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散數學之集合論 【下】

離散數學之集合論 【下】

一、等價關係與劃分

等價關係(equivalent relation)定義
〉 等價關係R定義爲:
A上自反、對稱、傳遞二元關係
〉 xRx;xRy→yRx;xRy∧yRz→xRz
例子
〉 三角形的相似全等關係;
〉 學生的舍友關係;
〉 人的親戚關係(朋友關係?同學關係?)
〉 整數集上的“模k相等”關係:
x=_ky \Leftrightarrow k|(x-y)

等價類(equivalent class)
〉 設R爲A上的等價關係
〉 對於每個a∈A,a的等價類記做 [a]_R(簡記[a]),定義爲:[a]_R={x|x∈A ∧ xRa},
〉 a稱作 [a]_R 的代表元素
〉 等價類是A的子集,每個代表元素確定一個等價類
〉 例:“模2相等”,有2個等價類:[0]和[1]
〉 相等關係E_A有 |A| 個不同的等價類,每個等價類都是單元素集合
〉 全關係 A×A 只有一個等價類 A

等價類的性質
〉 A 上的任何一個等價關係 R,任何一個元素 a,
〉 等價類 [a]_R 都不會是空集,因爲總有 aRa(等價關係的自反性)
〉 同一個等價類可能有不同的代表元素或者另一種說法:不同的元素可能有相同的等價類

等價類定理
〉 R是A上的等價關係,則任意的a,b∈A,aRb 當且僅當 [a]_R=[b]_R
〉 設aRb,又x∈[a],那麼xRa,R的傳遞性,有xRb,所以x∈[b]
〉 同理 x∈[b] 推出 x∈[a],所以[a]=[b]
〉 設[a]=[b],a∈[a],又有a∈[b],所以 aRb

R是A上的等價關係,則任意的a,b∈A,要麼[a]=[b],要麼[a]∩[b]= \varnothing
 

劃分(partitions)的定義
〉 劃分是滿足下列條件的集合A的子集族 π
〉 ∀B(B∈π→B≠\varnothing)(不空
〉 ∪π=A不漏
〉 ∀B∀B'(B∈π∧B'∈π∧B≠B'→B∩B'=\varnothing)(不交
〉 π中的元素稱爲劃分的單元
〉 特別約定A=\varnothing時只有劃分\varnothing

劃分的例子
〉 A={1,2,3,4}
〉 π1={{1},{2},{3},{4}}
〉 π2={{1,3},{2,4}}
〉 π3={{1,3,4},{2}}
〉 π4={{1,2,3,4}
〉 {{1,2},{4}}?
〉 {{1,2,3},{2,4}}?

等價關係與劃分
〉 很明顯,A上的等價關係R的所有等價類的集合,構成A的一個劃分,稱作等價關係R對應的劃分:
〉 { [x]_R |x∈A},所有等價類的集合是一個劃分。
〉 反過來,集合A的一個劃分π,也對應A上的一個等價關係 R,稱作劃分 π 對應的等價關係
〉 R={<x,y>| ∃B(B∈π∧x∈B∧y∈B)}
〉 R=\cup_{B{\in}\pi }B\times B= ∪{B×B|B∈π}

等價關係和劃分的一一對應
〉 對應π的等價關係爲R,當且僅當 R對應的劃分爲π
〉 證明必要性,設對應π的等價關係爲R,R對應的劃分爲π',要證明 π=π'
〉 設任意a∈A,包含a的B∈π,B'∈π'
〉 b∈B\LeftrightarrowaRb\Leftrightarrowb∈[a]_R\Leftrightarrowb∈B'
〉 左半部:π對應的等價關係是R
〉 右半部:R對應的劃分是π'
〉 所以B=B',由於a是任意的,所以π=π'

〉 證明充分性,設R對應的劃分爲π,π所對應的等價關係爲R',要證明R=R'
〉 取A中任意元素a,b
〉 aRb\Leftrightarrowb∈[a]_R
\Leftrightarrow ∃B(B∈π∧[a]_R=B∧b∈B)(R對應π)
\Leftrightarrow ∃B(B∈π∧a∈B∧b∈B)
\Leftrightarrow aR'b(π對應等價關係R')
〉 所以R=R'

劃分之間的關係
〉 劃分的“粗細”概念
〉 自然的,|π|越大,越“細”
〉 兩個劃分之間如何比較粗細?
〉 “細於”關係的定義:  如果π1的每一個單元都包含於π2的某個單元,稱π1細於π2,表示爲 π1≤π2
〉 如果π1≤π2而且 π1≠π2 ,則表示爲 π1<π2,稱作“真細於”             


 

