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示講解OFDM的原理

章節一:時域上的OFDM

OFDM的"O"代表着"正交",那麼就先說說正交吧。
首先說說最簡單的情況,sin(t)和sin(2t)是正交的【證明:sin(t)·sin(2t)在區間[0,2π]上的積分爲0】,而正弦函數又是波的最直觀描述,因此我們就以此作爲介入點。既然本文說的是圖示,那麼我們就用圖形的方式來先理解一下正交性。【你如果能從向量空間的角度,高屋建瓴的看待這個問題的話,你也就不是"小白"了,R U?】

在下面的圖示中,在[0,2π]的時長內,採用最易懂的幅度調製方式傳送信號:sin(t)傳送信號a,因此發送a·sin(t),sin(2t)傳送信號b,因此發送b·sin(2t)。其中,sin(t)和sin(2t)的用處是用來承載信號,是收發端預先規定好的信息,在本文中一律稱爲子載波;調製在子載波上的幅度信號a和b,纔是需要發送的信息。因此在信道中傳送的信號爲a·sin(t)+b·sin(2t)。在接收端,分別對接收到的信號作關於sin(t)和sin(2t)的積分檢測,就可以得到a和b了。(以下圖形採用google繪製)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到了這裏,也許你會出現兩種狀態:
  一種是:啊,原來是這樣,我懂了。
  一種是:啊,怎麼會這樣,我完全無法想象。這裏要說的是,你根本用不着去想象(visualize)。數學中是如此定義正交的,數學證明了它們的正交性,那麼他們就是正交的,【他們就可以互不干擾的承載各自的信息】。選取sin(t)和sin(2t)作爲例子,正是因爲它們是介於直觀和抽象的過渡地帶,趟過去吧。
上面的圖示雖然簡單,但是卻是所有複雜的基礎。
1.1 下一步,將sin(t)和sin(2t)擴展到更多的子載波序列{sin(2π·Δf·t),sin(2π·Δf·2t),sin(2π·Δf·3t),…,sin(2π·Δf·kt)} (例如k=16,256,1024等),應該是很好理解的事情。其中,2π是常量;Δf是事先選好的載頻間隔,也是常量。1t,2t,3t,…,kt保證了正弦波序列的正交性。
1.2 再下一步,將cos(t)也引入。容易證明,cos(t)與sin(t)是正交的,也與整個sin(kt)的正交族相正交。同樣,cos(kt)也與整個sin(kt)的正交族相正交。因此發射序列擴展到{sin(2π·Δf·t),sin(2π·Δf·2t),sin(2π·Δf·3t),…,sin(2π·Δf·kt),cos(2π·Δf·t),cos(2π·Δf·2t),cos(2π·Δf·3t),…,cos(2π·Δf·kt)}也就順理成章了。
1.3 經過前兩步的擴充,選好了2組正交序列sin(kt)和cos(kt),這只是傳輸的"介質"。真正要傳輸的信息還需要調製在這些載波上,即sin(t),sin(2t),…,sin(kt)分別幅度調製a1,a2,…,ak信號,cos(t),cos(2t),…,cos(kt)分別幅度調製b1,b2,…,bk信號。這2n組互相正交的信號同時發送出去,在空間上會疊加出怎樣的波形呢?做簡單的加法如下:
f(t) = a1·sin(2π·Δf·t) +
a2·sin(2π·Δf·2t) +
a3·sin(2π·Δf·3t) +

