐的生態教育極爲重要。我們在幼兒園一角開闢了種植園地,每個班都有自己的種植區域。春天我們帶孩子種上花生、土豆、南瓜、黃瓜、白菜等作物,在種植過程中孩子們學會了澆水、施肥、認真觀察植物的生長過程,知道植物的生長離不開空氣、陽光、水、從而更直觀地瞭解植物與環境的關係。秋天,當孩子們提着籃子跟在老師的身後撿拾花生、土豆時,到處充滿着歡樂的笑聲,充滿着豐收的喜悅,當孩子們分享着自己的勞動果實時,這份喜悅與收穫同時讓每一個孩子擁有,他們不僅收穫了成功,而且收穫了生活經驗與能力的提高。
  我們在種植區旁邊又設了一個飼養區,幼兒和老師一起飼養小兔子、雞、鴿子等動物,幼兒也經常把種植園地的青菜、蘿蔔拿去餵養小動物,把處理的動物糞便又去給植物施肥,忙的不亦樂乎。這樣無形中讓幼兒瞭解了動植物與人們的關係,並告訴幼兒這就是一條鮮明的生物鏈。
有了種植園地和飼養角,拉近了孩子與大自然的距離,激發了孩子們對自然認識的興趣,培養他們的觀察能力,使他們更多地感受到萬物生長離不開好的環境。
4、抓住典型的社會事件進行生態教育
教師要善於發現、捕捉孩子的興趣點,並抓住其興趣點生成和深化教育,有效地培養起孩子的社會意識和社會責任。近兩年全球頻發的地震和近期出現的“釣魚島之爭”等,都是我們對孩子進行教育的契機。生長在和平年代的孩子根本不知道什麼是戰爭,看過美國對伊拉克發動戰爭的影片,讓孩子們真真切切地感受了一回戰爭的殘酷,他們都說“打仗時,那些人流了好多血,還有人死掉了,真可怕”。有的說“有些孩子很可憐,在哭。”邊說邊皺眉頭,神色凝重,不用多說什麼,他們已經知道了戰爭的可怕。我們和孩子討論關於“地震”的知識,交流一些看法,同時向他們宣傳一些保護地球的知識,告訴他們地震並不可怕,只要團結、有愛,人類就什麼困難都能戰勝。通過觀看地震影片,白衣天使的真情感人事蹟也震撼了孩子,他們感動了、無言了!事實證明,充分利用豐富的社會資源,可以使孩子關心生活、關注社會,並能輕鬆愉快地融入社會生活,激起初步的愛社會、愛自然、愛祖國和愛和平的美好情感。
五、親自然生態教育的路徑
幼兒的生活具有整體性,課程走向整體綜合化已成爲教育的必然。紅黃藍立體課程是採用主題的形式拓展幼兒應瞭解和掌握的主要目標和關鍵經驗。所以我們在設計親自然生態教育時以單元主題爲框架,注重各學科領域的綜合滲透,並輔以情境遊戲。
1、四步教學法
四步教學法指:制定計劃;工作、活動;描述;評價。大自然季節的變化、動植物生長的祕密都吸引着孩子的目光。四步教學法以探究和發現學習爲基礎,通過創設有利於兒童主動學習的環境,提供各種活動材料,鼓勵、引導兒童探索,在對自然、自我的探究中學習,滿足了兒童探索的慾望。如:大班開展的對比種植活動,教師先佈置種植區域,投放自助式的材料和蒐集多樣性的對比種植資料,然後由幼兒選擇白菜、黃瓜、南瓜等植物,教他們設計個性化的對比種植空間,來探究植物對陽光、水分、土壤的需求。
2、參觀學習活動
爲了讓兒童走進自然,增強對大自然的感知,我們根據活動的需要組織了形式多樣的參觀活動。如:“走進光明農場”、“海洋世界”、“消防支隊”等主題活動拓展了孩子學習的空間和時間,讓孩子在參觀活動中獲得有益的經驗;我們組織全園師生參觀農莊以及家庭形式開展親子參觀等活動,不僅拓展了幼兒的活動視野,而且實地的觀察和參與讓每個幼兒有更多的時間和空間接觸自然、親近自然,從而使幼兒不同程度的獲得了有益於身心發展的感性經驗。
3、遊戲活動
對於兒童來說,遊戲就是他們的工作,也是一種主動獲取經驗的學習活動。在成果分享、交流活動中,我們常常採用角色遊戲來開展教學。如:《風雨雷電》、《小兔乖乖》、《拔蘿蔔》、《好喫的玉米棒》、《可愛的小雞》、《竹梯遊戲》等主題活動都是以遊戲爲活動形式,教師採用遊戲的手段開展教學活動,讓孩子的原有經驗在看看、說說、玩玩中得到了提升。
4、實踐活動
《包糉子》、《果園採摘》、《種植耕耘》、《好喫的蔬菜》、《身邊的現代科技》等主題活動都注重孩子的親身實踐,給予孩子參與實踐的機會,走近生活,運用已有知識和能力解決問題。只有解放了孩子的手,孩子們才能在做中學、學中做。
六、親自然生態教育的思考
親自然生態教育的特徵體現在自然性,本質是教會幼兒認識自然和改造自然,是對生命過程的一種體驗。對教師來說,親自然生態教育是一種心態;對幼兒來說,是一種動力之源,是自我認識、自我提升、自我超越的歷程。它非常注重轉變傳統教育觀念,但是,當今教師的教育理念大多仍是傳統式的,他們只是把自己和書本的思想灌輸給幼兒,毫無創造性可言;在課堂裏,所謂的知識完全變成了主宰一切的絕對力量,教師因附屬於大大小小的知識點而自然而然地成爲課堂教學的唯一強勢權威者,幼兒則相應地淪爲可憐的被控制體和單一的弱勢被動接受體。因此,提高幼兒教師素質是幼兒園實施親自然生態教育的關鍵,經常進行教學反思、完善自己的專業素質是我們所要思考的問題。
通過一年多的實踐,我們認爲,從小對孩子進行親自然生態教育是必要的、可行的。親自然生態教育與我們幼兒園教育是不矛盾的,可以有機結合,但必須從課堂走向社會,這樣教育的效果就更明顯,更具社會意義。只要我們不斷學習、不斷反思,就會發現和諧自然的環境,有利於幼兒在動態發展中不斷達到生理與心理平衡,實現和諧發展。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