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實現的進度條一(基本知識學習和簡單功能)

Linux下經常下載或者升級的時候會有一個進度條,今天學習了下,整理了個筆記,一來爲了加深記憶鞏固知識,二來方便日後查閱。當然也希望和大家共同學習,一起進步。

廢話不多說,上效果圖:

代碼: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tring.h>
#include <unistd.h>

#define PROGRESS_BAR_CNT 100

int progress_bar()
{
	int i;
	char buf[PROGRESS_BAR_CNT + 1] = {0};
	
	for(i = 0; i < PROGRESS_BAR_CNT; i++)
	{
		buf[i] = '#';
		printf("[%-100s]:%d%%\r",buf,i + 1);
		fflush(stdout);
		usleep(1000*30);
	}
	printf("\n");
}

int main()
{
	progress_bar();
	return 0;
}

 

總結:

1. \r 是回車,即光標會移動到該行的行首,如果該行有內容的話,重新寫入多少數據就會覆蓋掉多少原來的內容。

2. \n是換行,但在Linux下,準確來說是換行加回車。即光標移動帶改行行首並且移動到下一行。

3. 緩衝的問題。printf即使刷新的幾種方式,詳情見下面的擴展知識。

 

擴展閱讀:

1.、\r   \n的使用和區別

詳情參考(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https://blog.csdn.net/qq_40395278/article/details/81199281

回車(\r)、換行(\n)的區別  
他們間的區別其實是個回車換行的問題

先來段歷史

回車”(Carriage Return)和“換行”(Line Feed)這兩個概念的來歷和區別。

符號        ASCII碼        意義

\n               10          換行

\r                13            回車CR

在計算機還沒有出現之前,有一種叫做電傳打字機(Teletype Model 33,Linux/Unix下的tty概念也來自於此)的玩意,每秒鐘可以打10個字符。但是它有一個問題,就是打完一行換行的時候,要用去0.2秒,正好可以打兩個字符。要是在這0.2秒裏面,又有新的字符傳過來,那麼這個字符將丟失。

於是,研製人員想了個辦法解決這個問題,就是在每行後面加兩個表示結束的字符。一個叫做“回車”,告訴打字機把打印頭定位在左邊界;另一個叫做“換行”,告訴打字機把紙向下移一行。這就是“換行”和“回車”的來歷,從它們的英語名字上也可以看出一二。

後來,計算機發明瞭,這兩個概念也就被般到了計算機上。那時,存儲器很貴,一些科學家認爲在每行結尾加兩個字符太浪費了,加一個就可以。於是,就出現了分歧。

在Windows中:

'\r' 回車,回到當前行的行首,而不會換到下一行,如果接着輸出的話,本行以前的內容會被逐一覆蓋;

'\n' 換行,換到當前位置的下一行,而不會回到行首;

Unix系統裏,每行結尾只有“<換行>”,即"\n";Windows系統裏面,每行結尾是“<回車><換行>”,即“\r\n”;Mac系統裏,每行結尾是“<回車>”,即"\r";。一個直接後果是,Unix/Mac系統下的文件在Windows裏打開的話,所有文字會變成一行;而Windows裏的文件在Unix/Mac下打開的話,在每行的結尾可能會多出一個^M符號。

例:

$ echo -en '12\n34\r56\n\r78\r\n' > tmp.txt

分別在Windws和Linux中查看此文件可知:

Linux中遇到換行符("\n")會進行回車+換行的操作,回車符反而只會作爲控制字符("^M")顯示,不發生回車的操作。而windows中要回車符+換行符("\r\n")纔會回車+換行,缺少一個控制符或者順序不對都不能正確的另起一行。

 

2.printf函數的緩衝

詳情參考(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https://blog.51cto.com/10810196/1786171

 printf是一個行緩衝函數,先寫到緩衝區,滿足條件後,纔將緩衝區刷到對應文件中,刷緩衝區的條件如下:

    1 緩衝區填滿

    2 寫入的字符中有‘\n’ '\r'

    3 調用fflush手動刷新緩衝區

    4 調用scanf要從緩衝區中讀取數據時,也會將緩衝區內的數據刷新

  滿足上面4個條件之一緩衝區就會刷新,,也就是printf會真正調用write來寫入

   當我們執行printf的進程或者線程結束的時候會主動調用flush來刷新緩衝區,所以程序結束,也會刷新。

輸出結果:

在程序運行時因爲加入了延時,輸出結果並不是一個一個字符輸出,而是一次輸出1024個字符,從而證明行緩衝區大小爲1024個字節。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