劃分的“細於”和等價關係的“子集” 的對應關係:π1,π2 分別是等價關係R1,R2對應的劃分,那麼R1 \subseteq R2 ↔ π1≤π2
〉 定理說明,越“小”(包含二元組較少)的等價關係對應越細的劃分;
〉 最小的等價關係是 相等關係 E_A,對應最細的劃分:每個單元僅含一個元素。
〉 最大的等價關係是全關係,對應最粗的劃分:僅有一個單元
〉 如模2相等關係、模 3 相等關係和模6相等關係三個等價關係中
模2相等關係對應的劃分包含2個單元
模3相等關係對應的劃分包含3個單元
模6相等關係對應的劃分包含6個單元
模6的劃分細於模3的劃分:[x]_6 \subseteq [x]_3
模6的劃分細於模2的劃分:[x]_6 \subseteq [x]_2

劃分的運算
〉 對應於等價關係的並、交運算,劃分也有相應的運算。
積劃分運算:
〉 劃分π1和π2的積劃分π1·π2是滿足如下條件的劃分:
〉 π1·π2細於π1和π2
〉 如果某個劃分π細於π1和π2,則π一定細於 π1·π2
〉 也就是說,π1·π2是細於π1和π2的最粗劃分

例如下:

                                       

和劃分對應於等價關係的並運算 ?
〉 否!等價關係中的傳遞性質對於運算不封閉
〉 針對傳遞性質擴展並運算結果,定義:二元關係R的傳遞閉包 t(R)
〉 t(R) 是傳遞的,R \subseteq t(R)
〉 同時,對於A上的任意一個具有傳遞性質且包含R的關係R',t(R)\subseteqR'


〉 和劃分對應於等價關係並運算結果的傳遞閉包
〉 R1和R2分別是π1和π2對應的等價關係
〉 則π1+π2是等價關係t(R1∪R2)對應的劃分

商集 (quotient sets)
〉 R 是 A 上 的 等 價 關 系 , 稱 A 的 劃 分 { [a]_R |a∈A}爲A的R商集,記做 A/R
〉 每一個劃分π均爲A上的一個商集,相應的商集的和、積對應於劃分的和與積。
〉 A/(R1∩R2 )=A/R1·A/R2
〉 A/t(R1∪R2)=A/R1+A/R2

 

二、序關係

序關係R定義爲:
〉 集合A上的自反、反對稱、傳遞的二元關係:
〉 xRx; xRy∧yRx→x=y; xRy∧yRz→xRz
〉 存在序關係R的集合A稱作有序集(ordered set)
〉 用二元有序組 <A, R> 表示,一般的有序集表示成 <A, ≤>

序關係例子
〉 實數集R上的“小於或等於”關係是序關係,有序集記做<R, ≤>
〉 集合A的冪集ρ(A)上的“包含關係”是序關係,有序集記做<ρ(A), \subseteq >
〉 正整數集合I+上的“整除”關係是序關係,有序集記做<I+, |>

哈斯圖(Hasse graph)

〉 對序關係關係圖的一種簡化畫法
〉 由於序關係自反各結點都有環,省去
〉 由於序關係反對稱且傳遞,所以關係圖中任
何兩個不同的結點直接不會有雙向的邊或通
路,所以省去邊的箭頭,把向上的方向定爲
箭頭方向。
〉 由於序關係傳遞,所以省去所有推定的邊,
即a≤b,b≤c有a≤c,省去ac邊

有序集集合元素中的排序
〉 a≤b,稱a先於或等於b;a小於或等於b;
〉 如果¬(a≤b),則稱a,b不可比較或者不可排序

序關係中特殊元素

最大(小)元、極大(小)元
〉 <A, ≤>爲有序集,B \subseteq A
〉 B的最小元b:b∈B∧∀x(x∈B→b≤x)
〉 B的最大元b:b∈B∧∀x(x∈B→x≤b)
〉 B的極小元b:
〉 b∈B∧¬∃x(x∈B∧x≠b∧x≤b)
〉 B的極大元b:
〉 b∈B∧¬∃x(x∈B∧x≠b∧b≤x)
〉 極大和最大的差別在於B中是否包含不可比較的元素

有序集:A={a,b,c,d,e,f,g,h}

〉 B={a,b,c,f}
〉 最大元f,最小元a
〉 極大元f,極小元a
〉 B={a,b,c,d}
〉 沒有最大元,最小元a
〉 極大元b,c,d,極小元a
〉 B={b,c,d,h}
〉 最大元h,沒有最小元
〉 極大元h,極小元b,c,d
 

關於最大(小)元,極大(小)元的定理
〉 B的最大(小)元必爲B的極大(小)元
〉 如果B有最大(小)元,則它是唯一的
〉 如果B是有限集,則B的極大(小)元恆存在
〉 最大(小)元未必存在,存在則唯一。不包含不可比較的元素的有序集必然有最大(小)元
〉 極大(小)元對有限集必然存在,未必唯一
存在最大(小)元的有限有序集,其極大(小)元就等於最大(小)元