ak·sin(2π·Δf·kt) +
b1·cos(2π·Δf·t) +
b2·cos(2π·Δf·2t) +
b3·cos(2π·Δf·3t) +

bk·cos(2π·Δf·kt) +
= ∑ak·sin(2π·Δf·kt) + ∑bk·cos(2π·Δf·kt) 【公式1-1:實數的表達】
爲了方便進行數學處理,上式有複數表達形式如下:
f(t) = ∑Fk·e(j·2π·Δf·kt) 【公式1-2:複數的表達,這編輯器找不到上角標…不過,你應該看得懂的】
上面的公式可以這樣看:每個子載波序列都在發送自己的信號,互相交疊在空中,最終在接收端看到的信號就是f(t)。接收端收到雜糅信號f(t)後,再在每個子載波上分別作相乘後積分的操作,就可以取出每個子載波分別承載的信號了。
然後,多看看公式1-1和公式1-2!!!發現咯?這就是傅里葉級數嘛。如果將t離散化,那麼就是離散傅立葉變換。所以纔有OFDM以FFT來實現的故事。將在下面的章節進行更多的描述。
遵循古老的傳統,F表示頻域,f表示時域,所以可以從公式1-2中看出,每個子載波上面調製的幅度,就是頻域信息。類似的說法是:OFDM傳輸的是頻域信號。這種說法有些彆扭,但是很多教程或文章會使用這樣的說明方式,就看讀者如何理解了。如果純粹從公式或者子載波來看,這種說法其實也是很直接的闡述了。
上面1.1-1.3的擴展,可如下圖所示: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1.4 還有這一步嗎?其實是有的。"小白"你可以先想想,想不到的話先往下看,因爲這需要在頻域中考量,所以我寫在後面了。【也可參考[1]】
將上述的時域分析配上LTE的實現,有如下情況:
【注1:本段描述需要有LTE物理層的基本知識,如果看不明白,請暫時跳過,看完整篇文章後再回看】
【注2:LTE並非時域的實現,下面僅僅是套用LTE的參數,做一個參考分析】
子載波的間隔Δf=15kHz,一個OFDM symbol的發送時間是66.7us,可以發現,15kHz*66.67us=1,即基帶上一個OFDM symbol的發送時間正好發送一個一次諧波的完整波形。對於10M的LTE系統,採用的是1024個子載波,但是隻有中間600個(不含最中間的直流)子載波被用於傳送數據。在一個OFDM symbol的時間內(即66.67us),靠近中間的兩個一次諧波傳輸一個完整波形,再靠外一點的兩個二次諧波傳輸兩個完整波形,以此類推至最外面的兩個300次諧波傳輸了300個完整的波形。在這66.67us內,600個子載波互相正交,其上分別承載了600個複數信號。
上面的說法有點囉嗦,不如圖示來得直觀。本來準備再畫一圖的,不過一來上面已經有了類似的圖,實是大同小異;二來,600個子載波,也太多了點。。。
OK,說到這裏,從時域上面來看OFDM,其實是相當簡潔明快討人喜歡的。不過,一個系統若要從時域上來實現OFDM,難度太大,時延和頻偏都會嚴重破壞子載波的正交性,從而影響系統性能。這點在各種教材文章中都會有提及,我就不贅述了。
下面將轉入頻域來描述OFDM,由於頻域不甚直觀,的確會稍稍讓人費解。不過只要時刻想着時域子載波間的疊加,一切都會好起來。

章節二:頻域上的OFDM

第一章節時域上的討論開始於OFDM中的"O";本章節頻域上我們從"FDM"開始。
先圖例一個常規FDM的系統圖: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圖11:常規FDM,兩路信號頻譜之間有間隔,互相不干擾
爲了更好的利用系統帶寬,子載波的間距可以儘量靠近些。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圖12:靠得很近的FDM,實際中考慮到硬件實現,解調第一路信號時,已經很難完全去除第二路信號的影響了(電路的實現畢竟不能像剪刀裁紙一樣利落),兩路信號互相之間可能已經產生干擾了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圖13:繼續靠近,間隔頻率互相正交,因此頻譜雖然有重疊,但是仍然是沒有互相干擾的。神奇的OFDM

上面三個圖的確有點小兒科,不知道"小白"是不是已經在心裏吶喊:這誰不知道呀!不過我在這裏花時間畫了三張圖,總還是有所考量的:
a. 作爲上一個章節和本章節之間的補充和連接,說明一下OFDM在頻域上面的表現,亦即OFDM的本源來歷。
b. 引導思考:信號的帶寬是多少?
c. 引導思考:OFDM正交頻譜疊加部分到底有多寬呢?結合1.4,先想想,再往下看,會更好。

再次回到正軌,請回看第一節中的圖一至圖六等時域波形圖,圖示了在時域上,波形的調製,疊加接收,以及最終的解碼。讓我們看看圖一至圖三中的每個步驟在頻域上是如何表現的。

