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數系統的構造與發展歷程

實數系統的構造與發展歷程

一、第一次數學危機與畢達哥拉斯學派

1、2、3、……,自然數就好像是大自然的母語,它獨立於人的思維而存在,甚至很多動物都會簡單的計數。考古學有足夠的證據表明,遠遠早於人類文明之前,人們就開始有意識地計數了。到了古希臘時期,以各種政治宗教團體爲代表,人們對知識的認知達到了空前的程度,其中影響最大的當屬“畢達哥拉斯學派”。畢達哥拉斯曾求學於古希臘聖賢,並遊歷周邊世界,回國後創辦了學派。與此同時該學派還信奉 “萬物皆數” 的信條,這裏的數就是指自然數和表現爲自然數之比的有理數

古希臘人對有理數的研究十分深入,在丟潘圖時代達到了至高點,但之後便隨着時代一起沒落了。其實在早前,希帕索斯就已經發現√2並不是有理數,這一發現使得畢達哥拉斯學派極其恐慌,他們將希帕索斯和真理一起埋藏到了大海之中。但畢竟紙裏包不住火,質疑聲越來越的強烈,人們對自己的信仰甚至產生了懷疑,史稱“第一次數學危機”。最終人們不得不承認這種數的存在,並且稱其爲“不可公約數”,然後用兩條線段之比來表示它,歐幾里得的《幾何原理》是這套理論的典型代表。然而頑固的反對者卻一直存在,即使是偉大的達芬奇也稱它爲“無理數”。

相信很多人有這樣的記憶,在小學和初中時,0並不是自然數,但到了高中卻突然變成了自然數。這個問題曾經一度引起爭論,它也正體現了人們對0的認識過程。0很早地就被中國、印度這樣的東方國家隨意使用着,但直到中世紀阿拉伯數字的普及,歐洲世界才逐漸地接受了它。直觀地講,0的現實意義並不是很“自然”,因爲“沒有”是不需要計數的,再加上0不能做除數,人們將它排除在自然數之外也就情有可原。在近代的集合論公理系統中,將0作爲萬物起始,將1作爲度量單位,更符合現代人的認識,理論系統在這裏取代了直覺。

在初中先是學的負數,然後再學的無理數(根號)。相對無理數而言,負數只是在減法上的擴展,接受起來並沒有障礙。但在歷史上,負數的出現卻遠遠晚於無理數,而且同樣也不受人待見。直到17世紀末還存在着爭議,連帕斯卡、萊布尼茲這樣的大數學家都公開反對負數,認爲它們根本是不存在的。由於先入爲主的觀念,有人可能無法理解,負數爲什麼難以接受?但只要想想你能否接受虛數,這也就變得不那麼難理解了,因爲它們同樣都是“不存在”的數。

經歷了多次新數誕生的陣痛,人們已經認識到,數並非一定要是“存在”的,它們是運算完備性需求的必然產物。但數也不能盲目擴張,它們必須產生於運算的擴展,也必須受制於運算律的約束。隨着公理化系統和代數學的發展,人們有了足夠的工具和信心去解構數的本質,並隨之創造出了包括“四元數”和“無窮小”在內的新型數。

二、實數的構造

人們在工作和生活中熟練地使用着數,只要按照運算律進行計算,就不用懷疑結果是否正確。面對着那些似乎天經地義的運算法則,一般人根本不會多想,更看不出什麼花樣來。即使是碰到了似是而非的概念,大部分人也是選擇視而不見,因爲它們似乎並不影響最終的結果。然而數作爲大自然的語言,數學家們並不甘心只是把它當做一般的對話工具,而是想通過它與世界進行更深層次的交流,並將其轉變成探索世界的武器。

事實證明,對於簡單問題的深入思考,有時候會顛覆人們的傳統認識,數學史上的重大發現很多都來自一些“基本問題”,並且新理論總會讓人離真相更近一步。我們先不急於看到真相,而是從故事開始的地方,追尋先人的步伐,總有一天,你也會走出自己的步調。在“集合論”中大家已經感受過自然數的公理化定義,下面我們將繼續進行數的構造相關的內容介紹。

1. 自然數

  用集合定義自然數雖然完美,但不符合直覺,一般人不容易想到。歷史上較早出現的定義來自皮亞諾(Peano)的公理系統,之前我們順帶提過,現在就來看看它的具體內容吧。皮亞諾公理是說自然數集NN滿足以下公理:

