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重視需求過程的項目隊伍將自食其果

需求過程中的缺陷將給項目成功帶來極大風險,這裏的“成功”是指推出的產品能以合理的價格、及時地在功能、質量上完全滿足用戶的期望。下面將討論一些需求風險。

一、無足夠用戶參與

客戶經常不明白爲什麼收集需求和確保需求質量需花費那麼多功夫,開發人員可能也不重視用戶的參與。究其原因:一是因爲開發人員感覺與用戶合作不如編寫代碼有意思;二是因爲開發人員覺得已經明白用戶的需求了。在某些情況下,與實際使用產品的用戶直接接觸很困難,而客戶也不太明白自己的真正需求。但還是應讓具有代表性的用戶在項目早期直接參與到開發隊伍中,並一同經歷整個開發過程。

系統人員在實踐過程中,也有些感覺,在實施一家公司的項目時,若無足夠的用戶參與,系統人員獲得的需求是片面的,不完整的,這樣系統在需求之初就埋下風險。

二、用戶需求的不斷增加

在開發中若不斷地補充需求,項目就越變越龐大以致超過其計劃及預算範圍。計劃並不總是與項目需求規模與複雜性、風險、開發生產率及需求變更實際情況相一致,這使得問題更難解決。實際上,問題根源在於用戶需求的改變和開發者對新需求所作的修改。

要想把需求變更範圍控制到最小,必須一開始就對項目視圖、範圍、目標、約束限制和成功標準給予明確說明,並將此說明作爲評價需求變更和新特性的參照框架。說明中包括了對每種變更進行變更影響因素分析的變更控制過程,有助於所有風險承擔者明白業務決策的合理性,即爲何進行某些變更,相應消耗的時間、資源或特性上的折中。

產品開發中不斷延續的變更會使其整體結構日漸紊亂,補丁代碼也使得整個程序難以理解和維護。插入補丁代碼使模塊違背強內聚、松耦合的設計原則,特別是如果項目配置管理工作不完善的話,收回變更和刪除特性會帶來問題。如果你儘早地區別這些可能帶來變更的特性,你就能開發一個更爲健壯的結構,並能更好地適應它。這樣設計階段需求變更不會直接導致補丁代碼,同時也有利於減少因變更導致質量的下降。

三、模棱兩可的需求

模棱兩可是需求規格說明中最爲可怕的問題。它的一層含義是指諸多讀者對需求說明產生了不同的理解;另一層含義是指單個讀者能用不止一個方式來解釋某個需求說明。

模棱兩可的需求會使不同的風險承擔者產生不同的期望,它會使開發人員爲錯誤問題而浪費時間,並且使測試者與開發者所期望的不一致。一位系統測試人員曾告訴我,她所在的測試組經常對需求理解有誤,以致不得不重寫許多測試用例並重做許多測試。

處理模棱兩可需求的一種方法是組織好負責從不同角度審查需求的隊伍。僅僅簡單瀏覽一下需求文檔是不能解決模棱兩可問題的。如果不同的評審者從不同的角度對需求說明給予解釋,但每個評審人員都真正瞭解需求文檔,這樣差異性就不會直到項目後期才被發現,那時再發現的話會使得更正代價很大。

四、不必要的特徵

“畫蛇添足”是指開發人員力圖增加一些“用戶欣賞”但需求規格說明中並未涉及的新功能。經常發生的情況是用戶並不認爲這些功能性很有用,以致在其上耗費的努力“白搭”了。開發人員應當爲客戶構思方案併爲他們提供一些具有創新意識的思路,具體提供哪些功能要在客戶所需與開發人員在允許時限內的技術可行性之間求得平衡,開發人員應努力使功能簡單易用,而不要未經客戶同意,擅自脫離客戶要求,自作主張。

同樣,客戶有時也可能要求一些看上去很“酷”,但缺乏實用價值的功能,而實現這些功能只能徒耗時間和成本。爲了將“畫蛇添足”的危害儘量減小,應確信:你明白爲什麼要包括這些功能,以及這些功能的“來龍去脈”,這樣使得需求分析過程始終是注重那些能使用戶完成他們業務任務的核心功能。

五、過於精簡的規格說明

有時,客戶並不明白需求分析有如此重要,於是只作一份簡略之至的規格說明,僅涉及了產品概念上的內容,然後讓開發人員在項目進展中去完善,結果很可能出現的是開發人員先建立產品的結構之後再完成需求說明。這種方法可能適合於尖端研究性的產品或需求本身就十分靈活的情況。但在大多數情況下,這會給開發人員帶來挫折(使他們在不正確的假設前提和極其有限的指導下工作),也會給客戶帶來煩惱(他們無法得到他們所設想的產品)。

六、忽略了用戶分類項目

大多數產品是由不同的人使用其不同的特性,使用頻繁程度也有所差異,使用者受教育程度和經驗水平也不盡相同。如果你不能在項目早期就針對所有這些主要用戶進行分類的話,必然導致有的用戶對產品感到失望。例如,菜單驅動操作對高級用戶太低效了,但含義不清的命令和快捷鍵又會使不熟練的用戶感到困難。

七、不準確的計劃

據統計,導致需求過程中軟件成本估計極不準確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五點:頻繁的需求變更、遺漏的需求、與用戶交流不夠、質量低下的需求規格說明和不完善的需求分析。

對不準確的要求所提問題的正確響應是“等我真正明白你的需求時,我就會來告訴你”。基於不充分信息和未經深思的對需求不成熟的估計很容易爲一些因素左右。要作出估計時,最好還是給出一個範圍。未經準備的估計通常是作爲一種猜測給出的,聽者卻認爲是一種承諾。因此我們要盡力給出可達到的目標並堅持完成它。

 

(文章轉載自網絡,如侵犯到任何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繫,我們將第一時間妥善處理,謝謝!)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