首先來看sin(t)。“小白"呀"小白”,你且說說sin(t)的頻譜是啥呀?"小白"弱弱的說:是一個衝激。是的,sin(t)是個單一的正弦波,代表着單一的頻率,所以其頻譜自然是一個衝激。不過其實圖一中所示的sin(t)並不是真正的sin(t),而只是限定在[0,2π]之內的一小段。無限長度的信號被限制在一小截時間之內,【就好比從一個完整的人身上逮下一根頭髮,然後把整個人都丟掉,以發代人】其頻譜也不再是一個衝激了。

對限制在[0,2π]內的sin(t)信號,相當於無限長的sin(t)信號乘以一個[0,2π]上的門信號(矩形脈衝),其頻譜爲兩者頻譜的卷積。sin(t)的頻譜爲衝激,門信號的頻譜爲sinc信號(即sin(x)/x信號)。衝激信號卷積sinc信號,相當於對sinc信號的搬移。所以分析到這裏,可以得出圖一的時域波形其對應的頻譜如下: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圖21:限定在[0,2π]內的a·sin(t)信號的頻譜,即以sin(t)爲載波的調製信號的頻譜
sin(2t)的頻譜分析基本相同。需要注意的是,由於正交區間爲[0,2π],因此sin(2t)在相同的時間內發送了兩個完整波形。相同的門函數保證了兩個函數的頻譜形狀相同,只是頻譜被搬移的位置變了: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圖22:限定在[0,2π]內的b·sin(2t)信號的頻譜,即以sin(2t)爲載波的調製信號的頻譜
將sin(t)和sin(2t)所傳信號的頻譜疊加在一起,如下: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圖23:a·sin(t)+b·sin(2t)信號的頻譜
圖23和圖13,均是頻域上兩個正交子載波的頻譜圖。比一下,發現了嗎?不太一樣!
是的,想必你已經想起來了,這是因爲基帶信號在傳輸前,一般會通過脈衝成型濾波器的結果。比如使用"升餘弦滾降濾波器"後,圖23所示的信號就會被修理成圖13所示的信號了。這樣可以有效的限制帶寬外部的信號,在保證本路信號沒有碼間串擾的情況下,既能最大限度的利用帶寬,又能減少子載波間的各路信號的相互干擾。這也是1.4中沒有提及的,更多的可參考[1]
貼士:脈衝成型濾波器作用於頻域,可以"看作"時域中的每個碼元都是以類似sinc信號發出的。沒必要糾結於發送端碼元的時域波形,只需要知道在接收端通過合適的採樣就可以無失真的恢復信號就OK咯。
這裏用到的是奈奎斯特第一準則,在下面的框框內會稍作描述:
奈奎斯特第一準則請自行google,這裏說說其推論:碼元速率爲1/T(即每個碼元的傳輸時長爲T),進行無碼間串擾傳輸時,所需的最小帶寬稱爲奈奎斯特帶寬
 對於理想低通信道,奈奎斯特帶寬W = 1/(2T)
 對於理想帶通信道,奈奎斯特帶寬W = 1/T
在下面的圖31中,可以看出信號的實際帶寬B是要大於奈奎斯特帶寬W(低通的1/(2T)或者帶通的1/T)的,這就是理想和現實的距離。
補充說明:本文提到的"帶寬",也即約定俗成的帶寬理解方式,指的是信號頻譜中>=0的部分。在從低通到帶通的搬移過程中,因爲將原信號負頻率部分也移出來了(也可理解爲同乘e(j2πfct) + e(-j2πfct)的結果,見參考[2])【注:沒有上角標和下角標的編輯器,真不爽。不過,你應該看得懂的】,所以帶寬翻倍了。如下圖所示: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圖31:內涵豐富的圖,請參看上面和下面的說明文字
上面專門用框框列出奈奎斯特第一準則,還有一個重要目的就是說明下頻帶利用率的問題。頻帶利用率是碼元速率1/T和帶寬B(或者W)的比值。
理想情況下,低通信道頻帶利用率爲2Baud/Hz;帶通信道頻帶利用率在傳輸實數信號時爲1Baud/Hz,傳送複數信號時爲2Baud/Hz(負頻率和正頻率都獨立攜帶信號)。由於討論低通信道時往往考慮的是實數信號,而討論帶通信道時通常考慮的是複數信號,因此可以簡單認爲:理想情況下,信道的頻帶利用率爲2Baud/Hz。
實際情況下,因爲實際帶寬B要大於奈奎斯特帶寬W,所以實際FDM系統的頻帶利用率會低於理想情況。
【說到這裏,終於可以圖窮匕見了】而OFDM的子載波間隔最低能達到奈奎斯特帶寬,也就是說(在不考慮最旁邊的兩個子載波情況下),OFDM達到了理想信道的頻帶利用率。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圖32:OFDM正交子載波,載頻間距爲奈奎斯特帶寬,保證了最大的頻帶利用率。
將上述的頻域分析配上LTE的實現,有如下情況:
【注:本段描述需要有LTE物理層的基本知識】
子載波的間隔Δf=15kHz,一個OFDM symbol的發送時間是66.7us。在10MHz信道上,1ms的子幀共傳輸14個OFDM symbol【不是15個,留空給CP了】,每一個OFDM symbol攜帶600個複數信息,因此:
1.從整個系統來看,波特率爲600142/1ms = 16.8MBaud,佔據帶寬10MHz,因此帶寬利用率爲16.8MBaud/10MHz = 1.68Baud/Hz,接近2Baud/Hz的理想情況。【注:一是CP佔用了每個OFDM Symbol約1/15的資源,二是10MHz的頻帶並不是滿打滿算的用於傳輸數據,其邊界頻帶需要留空以減少與鄰近信道的干擾】
2. 單從OFDM一個symbol來看,波特率爲6002/66.7us = 18MBaud,佔據帶寬60015kHz=9MHz【不考慮邊界子載波帶外問題】,因此其帶寬利用率爲18MBaud/9MHz=2Baud/Hz,符合上面的討論。
附:5M帶寬的WCDMA的chip rate = 3.84M/s,即碼率爲3.84M*2 = 7.68MBaud,帶寬5M,所以帶寬利用率爲7.68MBaud/5MHz = 1.536Baud/Hz,略遜於LTE的1.68Baud/Hz【注:WCDMA的脈衝成型採用滾降係數爲0.22的升餘弦濾波器,奈奎斯特帶寬爲3.84M】

