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说三种项目生命周期

三种项目生命周期对比:

一、预测性

预测型生命周期,即大家平日里说到瀑布模型。适用于在早期能够确定范围、时间和成本的项目。通过整体计划,按部就班的实施以及最终的验收来进行项目。

比如一个厨师负责一个婚宴,婚宴的菜单,参加的人数,举办的时间早在1周前就已经确定,厨师只需要保证能根据菜单在举办婚宴的时间把一道道佳肴端上餐桌即可。面对这样需求明确,时间明确,成本明确的项目,最适合的就是预测型生命周期。

基本特点:

 

【1】强调最大程度的减少不确定性。

【2】范围是预先定义好的。

【3】当定义范围后,确定整个项目的时间和成本预估。

【4】大多数是在前期进行商业分析,在产品开发前定义好需求。

【5】在项目开始前确定可交付成果。

预测型生命周期的产品典型模型如下:

二、迭代/增量型

迭代型生命周期适用于需要通过一系列重复的循环的活动来渐进地增加产品的质量的项目。

依然是那么一个厨师,他希望能改进糖醋排骨这道菜肴。那么他需要调味,出菜,让客户来试吃,收集反馈,再调味,出菜,让客户来试吃,收集反馈,再调味………………最终,达到改进糖醋排骨这道菜肴的目的。

特点如下:

【1】项目被分成若干个阶段,每个项目阶段重复。

【2】在迭代中,项目工作连续执行或有一些重叠。

【3】高层级范围在前期定义,详细范围在每个迭代中产生。

【4】当前一阶段开始或完成时,开始定义后一阶段的范围,

【5】产品迭代开发,同时功能增量叠加。

【6】大部分商业分析在前期完成,小部分在项目进行中完成。

【7】在固定迭代周期中完成商业分析。

【8】随着项目的发展,需求和解决方案变得更加稳定。

迭代增量生命周期的产品典型模型如下:

三、适应性(敏捷)

适应性生命周期即当下比较火热的敏捷型,其和迭代,增量两个周期有一定的相似性,但是迭代和增量都是在预知需求的前提下,而适应型生命周期,更多的是去响应变化,对项目的前途和范围并不十分明确。这时候就需要将项目划分为若干个短小的迭代周期,在每个周期都产出可验证的交付物,以此去获取用户反馈,从而最终产出用户需要的结果。

还是那么一个厨师(厨师真是一个好职业,能接触几乎所有的项目生命周期),有一天遇到了一个莫名其妙的美国客户——特没谱。这个特没谱相当的没谱,见到厨师,就说了一句“我饿了”,厨师问他想吃啥,他居然说不知道。

这下厨师只有不停的尝试:

  1. 先切了一块小蛋糕,问他这个如何,他说不行。
  2. 厨师又拿来披萨,问他如何,他说凑合。
  3. 厨师赶紧拿来一个5寸披萨,同时上了一点回锅肉,问他如何,他说这个不错。
    ……
    ……
    ……
    最后,经过不断的尝试,厨师终于拼出了一桌莫名其妙的菜,有中餐,也有西餐,还有印度餐和俄罗斯餐。虽然这桌菜东拼西凑,莫名其妙,但好歹是给这个特没谱喂饱了。

基本特点如下:

【1】通过减少不确定性来强调商业价值。

【2】在每次迭代更新时间和成本评估。

【3】进行快速迭代。

【4】早期商定总体范围,每次迭代时定义详细的范围和产品需求。

【5】变更是必不可少的,当提出了新需求,这些需求列入产品未完项,然后重新确定未完项的优先级。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