  (I)1∈N。1是自然數,但1不作定義。

  (II)a∈N ⇒ a^+∈N。任何自然數都有一個“後繼”,它也是自然數。

  (III)a^+=b^+ ⇒ a=b。後繼相等的兩個自然數也相等。

  (IV)∀a(a^+≠1)。1不是任何自然數的後繼。

  (V)M⊂N∧1∈M∧(a∈M ⇒ a^+∈M) ⇒ M=N。歸納公理

  皮亞諾公理更符合直覺的認識,理解起來也沒有困難。11和“後繼”不作定義,前兩條公理確定了自然數的鏈式結構,後面兩條避免了環的產生,最後的歸納公理排除了多餘的元素,它是數學歸納法的依據。這裏的很多概念與集合論中的定義十分相像,它們同樣也可以推導出自然數的各種性質,並且嚴格地定義加法、乘法、大小,以及證明各種運算律。

  你可以親自嘗試一下下面的這些證明和定義,因爲通過研究和摸索,你會驚歎從這幾條簡單的公理居然可以推出那麼多的性質,並且很多看似顯然的結論證明起來卻並不輕鬆。通過練習,你更能感受到抽象和研究的魅力,感受各種性質的可證性,並認識到嚴格定義數的必要性。這裏簡單列一些問題:

   任何自然數不以自己爲後繼;

   除1外任何自然數都是別人的後繼;

   定義加法、乘法,證明交換律、結合律、分配率、消去律;

   定義大小,證明其傳遞性、三歧性、運算下的單調性;

   n和其後繼之間沒有其它數;

  • 最小數原理

  有心的讀者可能注意到,集合論中我們是以0作爲自然數的起點的,而這裏卻是以1爲起點。其實單純從自然數的結構來說,起點叫什麼並不重要,區別主要發生在加法和乘法的定義裏。0會讓運算的定義變得複雜,這裏我們選擇推遲引入,好讓大家把注意力集中在構造的原理和方法上。

2. 有理數

  自然數有加法和乘法運算,但它們的逆運算卻並不總是有意義的,需要根據這個需求對自然數進行擴展。不管是差還是商,都可以用一個自然數對錶示,從而負數和分數皆可以定義爲數對。爲了減少0的影響,可以先定義正分數。按照除法的性質可以定義自然數對的“相等”,等價的自然數對被定義爲正分數,並將自然數嵌入其中。然後依次定義大小、四則運算、運算律、倒數。

  正分數要比自然數多出許多,一些新的性質是需要被明確指出的。一個是顯然的稠密性,它是說任何兩個正分數之間都存在另一個正分數,這個是比較容易構造出來的。另一個就是阿基米德性:對任何正分數x,y,都存在自然數n,使得 x<ny。你可能覺得阿基米德性也很顯然,但請考慮一下“集合論”中的超限數,在那裏它是不成立的。阿基米德性被頻繁地使用,你甚至覺察不出它是一條性質,但是從公理出發它並不是那麼明顯,你可以嘗試證明一下。稠密性和阿基米德性在有理數和實數中同樣成立,那裏就不再重複說明了。

  自然數在除法上擴展後,需在減法上繼續擴展。類似於正分數的定義,先要在減法的意義上定義正分數對的“相等”,然後將等價的正分數對定義爲有理數,並將正分數嵌入其中。接着類似地定義大小、四則運算、運算律、相反數、絕對值。有理數集被記爲Q,自然數在減法運算下的擴展被稱爲整數Z。

  有理數在加法和減法上已經完全封閉,而且它貌似已經佈滿數軸,我們好像不再需要別的數了。畢達哥拉斯當初也是這樣自信,但在經典的√2是無理數的證明面前,最終還是一籌莫展。一個稠密的點集之間居然還有未知的數存在,人們對看似簡單的數軸突然產生了戒心,這些幽靈一樣的數該如何定義?