章節三:用IFFT實現OFDM

其實前兩章,我已經將自己的理解盡數表達了:第一節是從時域上來說子載波正交的原理;第二節是從頻域上來解釋子載波正交後,達到理想頻帶利用率的特性。想來,雖然前兩章寫得較長【沒預料到會寫這麼長的…太長了沒人看…】,但是應該還是很簡單、清晰、易懂的。
不過"小白"的卡殼,似乎並不在於最基本的正交原理和頻帶利用率上,反而是IFFT變換中,充斥的各種時域頻域角色變換讓其眼花繚亂。

個人覺得要理解IFFT實現OFDM,最好的辦法還是看公式。比如第一章節中的公式1-1和公式1-2,配上時域波形圖的疊加,不要太好理解喲。當然,這裏的IFFT需要將時域離散化,因此公式IFFT ≈ IDFT -->
fn = 1/N·∑Fk·e(j·2π·k·n/N) 【公式3-1,n爲時域離散後的序號,N爲總的IFFT個數,n∈[1,N]】
關於公式3-1的理解方法,可以是這樣的。其中一種理解方式是聯繫第一章節的公式1-2:可以發現公式3-1等號右側所表達的物理意義和公式1-2是相同的,均代表了不同子載波e(j·2π·k·n/N)發送各自的信號Fk,然後在時域上的疊加形成fn,只不過現在疊加出來的時域不是連續波形,而是離散的時序抽樣點。
另一種更容易,更可愛的理解方式是:在一個OFDM symbol的時長T內,用N個子載波各自發送一個信號F(k)(k∈[1,N]),等效於直接在時域上連續發送fn(n∈[1,N])N個信號,每個信號發送T/N的時長。
在IFFT實現OFDM中,發送端添加了IFFT模塊、接收端添加了FFT模塊。IFFT模塊的功能相當於說:別麻煩發送N個子載波信號了,我直接算出你們在空中會疊加成啥樣子吧;FFT模塊的功能相當於說:別用老式的積分方法來去除其餘的正交子載波了,我幫你一次把N個攜帶信號全算出來吧。就是這樣,IFFT實現OFDM的系統用"數學的方法",在發送端計算信號的疊加波形,在接收端去除正交子載波,從而大大簡化了系統的複雜度。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圖八:用IFFT實現OFDM。請自行對比圖七
最後說一句:“小白"乃"白富美"之"白”,非"一窮二白"之"白"也。
好吧,該結束了。再寫得長了更沒人看了。