上(下)界,上(下)確界
〉 <A, ≤>爲有序集,B \subseteq A
〉 B的上界a:a∈A∧∀x(x∈B→x≤a)
〉 B的下界a:a∈A∧∀x(x∈B→a≤x)
〉 B的上確界a:a是B的所有上界的集合最小元
〉 B的下確界a:a是B的所有下界的集合最大元

有序集:A={a,b,c,d,e,f,g,h}
 

B={b,c,d}
〉 上界h,下界a
〉 上確界h,下確界a
B={c,d}
〉 上界{g,h},下界{a}
〉 上確界g,下確界a
B={d,g}
〉 上界{g,h},下界{d,a}
〉 上確界g,下確界d

關於上(下)界,上(下)確界的定理
〉 如果b是B的最大(小)元,則b是B的上(下)確界
〉 如果b是B的上(下)界,而且b∈B,則b一定是B的最大(小)元
〉 如果B有上(下)確界,則上(下)確界是唯一的
〉 上下界未必存在,存在時也未必唯一
〉 有了上(下)界,也未必存在上(下)確界

鏈和反鏈
 

(chain)
〉 如果子集B中的任意兩個元素都是可以比較的
〉 ∀x∀y(x,y∈B→x≤y∨y≤x)

〉如右圖整除關係中的 {2, 6,12, 36} 就是一個鏈還      是其中的最長鏈
反鏈(anti-chain)
〉 子集B中的任意兩個元素都是不可比較的
〉 ∀x∀y(x,y∈B∧x≠y→ ¬(x≤y)∧¬(y≤x))

〉 如:右圖中的 { 單個元素 } ,{2, 6},{24,36} 同         一 級的都是反鏈,不可比較的整除關係。 
〉 |B| 稱作是鏈或者反鏈的長度

鏈和反鏈定理
〉 <A, ≤ > 是有限的有序集,B \subseteq A
〉 如果A中最長的鏈長度爲n
〉 則A存在一個劃分,劃分有n個單元,每個單元都是一反鏈
 

半序關係(偏序關係)(Partially ordered relation)
〉 序關係R爲集合A上的反自反、反對稱、傳遞的二元關係
〉 ¬(xRx), xRy∧yRx→x=y, xRy∧yRz→xRz
〉 將<A,R>稱作爲半序集
〉 實數集合上的“大於”關係
〉 公司內部職員的“下屬”關係
 

三、函數

函數是最重要的數學工具之一
〉 我們在不同階段學習的函數概念
因變量:隨自變量取值而變化; y=x+5:算術表達式
映射:從定義域到值域的對應關係。y=f(x):更爲普遍的對應

集合論中的函數
〉 將函數看作一種特殊關係
〉 歸結爲集合,歸結爲關係進行研究
〉 我們介紹離散對象之間的函數關係
函數(function)定義
〉 如果X到Y的二元關係f  \subseteq X×Y,對於每個 x∈X,都有唯一的 y∈Y,使得<x,y>∈f,則稱f爲X到Y的函數,記做:f: X→Y
〉 當X=X1×…×Xn時,稱f爲n元函數。
〉 函 數 也 稱 作 映 射 (mapping) 或 變 換 (transformation)
函數是特殊的關係
① 前域和定義域重合;
② 單值性:<x,y>∈f∧<x,y'>∈f →y=y'

函數特殊表示法
〉 由於函數的單值性。表示爲:y=f(x), 稱x爲自變元,y爲函數在x處的
〉 y爲x的像點,x爲y的源點(基於映射)
〉 不滿足單值性的關係不適合這種表示法
〉 <x,y1>和<x,y2>都屬於關係R,y1≠y2,則不能用 y1=R(x) 這樣的表示法,否則y2=R(x)無法區分

函數的例子
〉 任意集合A上的相等關係EA爲一函數,稱爲恆等函數(identical function),也表示爲 I_A
〉 自然數集合上的二倍關係爲一函數,f:N→N,y=2x
〉 正整數集合上的整除關係不是函數,因爲2|4,2|8,不滿足單值性
〉 X≠\varnothing時,空關係\varnothing不是函數,當X=\varnothing時,空關係\varnothing是函數,稱作空函數
〉 自然數加法Add: N×N→N,y=x1+x2,爲自然數集上的二元函數

函數的規定方法
列表法: 將函數包含的所有序偶排成一個表
圖表法: 用平面直角座標系上的點集合表示函數
解析法: 採用算術表達式或者其它命名式表示函數
遞歸定義函數