  現在在此處我們不妨停留一下,思考一下如何證明 √D(D爲非平方自然數)是無理數? 如果僅限於初等方法,我們這裏的證明思想叫做無窮遞降法,它發明於古希臘時期,現在在數論中仍有廣泛的應用。

2.1  關於無窮遞降法

無窮遞降法是數學中的一種反證法

設 P是關於集合 A 的元素的命題,函數 f  將 A 上的元素映射爲實數。如果我們要證明 P 對 A 的每一個元素都不成立,我們可以假設 A 上使得 P 成立的元素構成非空子集 B ,然後取 B 中使得 f 取最小值的元素 x_1 ,利用 x_1 構造出另一個 x_2 ,它滿足:

  1.  命題 P 對 x_2 成立,即  x_2 \in B
  2.  f(x_2) < f(x_1)
  3.  對 A 的任何非空子集, f 都能取到最小值。

由於已經假設 B 上 f 的最小值爲 f(x_1)  ,與第二點矛盾,從而原假設“ B 非空”不成立。稍等, f 真的能在 B 上取到最小值嗎?未必。所以我們需要一個附加條件: 3. f 能在 B 上取到最小值。不過一般上,我們並不能事先知道 B 的結構如何,所以一般都是使用這個條件代替條件 3 :對 A 的任何非空子集, f 都能取到最小值。

然而,在實際應用上,無窮遞降法的形式非常多變,非常靈活。關於它的例子,可參見這裏。下面我們來證明對於任意的非平方自然數的根號 \sqrt D  的無理性。

法一:

設整數 D 可分解爲P1*P2*...*Pi(Pi爲素數)
假設 \sqrt D = \frac{n}{m}  (n, m 互素) 的形式,其中 m 是 \sqrt D 的所有(整數的)分式表示中,能作爲分母的最小正整數。之所以可以這樣假設,是因爲正整數集的任意子集都有最小元。下面我們構造分母比 m 小的分式。由 \sqrt D = \frac{n}{m}    得 m^2=Dn^2
因爲D爲非完全平方數,則D的素因數至少有一個出現的次數爲單數,

設最小的這個數爲 Pk  則 n^2 | Pk (PS:a|b 表示a 可以被b 整除 )從而n | Pk。
n = aP_k,帶入方程中 a^2P_k^2 = P_kP_1.P_{k-1}P_{k+1}..P_nm^2 化簡後,
a^2P_k = P_1.P_{k-1}P_{k+1}..P_nm^2,因爲Pi都是素因子,故
同理 m^2|Pk,  從而 m| Pk。設 m = bP_k,  \frac{n}{m} = \frac{aP_k}{ bP_k } = \frac{a}{b}
但此時的分母 b < m,故與假設矛盾。故√P爲無理數.

法二:
如果\sqrt D可表示爲既約分數\frac{p}{q}

因爲有 mq < p < (m+1)q

故總可以構造 0<p−mq<q ,利用可p^2=Dq^2以構造出\dfrac{nq-mp}{p-mq}=\dfrac{p}{q},它的分母比q小,這是不可能的。故假設不成立

3. 實數

3.0 關於戴德金分割的簡介

戴德金原理(Dedekind principle)亦稱戴德金分割,是保證直線連續性的基礎,其內容爲:如果把直線的所有點分成兩類,使得:1.每個點恰屬於一個類,每個類都不空。2.第一類的每個點都在第二類的每個點的前面,或者在第一類裏存在着這樣的點,使第一類中所有其餘的點都在它的前面;或者在第二類裏存在着這樣的點,它在第二類的所有其餘的點的前面。這個點決定直線的戴德金割切,此點稱爲戴德金點(或界點),戴德金原理是戴德金((J.W.)R.Dedekind)於1872年提出來的,在構造歐氏幾何的公理系統時,可以選取它作爲連續公理,在希爾伯特公理組Ⅰ,Ⅱ,Ⅲ的基礎上,阿基米德公理和康托爾公理合在一起與戴德金原理等價。

定義1 若將實數 R 分成兩個子集S和T,它們滿足:

(1) S \neq \varnothing, T \neq \varnothing;

(2) R = S \cup T;

(3) \forall x \in S, \forall y \in T ,總有 x<y (稱S爲左集,T爲右集)

則稱爲實數集R的一個“戴德金分劃”,記作(S,T) 。

“戴德金分劃”的第一條要求是左集S與右集T都不是空集,也就是說它們中都有實數,簡稱爲不空。第二條要求是S和T包含了所有的實數,換句話說,對於任何一個實數或者屬於左集S或者屬於右集T,二者必居其一,簡稱爲不漏。第三條要求是左集S中的實數都比右集T中的實數小,簡稱爲不亂。由第三條可以推知左集中的實數不會在右集中出現,右集中的數也不會在左集中出現。若x屬於左集,凡小於x的實數也都屬於左集,若y屬於右集,凡大於y的實數也都屬於右集。

例如令       

 