補充章節:從頻譜上來看正交性

本文最開始發表時是沒有這一段的,因爲原文已然十分自恰,已將OFDM的原理說的非常清楚到位了。然而,這一段的內容卻是別的文章中講解OFDM時經常出現的橋段,因此覺得還是有必要補充陳述一下自己的觀點。
【注:本小節爲補充章節,與本文邏輯沒有必然聯繫,可直接略過。】
從正文章節中,可以發現作者的思路:從時域角度講解子載波的正交性;從頻域角度講解OFDM的頻帶利用率。作者覺得這是最容易理解OFDM原理的方式。但是教材中、網絡上,還有一種非常主流的講解方式:從頻域上“直觀的”看待子載波的正交性。比如下面這個圖: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圖51:從OFDM頻譜看待正交性(本圖來自網絡,比我畫的圖好些,還有文字說明)
這種觀點的說法是:在每個子載波的抽樣點上,其它的子載波信號抽樣值均爲0(即上圖中的subcarrier Nulls對應某個子載波的Subcarrier Peak)。這種說法在圖示上有非常醒目的直觀效果,所以是各教材講義中的常客,但是至少從作者的角度來看,這種說法在涉及到後面的解調信號時,將變得非常難以理解和說明。所以本文最開始的版本中是沒打算寫本小節的。
如果你看到這裏,覺得這種說法正中下懷,那麼恭喜你。
如果你看到這裏,覺得這種說法已經讓你的腦袋成了漿糊,那麼可以回顧第一章節:時域上的正交性,然後繼續閱讀下面部分以解毒。
時域上的正交性和頻域上的正交性之間的關係該如何聯繫起來呢?回顧前面提到sin(t)和sin(2t)是正交的【證明:sin(t)·sin(2t)在區間[0,2π]上的積分爲0】,推廣到更一般的情況是:{sin(2π·Δf·t),sin(2π·Δf·2t),sin(2π·Δf·3t),…,sin(2π·Δf·kt)}在區間[0, 1/Δf]上正交(注:教材上一般寫爲u(t)在[-T/2,T/2]區間上怎麼怎麼着,本文就用不着那麼學術了)。可以看出,這裏有一個關鍵的參數Δf:它既是頻域上子載波的間距,又確定了時域上的信號傳輸時間。回顧時域頻域轉換圖: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圖52:同前面的圖21,時域波形和頻域的轉換
聯繫上圖的時頻轉換,可以發現Δf既確定了子載波本身(即上圖中第一排的兩個圖),又確定了待發信號的傳輸時間(即上圖中第二排的兩個圖中信號的寬度),從而決定了信號頻譜的主瓣寬度以及旁瓣爲0的位置。這也意味着,OFDM系統中一旦選定了子載波間隔,時域上的正交性以及頻域上的正交性也就順理成章的聯繫起來了。如下圖: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圖53:同前面的圖23,兩路信號的間隔Δf,保證了時域上的正交性、確定了頻域上的旁瓣0點位置
其實對本作者而言,從頻譜上來看待OFDM的正交性有點顛倒因果的嫌疑。按我的理解:OFDM選用的正交子載波是因,頻譜中出現“其餘子載波攜帶信號的旁瓣0點處於當前子載波攜帶信號主瓣峯值處”的現象是果。以果推因,謬矣。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