歸納定義和遞歸定義
〉 作爲關係和集合,函數也可以採用歸納定義方法來進行定義:
函數初值定義
函數調用自身部分的定義

〉 已經做過一些介紹
〉 如字符串長度的函數
〉 len(空串)=0;
〉 len(A)=len(substr(A,2))+1

函數的相等和包含
〉 f:A→B,g:C→D
〉 如果A=C,B=D,且對每個x∈A,都有:
〉 f(x)=g(x),則函數f等於g,記爲f=g
〉 如果A \subseteq C,B=D,且對每個x∈A,都有:
〉 f(x)=g(x),則函數f包含於g,記爲f \subseteq g

函數的個數
〉 如果|X|=m,|Y|=n,則{f|f:X→Y}的基數爲n^m,共有n^m個X到Y的函數
〉 從n個元素當中取m個允許重複的排列,共有n^m
〉 X到Y的全體函數集合表示爲Y^X

定義域子集的映象(image)
〉 f:X→Y,A \subseteq X,將f'(A)稱作A的映象定義爲:
〉 f'(A)={y| ∃x(x∈A∧y=f(x))}
〉 映象f'是ρ(X)到ρ(Y)的函數
〉 f'(\varnothing)=\varnothing;  f'(X)=Ran(f);  f'({x})={f(x)}(x∈A)

映象函數的特性
〉 設f:X→Y,對任意A\subseteqX, B\subseteqX
〉 f'(A∪B) = f'(A)∪f'(B)
〉 f'(A∩B) \subseteq f'(A) ∩ f'(B)
〉 f'(A) - f'(B) \subseteq f'(A-B)
〉 存在x1≠x2但是f(x1)=f(x2)

函數的合成
〉 設f:X→Y, g:Y→Z,那麼作爲關係的合成fg是一個X到Z的函數
〉 先證明 Dom(f \circ g)=X
〉 對任意x∈X,有y∈Y,使<x,y>∈f;對這個y,有z∈Z,使<y,z>∈g,因此
有<x,z>∈f \circ g,所以x∈Dom(f \circ g)
〉 再證明\circ g的單值性
〉 設對x有z1,z2,使<x,z1>∈fg,<x,z2>∈f \circ g
〉 也就是有y1,y2,使<x,y1>∈f,<y1,z1>∈g, <x,y2>∈f, <y2,z2>∈g
〉 因爲f是函數,所以y1=y2,又g是函數,所以z1=z2

函數合成的習慣記法
〉 習慣上f(x)和g(x)的合成,記做g(f(x))
〉 所以函數合成也會按照關係合成的相反順序記做g \circ f

函數合成運算的性質
〉 函數合成滿足結合律,不滿足交換律
〉 函數f的n次迭代:f^n
〉 f \circ E^X=E^Y\circ f = f
〉 對於f^2=f,稱作等冪函數

  • 特殊函數類

單射函數(injection)
〉 如果任意x1≠x2有f(x1)≠f(x2),也稱作一對一的函數
〉 如果 f和g 都是單射函數,則其合成g \circ f也是單射函數
〉 x1≠x2 \Rightarrow f(x1)≠f(x2) \Rightarrow g(f(x1))≠g(f(x2))
〉 如果g \circ f是單射函數,則f是單射函數
〉 反證法,如果f不是單射則g \circ f也不會是單射

滿射函數(surjection)
〉 如果任意y都有x使得y=f(x),即Ran(f)=Y,也稱作“映上的”函數
〉 如果f和g都是滿射函數,則其合成g \circ f也是滿射函數
〉 如果g \circ f是滿射函數,則g是滿射函數
〉 反證法,如果g不是滿射函數, g \circ f也不會是滿射函數

雙射函數(bijection)
〉 如果f既是單射函數又是滿射函數,稱作雙射函數。也稱作“一一對應”
〉 如果f和g都是雙射函數,則其合成g \circ f也是雙射函數
〉 如果g \circ f是雙射函數,則f是單射函數,g是滿射函數,容易由前面的定理證明。

逆函數(inverse function)
〉 函數作爲關係,可以求逆,但是f~是否函數?
〉 如果f不是單射,則f~無法滿足單值性
〉 如果f不是滿射,則Dom(f~)≠Y
〉 所以只有雙射函數存在逆函數
〉 雙射函數f的逆函數記做f^{-1},也是雙射函數,稱f是可逆的

逆函數的性質
〉 (f-1)-1=f
〉 f-1 \circ f=EX
〉 f \circ f-1=EY
〉 兩個可逆函數f,g的合成: (g \circ f)-1=f-1 \circ g-1

逆函數
〉 對於非雙射函數,也存在類似逆函數的對應函數
左逆函數(left inverse)
〉 如果g \circ f=EX,則稱g爲f的左逆函數,f有左逆函數當且僅當f是單射函數
右逆函數(right inverse)
〉 如果f \circ g=EY,則稱g爲f的右逆函數,f 有右逆函數當且僅當f是滿射函數
f 可逆當且僅當f既有左逆函數,又有右逆函數,而且左逆函數和右逆函數相等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