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型組織的思維方式:保持努力,終身成長!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論語·爲政》

思維方式分類

思維方式基本分爲兩種:常規(固化)思維模式和成長型思維模式。

常規思維模式:一切皆是命,半點不由人。

成長型思維模式:我命由我不由天。


常規思維模式

常規的思維模式:“如果一件事你需要付出努力,那麼說明你肯定不擅長做這件事。對天才來說,任何事情都易如反掌。”

大家都聽過龜兔賽跑的寓言故事。一隻跑得快的但心態浮躁的兔子和一隻爬的慢緩慢穩健烏龜打賭比賽,開誰最先跑到終點。兔子因爲跑到中途打了個盹,在比賽快結束的時候才醒過來...最後的結果,是兔子輸了...

這個故事最終的目的是想告訴我們緩慢和穩健最終贏得了生理,有天賦如果心態浮躁是無法取得勝利(或者更準確的說是最後的勝利,畢竟前面烏龜還是落後了)

如果讓你跑的快但心態浮躁的兔子和緩慢但穩健的烏龜之間做出選擇。相信大多數人的選擇是turtle——烏龜(畢竟技術人員對於git還是有那麼一些情懷在的)。

但是,生活中真有人希望自己是一隻烏龜嗎?

不,大多人的人只希望當一隻不那麼傻的兔子。我們希望像風一樣敏捷,但是要更有策略性——就是說,不要在終點之前打那麼久的瞌睡。畢竟相對於烏龜來講,兔子在賽跑的天賦怎麼看都比烏龜厲害。

龜兔賽跑的故事本想強調努力重要的意義,但在一定程度上卻給了努力一個壞名聲。它強化了人們“只有缺乏天賦的人才需努力”的觀念,並讓人們以爲只有在特殊的情況下,當有天賦的人失誤時,後進者纔有機可乘。而一些名人的觀點,例如愛迪生說的那句名言“天才,百分之一是靈感,百分之九十九是汗水.但那百分之一的靈感是最重要的,甚至比那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都要重要”讓人們更加相信了這個所謂的天賦大於努力的事實。

龜兔賽跑故事讓事情變成了非此即彼的選擇:要麼你有能力,要麼你付出努力。認爲只有者才需要努力的想法成了常規思維模式的一部分。

作爲一個社會羣體,相比通過後天努力達到的成就,我們更看重天生的、無須努力就能取得的成就。我們賦予英雄們非凡的能力,這些能力必然讓他們變得偉大。

 改變是需要努力的,對於擁有常規思維的人來說,努力是個高風險的活 

爲什麼努力如此令人恐懼?

爲什麼努力如此令人恐懼?有兩個原因。

第一,在常規型思維模式中,了不起的天才不需要努力。對努力的需求會給你的能力籠上陰影。

第二,它讓你再也無法去找藉口。如果沒有努力,你可以說“我本可以[ ]”,而一旦你努力過了,就不再這麼說了。

只有無能的人才需要努力

常規型思維模式者的眼中,努力是能力不足的人需要做的。當一個人已經知道自己有缺陷,那麼努力不會給他帶來什麼損失

很多人都說自己在某些方面沒有天賦。自己不是做這個的料。特別是對於很多剛從技術牛人轉到管理崗的朋友們,是一個很普遍的現象。我曾經公司的一位Java高級,溝通能力比較欠缺,新來的開發問他以前寫的代碼問題,直接就是一句話“你自己不會看啊,浪費我時間”,慢慢的沒人願意和他合作了。領導後來就把他調到測試組做測試去了。去了測試那邊還是保留着這種溝通習慣,等到我到公司任職的時候,發現他已經是開發公敵了,開發人員都把他的微信給拉黑了。

努力會貶低你的價值

如果完美無缺正是你的與衆不同之處——如果你被外界認爲是天才、人才或者具有某些才能,那麼你會損失很多東西。

努力後還失敗會加深恐懼

努力後還是失敗的事實會讓自己找不到藉口,會更加加深原有的恐懼。印度喜劇《三傻》中的蘭徹的兩個好朋友法罕、拉加就是很典型的例子。


成長型思維

對成長型思維模式者來說,即使天才也要通過努力才能達到成功。他們欣賞天賦,但是他們更崇尚努力,無論你的能力有多強,努力才能激發你的能力,讓你取得最終的成就。

儒家最偉大的至聖先師孔子,號稱最牛的人(天不生仲尼,萬古如長夜)。從十五學到了七十。

皇馬的偉大中場“魔笛”莫德里奇,小時候就是一個放羊的,難民營走出來的球星,2018年俄羅斯世界盃,帶領克羅地亞國家隊打進了決賽(這一年的冠軍是法國隊的,有興趣的可以看下當時法國隊的整體實力,兩隊差距不是一點點,法國隊那是用錢堆出來的超豪華陣容)。

我曾經勸過很多下屬都去參加下PMP(項目管理)的培訓或者其他的一些線下培訓。無論是經理級、主管級還是員工級。培訓的目的不是爲了升職加薪,而是提升自己的能力。現在的團隊中,代碼能力不再是唯一,團隊的粘合性,團隊的戰鬥力,領導的管理能力已經遠遠超出了個人的能力(木桶短板理論)。一個人的高度和他所在的圈子的高度,個人努力的程度都是有關係的。


思維模式是人性格中一個很重要的組成部分,但它是可以改變的。在知道存在兩種不同的思維模式後,你就可以開始嘗試用一種新的思維方式應對問題。人們一旦陷入常規型思維模式的痛苦中,會在各種消極時刻埋怨自己:錯過了一個學習的機會,被失敗貼上標籤,或者因爲事情仍需努力而感到泄氣。然後他們切換到成長型思維模式:確保自己會抓住挑戰之機,從失敗中學習,並繼續努力。

這個世界不是線性的,到處充滿了不確定性的黑天鵝事件。任何一個優秀的人或者想要成爲優秀的人,都應該有一種反脆弱的力量。一種努力改現狀的力量——這種力量可以改變你的能力,改變你的狀態,甚至你的整個人生

請記住,失敗只是一件事情,而不是你的標籤,不必太在意別人的看法。

對於常規型模式的人來說,他們對答案的對錯超過了事件的本身,對於成長型的人來講,他們更加關注提高自己能力的信息。

借用《後悔無期》裏面的一句話來結尾:小朋友愛分對錯,大人只看利弊。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