讀者可以驗證(S,T)是一個戴德金分劃,再如令

S={x∈R | 存在自然數n,使  },T={x∈R | x≥1}。

這也確定了一個戴德金分劃(S,T)。

第一個戴德金分劃中,左集S有最大數\sqrt 2 ,而右集T沒有最小數;第二個戴德金分劃正相反,左集S沒有最大數,而右集T有最小數1。\sqrt 2 和1都叫做相應的戴德金分劃的中介點。一般說來,實數上的戴德金分劃必有中介點,下面的定理便說明這一點,而在有理數集上若類似地作一個戴德金分劃就不一定有中介點了。例如若令S={x∈Q | x≤0,或x2≤2),T={x∈Q | x>0,且x2>2)則(S,T)構成對有理數集 Q的戴德金分劃,但左集S無最大數;右集T無最小數,也就是(S,T)沒有中介點 

戴德金原理 實數集R的任一戴德金分劃(S,T),都唯一地確定一個實數 \alpha (稱爲中介數或中介點),它或者是S的最大數(此時T中無最小數)、或者是T的最小數(此時S中無最大數)。

3.1 戴德金分割形式化

  歷史上最成功的實數定義來自戴德金,他將有理數集QQ分割爲左右兩個非空集合ξ, ξ¯,其中右集ξ¯中的元素皆大於左集ξ中的元素,且左集沒有最大值。戴德金將ξξ被定義爲一個實數,實數集記作R。當右集中有最小值r時,這一刀正好切在有理數r上,這個分割就是r對應的實數。當右集中沒有最小值時,它當然就是我們需要的無理數。在繼續前進之前,先用幾個問題複習一下概念,也順便熱熱身。

   “右集的元素大於左集的元素”這一條件等價於:r\in\bar\xi \wedge r'<r\Rightarrow r'\in\xi

  • \sqrt 2 ∈R;

   對任意ε>0,都有\exists r\in\xi,\overline{r}\in\overline\xi(\overline{r}-r<\varepsilon)

  下面先來定義實數的大小:當ξ⊂η時,定義ξ<η,容易證明該定義的三歧性和傳遞性。接下來就是定義加法和乘法,以及它們的運算律。親自定義並證明這些概念會提高你對嚴格定義的認同感,下面是加法的定義,希望你能從證明它的合法性開始進行探索。
                                                                   \xi+\eta=\{a+b|a\in\xi,b\in\eta\}

  我們的主要問題是:這樣定義的實數能否佈滿數軸呢?換句話說,在數軸上一刀切下去,切到的必然是實數嗎?類似於戴德金分割,將實數集N分割爲左右集X,X¯,我們要證明的是:X¯中必有最小值,因爲它就是分割點。考察所有左集之並ξ=∪X,先證明ξ是一個實數,然後證明它不小於X中的任何數且不大於X¯中的任何數,所以它必是X¯的最小值。這就證明了我們的結論,實數在數軸上沒有空隙,這個性質被稱爲實數的完備性連續性。實數的完備性是它區別於其它數的最大特性,它是分析學的根基,我們將在下一篇對它進行深入探討,並給出與完備性等價的幾個實數基本定理。

3.2 康托爾定義

  早在19世紀的上半頁,柯西、維爾斯特拉斯等人就着手進行分析學的嚴格化工作,其中就包括實數的嚴格定義。柯西將實數定義爲有理數序列的極限,但他並沒有發覺,他的定義中事先承認了極限這個“數”的存在,所以它是個循環定義。在繼續前進之前,我們需要幾個概念。序列a0,a1,a2,⋯稱爲一個數列(sequence),記作{an},an稱爲數列的通項。數列可以看作是某個數集到自然數集的映射,若數列滿足以下條件,它稱爲基本序列柯西數列。柯西就是把實數定義爲基本序列的極限,本篇不打算引入極限,而統統將之取代爲基本序列,在下一篇中我們將看到它們其實是等價的。
                                            \forall\varepsilon>0\exists N(m,n>N\Rightarrow\left|{a_m-a_n}\right|<\varepsilon)

  若兩個基本序列{an},{a′n}{an},{an′}滿足以下條件,稱它們爲等價的,記作{an}∼{a′n}。容易證明∼是一個等價關係,康托爾將有理數基本序列的等價類[{an}]定義爲一個實數。僅用有理數rr組成的數列{r}顯然是基本序列,它所在的等價類就被定義爲有理數數rr,不同的有理數是不等價的。

                                           \forall \varepsilon>0\exists N(n>N\Rightarrow\left|{a_n-b_n}\right|<\varepsilon)

