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路線和管理路線,碼農or not 碼農?

技術路線和管理路線始終是每個程序員糾結的問題,也是各大論壇經常被辯論的
問題。  然而一個有趣的現象是,在現實生活中,人們多願意承認自己不精通某項技術,
卻很少有人願意承認自己不能做管理。技術方面有問題多能夠校正自我,而管理
方面有了問題卻總認爲是對方的錯,總之領導怨員工,員工怨領導,鬧得不可開
交。 在中國傳統的官本位的思想中,不能不說管理路線佔了絕對性的優勢,尤其是在
穩定的外企,管好管壞極難衡量的情況下。 


 做技術苦啊,相比於管理路線,有如下的弱勢:
  
首先,IT業的技術變化太快,弄的技術人員疲於奔命。年輕人可以每天晚上幾個
小時的看新技術的書籍,而年紀偏大的你上有老下有小,做飯,洗衣,陪老婆,
照顧老人小孩,逛超市,每天能有一個小時的學習時間十分不易了。如果是你已
經很熟悉的領域,你自然可以用較少的時間就能達到年輕人較長時間看完的東西
(理想狀態下),然而公司的項目所用的技術方向可不是隨你心願的。如果你是一
個Java高手,碰巧公司買的一個第三方的庫是用C++寫的,需要對其進行封裝,如
此艱鉅的任務,工程師中你的薪水最高,你不入地獄誰入地獄啊。你總不能說:
我只負責Java的部分,C++的別來找我吧。
  
也許你經常聽領導說:“編程主要靠思想,語言和平臺無所謂”。然而如果你跳
槽的時候,卻經常聽到面試官這樣說:“好像你沒有太多這方面的經驗嘛”,你
卻不能以我很有編程的思想來回答。此矛盾之處着實使人困惑許久。技術路線還
是分很多的方向的,正如武林有很多的門派。語言,操作系統等屬於內功,然而
只有內功卻不足以行走江湖,必須還要有一定的套路,如Debug tool,profile 
tool,出現問題後的分析辦法,編程時候的各種習慣,一些非常管用的技巧等,
都是因語言和平臺不同而不同。雖然對於初級的工程師來說,這些不是很重要,
然而工作三年五年之後,是否能夠熟練運用這些套路來準確的定位問題和解決問
題,卻是區別你是初級工程師,還是高級工程師的一個標誌。當然當你在上升到
項目經理的時候,又可以只談編程思想的時候了。一句實話,一個要飯的不要因
爲聽富人說喫青菜養生就見肉也不喫。周易中,同樣在乾卦,同樣元亨利貞,初
九則應潛龍勿用,九五則可飛龍在天了,不同的位,同樣的話,意義不同。
  
其次,沒有優先知情權。當任務到來的時候,美國那面的老大一般是先發郵件給
項目經理的。項目經理會進行一系列統籌考慮後再選擇發給那些人。作爲同項目
經理同一級別的技術人員,是否提前或同時,甚至晚於與其他技術人員收到郵
件,取決於你技術外的能力(你的reputation, 你和項目經理的關係等)。上面的
文章也說過了,在外企,郵件是一門很大的學問,也決定了從屬關係。把本來你
擅長的任務先發郵件給他人,從而變成了他人的任務,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當
然當美國老闆過來的時候,陪同和展示成果的,也多是管理人員的事情,雖然裏
面全是你的心血。
  
其三,沒有資源支配權。項目經理一般可以支配多種資源的,如買硬件,Team 
building的經費,培訓的機會等。但是相同級別的技術人員卻沒有。
  
其四,沒有績效評定權。任何員工的績效都是基本由其report得頂頭上司起決定
作用的。相同級別的技術人員可能會有一些評價做參考,但是你不會知道和你平
級甚至下級的薪水和績效。
  
最後,沒有人事任免權。一個員工是否能夠進某個項目組,也基本是項目經理起
決定作用的。一般的外企都會有推薦的制度,而通常會發現一般狀況下(被推薦人
不是明顯的差),管理路線的人推薦到其他組的人比較容易錄取(同組推薦沒有推
薦費啊)。大家總要多少照顧個面子嘛,萬一哪天要向對方的組推薦自己的人呢?
  
基於上述幾點,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你也就怪不得基層員工對你僅僅是因爲
技術而產生的尊敬,而對manager則是因爲既威且信而產生的敬畏了。也許其實是
你的建議是正確的,大家卻都同意按照manager的來做;也許你一把年紀還要和年
輕人因一個小小的設計爭得面紅耳赤,而他在manager面前總是yes, ok, i am
100% agree;也許你因一項新技術不很精通而被新人鄙視;也許就沒有也許。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