  對兩個實數α,β,取其代表序列 {an},{bn},容易證明n足夠大時必有an>bn或an<bn成立,這可以作爲實數大小的定義。下面是實數加法的定義,乘法和運算律留給讀者完成。

                                                     [\{a_n\}]+[\{b_n\}]=[\{a_n+b_n\}]

  如上所述,不與某個有理數等價的基本數列應當就是無理數了,它們能否填滿數軸的空隙?即任何實數是否都可以逼近,用本節的語言就是實數基本數列是否必然與某個實數等價?這裏會出現實數距離的概念,可以暫且定義爲其代表序列的距離。對實數基本序列\alpha_0,\alpha_1,\alpha_2,\cdots,取其代表有理數序列\{a_{0n}\},\{a_{1n}\},\{a_{2n}\},\cdots。考察有理數列a_{00},a_{11},a_{22},\cdots先證明它是基本數列,再證明它所代表的實數就是要找的數,這就證明了實數的完備性。

3.3 展望

  戴德金分割和康托爾定義的實數之間可以建立一一映射,它們是同構的,在歷史上都有着很高的地位。但由於表達上的繁瑣和定義的差異,不便於在論證中直接使用,下篇將介紹的實數基本定理與它們是等價的,而且更容易理解和使用,今後會使用它們作爲實數完備性的等價物。

  實數表示一條直線上的點,那麼平面上的每個點能否表示數呢?高斯將複數和二維平面的點對應起來,徹底回答了這個問題。你可能會樂觀地猜測空間上的每一點也能表示數,這個說法不能算錯,因爲我們連數的定義都沒有!隨着抽象代數的成熟,人們把數看成是滿足一定運算法則的代數系統。可惜的是,複數已經是滿足現有運算律的最大系統了,想要再大的話就必須犧牲掉一些運算律,比如哈密爾頓的四元數就不滿足交換律。

  說到代數系統,其實可以把有理數看做是實數的一個子系統,子系統對四則運算是完全封閉的。實數中還有其它的子系統,比較重要的一類來自對多項式的研究。有理數可以看做是所有滿足整係數方程a_0x+a_1=0(a_0\ne 0)的實數,將這個概念進行擴展,一般稱滿足方程 \sum\limits_{i=0}^n{a_ix^i}= 0(a_n\ne 0) 的(復)數爲代數數,最低滿足nn階方程的數稱爲n階代數數。容易證明代數數是可數的,自然實代數數也是可數的,所以實數中還有不是實代數數的數,它被稱爲超越數,典型的代表就是π和e。你可能認爲代數數就是帶有各種根號的數,反過來說的確是對的,但大部分代數數卻無法用有限的表達式來表示!這個精彩的命題就需要抽象代數的工具來討論了。

三、 實數基本定理

  實數的構造理論爲實數及其完備性奠定了嚴格的基礎,但爲了研究分析學的方便,我們需要更符合“直覺”的結論。在這之前,先來了解一些重要的概念。

  對於一個基本序列,我們的直覺是它將逐漸逼近某個數,這個數一般稱爲數列的極限。極限的嚴格定義由維爾斯特拉斯(Weierstrass)給出:一個實數列{xn}如果滿足條件(1),則稱它爲收斂的(converge)或收斂於a,而a稱爲{xn}的極限(limit),記作\lim\limits_{n\to\infty}{x_n}=a 或Xn→a。容易證明極限如果存在,則必是唯一的。不收斂的數列稱爲是發散的(divergence),其中如果滿足條件(2),也可以說成是極限爲∞,同樣可以定義極限+∞和−∞。極限定義澄清了無窮的概念,而且可以更好地描述實數的連續性,它將成爲我們的常用語言。

                                                  \forall\varepsilon>0\exists N(n>N\Rightarrow\left|{x_n-a}\right|<\varepsilon)                                 (1)

                                                  \forall E>0\exists N(n>N\Rightarrow\left|{x_n}\right|>E)\tag{2}                                      (2)

  數列是關於自然數的函數,如果將定義域換成實數集,就成爲我們所熟悉的一般意義上的函數。關於實數集,大家最熟悉的就是區間(開區間、閉區間、半開半閉區間),開區間(a−ε,a+ε)叫做a的ε-鄰域(neighborhood),而(x−δ,x)∪(x,x+δ)叫x的去心δ-鄰域。類似地我們可以有函數的極限定義:若函數f(x)在a處滿足條件(3),則稱f(x)在a處收斂於A,記作\lim\limits_{x\to a}{f(x)}=Af(x)\to A,(x\to a)。類似地可以有單側極限x\to a^+,x\to a^-,以及無窮極限x\to+\infty,x\to-\infty

                                                   \forall\varepsilon>0\exists\delta>0(\left|{x-a}\right|<\delta\Rightarrow\left|{f(x)-A}\right|<\varepsilon)\tag{3}              (3)

  關於數列還有幾個有用的概念,比如逐漸遞增或遞減的數列稱爲單調數列,數列中任取無窮個元素按原序組成的數列稱爲其子列。如果數列或實數集的所有數不大於M,M稱爲數列或實數集的上界,上界中的最小數稱爲上確界,記作supX。類似地有下界下確界infX,同時有上界和下界的數列或數集稱爲是有界的(bounded)。若a的任何ε-鄰域內都含有數集X的元素(不包含a),a稱爲X的聚點。閉區間序列[an,bn]如果滿足[a0,b0]⊃[a1,b1]⊃[a2,b2]⊃⋯,它稱爲區間套。能涵蓋數集X的開區間集∑稱爲它的覆蓋,若數集X的任何覆蓋都有有限子集能覆蓋數集X,則X稱爲緊集

  有了這些基本概念,我們就來看看實數的基本定理,它們又叫實數連續性(continuuity)的基本原理。其中定理(3)(8)對函數也同時成立,相關定理請自行腦補。

  (1)戴德金分割定理:實數集的戴德金分割的右集總有最小值;

  (2)確界存在定理:有上(下)界的實數集必有上(下)確界;

  (3)單調有界定理:單調有界的數列必收斂;

  (4)區間套定理:至少有一個實數屬於所有區間套;

  (5)有限覆蓋定理:閉區間是緊集。

  (6)聚點定理:有界實數集至少有一個聚點;

  (7)子列定理:有界數列必有收斂子列;

  (8)柯西判定定理:實數基本序列收斂。

  大部分定理都很“直觀”,我們希望可以直接使用它們,而不是通過實數定義來證明。這樣的要求並不過分,況且我們在上一篇中也已經證明了(1)或(8)是成立的。當拋開實數定義時,我們唯一的顧慮是:它們之間互相兼容嗎?是否存在矛盾呢?答案是讓人欣慰的,它們不僅兼容,甚至是等價的!也就是說以任何一個作爲公理,都可以成功推導出其他7個定理。相信你已經明白我的意思了,現在我們就來構造一個推導環路,來串聯這8個定理。

  (1)⇒(2)。若A有上界,定義分割X={x<a|a∈A},可以證明\bar X的最小值即爲A的上確界。

  (2)⇒(3)。考察單調數列的確界,它就是數列的極限。

  (3)⇒(4)。閉區間的邊界構成單調數列,且它們互爲界限,則必有極限a,b,閉區間[a,b]包含於任一個區間。

  (4)⇒(5)。假設不能有限覆蓋,每次取有無限覆蓋的那一側,考察區間套的公共點,它必能被一個開區間覆蓋,矛盾。

  (5)⇒(6)。假設實數集X沒有聚點,考察能包含它的的閉區間[a,b],在區間上每一點y都可以取足夠小的領域,使其不包含X除y之外的點。則這些領域中有限個可以覆蓋[a,b],但它們僅包含有限個X中的點,這與X有無窮項矛盾。

  (6)⇒(7)。考慮集合元素組成的集合,它必有聚點,總可以選取一個收斂於聚點的子列。

  (7)⇒(8)。容易證明基本序列有界,它必有收斂子列,證明所有數都收斂到該子列的極限值。

  (8)⇒(1)。用中分法取一個逐漸靠近分割的數列,容易證明它是基本序列,證明它的極限即爲右集的最小值。

四、連分數簡介

我們一直在不自覺地使用着十進制小數(decimal fraction)表示實數,小數運算方便、容易理解,讓實數使用起來更加自如。但小數卻不能提供更多關於實數本身的性質,尤其是對無理數、超越數的研究,小數表示完全無法勝任。有人會感到困惑,什麼叫實數本身的性質?實數本身還有什麼需要進一步研究的?比如說吧,無理數週邊的有理數是如何分佈的?超越數和其它無理數有什麼本質區別?而所謂的連分數則可以比較好的體現出實數本身的性質,同時作爲一種研究實數的好的工具。

 

參考博客: https://www.cnblogs.com/edward-bian/p/4078364.html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